- 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 唐汉钧 刘胜
- 2575字
- 2024-12-21 06:25:57
第五节 乳 癖
【概述】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良好。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增生。
【主要病因病机】
1.肝郁痰凝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或思虑伤脾,或肝郁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致气滞痰凝血瘀结于乳房。
2.冲任失调
气血瘀滞,或脾肾阳虚,痰湿凝滞,乳房经脉阻塞,致气滞痰凝血瘀结于乳房。
【辨证注意点】
1.注意询问患者生活工作学习情况、月经初潮年龄、经产情况、初次怀孕年龄、授乳情况、绝经年龄以及有无乳腺癌家族史等情况。
2.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月经的期、量、色、质情况,以及乳房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及情志改变的关系等,可将乳癖分为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来辨证论治。
3.应与乳岩、乳核等相鉴别。
4.辅助检查如钼靶X线摄片、超声波检查及病理活检等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多见于25~45岁女性。
2.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牵拉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能与月经或情绪变化有相关性。
3.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质地中等或硬韧,大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大多伴有压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
4.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清水样或浆液样溢液。
二、与乳核、乳岩相鉴别
续表
三、辨证论治
四、注意事项
1.乳癖的病因主要为肝郁气滞和冲任失调,但在乳癖的发病过程中,既可单独致病,又是相互关联,不能截然分开。
2.乳癖的治疗首选中医药治疗,但对经中医药治疗无明显改善,或症情加重疑有癌变者,应行手术切除。
3.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方案
(1)双乳疼痛,如乳房未触及明显肿块,35岁以下者,以体检配合B超检查为宜。
(2)35岁以上的患者,除体检外,可结合B超及X线钼钯摄片检查。
(3)腺体致密,或肿块位于乳房后位者应结合MRI或CT检查。
(4)伴有乳头溢液者,如溢液为深黄色、褐色,或血性溢液者,可先行乳头溢液涂片检查,必要时行乳头导管造影或导管镜检查。
(5)肿块为孤立性,单侧发生,应做针吸细胞学检查,必要时做病理切片检查。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钱某,女,32岁。经前两乳结块胀痛加重3个月。患者平素有经前乳房胀痛病史数年,但经后能缓解。近3个月工作压力大,月经量减少,色暗,夹有血块,双乳结块胀痛经前加重,疼痛持续至经后。已婚,育有一儿一女。否认乳腺癌家族史。B超提示:双侧乳腺增生。
查体:双侧乳房外上、内上方均可扪及片块状、条索状结块,质地中韧,部分偏硬,触痛(++)。两腋下未扪及淋巴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经前两乳结块疼痛,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专科检查发现双侧房外上、内上方均可扪及片块状、条索状结块,质地中韧,部分偏硬,触痛(++),并结合乳房B超,故乳癖诊断明确。
第二步:进行相关检查。可进一步行乳房钼靶摄片协助诊断,当避免在乳房肿痛明显时期做本项检查。可查激素水平如雌激素、孕激素、睾酮、孕酮、催乳素等以了解内分泌情况。对于肿块较硬者可考虑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第三步:辨证论治。患者月经量少,色暗,夹有血块,乃因冲任不调,气血不行。冲任失调,经脉阻塞,结于乳房而成结块,乳络气血瘀滞致疼痛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故辨证属冲任失调。治拟调摄冲任,活血散结。
处方:肉苁蓉 15g,仙灵脾 15g,鹿角片 9g,郁金 9g,香附 9g,天冬 9g,丹参30g,川芎 9g,海藻 15g,延胡索 15g,白芍 12g。
第四步:根据患者的兼证对上述方剂进行加减。患者月经量少,色暗,夹有血块,宜活血化瘀调经,可加入益母草、当归。
第五步:调摄与生活指导。平素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限制脂肪摄入,避免服用含有性激素的美容保健品。
(自拟医案)
【医案、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医案
陆德铭医案(《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陈某,女,35岁。
两乳房结块胀痛近2年,经前胀痛尤甚,结节变硬,经后症状减轻。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偏少,色暗,且伴经行腹痛,在外院做钼靶X线摄片,提示“乳腺增生”。曾服逍遥丸、小金片等药,屡治无效。曾生育一胎,自行哺乳,无乳腺癌家族史。
检查:两乳各象限扪及结节状肿块百余个,绿豆至米粒大小,质地中等,部分偏硬,推之活动,触痛明显,肿块与皮肤均无粘连,两腋下无肿大淋巴结,乳头无内缩,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挤出。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濡细。
此乃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所致,故宜调摄冲任,理气活血。
处方:仙茅 9g,仙灵脾 30g,鹿角片(先煎)12g,山萸肉 12g,三棱 30g,莪术30g,桃仁 15g,丹参 30g,山慈菇 15g,海藻 30g,香附 9g,郁金 12g,延胡索 12g,益母草30g,当归12g,生山楂30g,生谷麦芽各30g。
二诊:投药2周,乳房胀痛明显减轻,经行亦畅,结块变软,乳头已无溢液,舌质红,苔薄,脉濡。治宗原意,上方增炙山甲片12g。
三诊:上方服用3个月,乳房疼痛消失,两乳肿块大多消失,唯两乳外上象限可扪及颗粒状肿块数十个,质软。月经已正常,但口干,胃脘嘈杂,苔薄白,脉濡。再拟前方增减。
处方:仙灵脾 30g,鹿角片(先煎)12g,山萸肉 9g,肉苁蓉 12g,三棱 30g,莪术 30g,桃仁 15g,丹参 30g,山慈菇 15g,海藻 30g,制香附 9g,郁金 12g,延胡索12g,八月札 15g,麦冬 12g,生地 30g。
再服上方3个月,诸症俱消,乳房肿块消失。
按语:冲任之脉起于胞宫,上连乳房。冲任之气血上行而为乳,下行为月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盛衰均可导致冲任失调而致乳癖。本案患者乳房肿块疼痛消长与月经关系密切,且经量偏少,色暗,经行腹痛,此皆与冲任失调有关。方中仙茅、仙灵脾、鹿角片、肉苁蓉、山萸肉等调摄冲任,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三棱、莪术、桃仁、丹参破瘀散结;山慈菇、海藻软坚散结;制香附、郁金、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益母草、当归调经补血;山楂、生谷麦芽减少乳头溢液。诸药配合,使肿痛消散于无形。
二、经验方
疏理冲任方(《袖珍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功能:理气解郁,调摄冲任。
主治:乳腺增生,经前乳房胀痛。
组成:仙茅 9g,仙灵脾 9g,菟丝子 9g,山萸肉 9g,当归 12g,白芍 9g,丹参12g,川芎 9g,柴胡 9g,陈皮 9g,益母草 12g,香附 9g,首乌 12g,知母 9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三、常用中成药
可选用逍遥丸、小金丹、乳增宁片。
(程亦勤、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