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社群有多种形式

上述故事中的知识社群主要通过远程电话会议联系,它在惠普叫作“学习社区”。在不同的组织中,知识社群的名字和风格差别都很大。本章我们将研究知识社群的多种形式和它们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1发展社群的第一个技能就是能够“看到”知识社群,所以,了解它们的形式很重要,因为这将帮助人们辨认知识社群,而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伪装和名字。促使社群形成的情况和组成社群的人多种多样,社群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化。

小型的或大型的。一些知识社群规模很小、关系亲密,只包括几个专家;而另一些知识社群则由几百人组成。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社群甚至有超过1000名成员。社群的规模确实会对其结构产生影响,大型社群通常按照地理区域或细分主题进行再次划分,以便鼓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

长期存在的或短期存在的。实践的发展需要时间,但知识社群的寿命却相差很大。有些社群存在了几个世纪——例如小提琴制造匠人以及其他一些工匠的社群,技艺代代相传。另外一些社群,如COBOL程序员社群,存在的时间相对短一些,但也持续了很多年。

集中的或分散的。分享实践需要定期的互相交流与影响,因此,许多社群很自然地产生于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或比邻而居的人中间。但位于一个地方并不是必要条件,许多知识社群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以前通信,现在则通过电子邮件),形成知识社群。有些社群定期会面,比如每周三一起吃早饭;另一些则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每年只见面一两次。成员们分享知识的基础并不是对特定交流形式(例如,面对面交流或基于网络的交流)的选择,而是共同的实践——共同的情况、问题和观点。是否必须有当面交流,最低程度又是怎样,尚无定论。然而,新技术和全球化的需要正在迅速使分布式知识社群成为普遍情况,而不是个例。2

同类的或不同类的。有些社群是同类的,由来自同一学科或职能的人组成;另一些则把不同背景的人聚到一起——比如,来自不同职能部门但涉及同一个大客户或某个特定国家的人。在背景相似的人之间启动一个社群通常更容易。但是,即使人们几乎没有其他共同点,具有共同的问题也可以成为建造一种共同实践的强有力的动机,和最初有许多共同点的人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背景不同的人可能也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内部的或跨部门的。知识社群可以完全存在于业务单元内部,也可以延伸到部门边界之外,许多社群甚至跨越组织之间的边界。

·在业务单元内的:当人们一起面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时,知识社群就产生了。失物认领处理员每天必须处理大量的信息,一个办公室内的处理员可能会组成知识社群,来加速信息的持续流动。加入这样的“公共记忆”使他们在工作中不必完全依靠自己来记住所有事情。

·跨业务单元的:重要的知识经常分散在不同的业务单元。在具有交叉功能团队工作的人常常组成知识社群,与位于公司不同部门的同行保持联系,从而维持专业技术。例如,在一个大型化工公司,来自每个业务单元的安全经理定期交流,解决问题,开发共同的指南、工具、标准、程序和文件。

·跨组织边界的:知识社群并不受公司从属关系的束缚。由于强调扩展专业技术,它们在跨越组织边界时正好发挥作用。例如,在快速发展的行业,像计算机硬盘行业,供应商和买主的工程师常常形成知识社群,跟随技术的不断变化,尽管这并不是他们的工作职责。3

自发的或有意的。许多知识社群的产生没有任何来自组织的干涉或努力。成员们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因为作为同行和学习的伙伴,他们互相需要。而在另一些例子中,组织有意地发展了特定的社群,来管理组织需要的能力。一个社群是自发的还是有意形成的,并不能说明它的正式程度。有些非常活跃和成熟的社群很不正式,而有些却高度结构化——召开会议,制定日程,定义各种角色,打造社群的网站或知识库等。

从不被识别到制度化。知识社群与组织之间有多种关系,从完全不被识别到在很大程度上制度化。4病房里的一组护士定期在一起吃午饭,讨论患者的情况。久而久之,她们都知道了一系列病例,并能够用来检查新的问题。可是她们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午餐时间已经成为她们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来源。当然,医院的管理部门也没意识到这些午餐时间非正式讨论的价值。另一个极端是,组织发现有些社群的价值非常大,就把它们合并到正式结构中去了。如果处理得当,这种制度化会在不损害社群内部驱动力的同时给予其合法的地位和资源。如表2-1所示,在不被识别和制度化之间有一系列可能的关系。一种关系并不见得比其他的好,但关系变化会带来不同的问题。

表2-1 社群和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