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群臣捐款

增加辽饷,就是增加农民的负担,而且辽东那些混蛋是在养寇自重,用再多的银子都填不满他们的肚子。

不过现在还不能动他们,辽东需要稳,暂时忍耐一下,等自己新军练出来后再找他们算账。

但是也不能任由他们索要,这个平衡需要控制好。

崇祯看着眼前的兵部尚书就像看死人一样,这个人屁股肯定坐歪了,一点都不为老百姓着想。

张凤翼一看崇祯发火,吓坏了,腹徘道,“完了,老子要被那些**害死。”

“周爱卿,你说说看,辽东军饷怎么解决?”

崇祯看向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自幼聪慧,连中会元,状元,他善于迎合崇祯的心思,历史上崇祯对他很信任。

可是周延儒人品太坏,而且胆子太小,没有一个首辅的担当。

清兵入关,崇祯派他去督战,他居然绕着清兵躲开,还谎报军情,说自己打了胜仗。

“回皇上,微臣认为辽饷不能再加,否则老百姓的负担就会更重。”

周延儒看崇祯反对,立即顺着他的话说。

崇祯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周延儒继续说道:“现今国库没钱,朝廷艰难,微臣愿捐献一万两充作军饷。”

“这个狗日的,自己讨好皇上,竟然把我们拖下水。”

“不配做首辅!”

周延儒刚说完,后面百官都口吐芬芳。

把周延儒全家女性都问候了一遍。

崇祯暗暗摇头,自己这位首辅屁本事没有,居然想出这个馊主意。

正好,自己可以看看哪些是忠臣。

虽然不能以此完全辨别忠奸,但是还是能看出一些人的为人。

朕就看看他们演戏。

“好,周爱卿当真尽忠报国,朕甚欣慰,”崇祯笑眯眯的,道:“诸位爱卿觉得此议如何。”

下面的文武百官再一次发懵,自己是来上朝,赚钱的,现在怎么要捐款。

这不是要老命吗?都在想怎么哭穷,逃过这劫。

捐的多皇上说你贪污,自己也肉痛,捐的少,皇上不高兴。

难,难,难。

于是这些人又在心里问候了一遍周延儒家中女性。

“皇上,微臣愿捐五万两。”

内阁次辅温体仁大声喊道,同时挑衅的看了眼周延儒。

“这个白眼狼,当初真是瞎了眼,”周延儒气得眼皮直跳,心中骂道。

要知道温体仁能进内阁,还是他周延儒举荐的,现在居然给自己上眼药。

自己捐一万两,他捐五万两,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大家一看,好家伙,我本来还想捐少一点,你居然捐这么多,这不是逼着我们也要多捐吗?

“王大伴,记下来,”崇祯笑着道:“到时候国库充裕了再还给各位大臣。”

“好的,”王承恩变戏法的拿出一本子,一支笔。

众人翻了翻白眼,国库充裕,做梦吧。

听说边军军饷都还欠了上千万两,这笔钱是打水漂了。

没办法,崇祯在上面看着,群臣只能一个个咬牙报数。

“礼部尚书捐一万两。”

“英国公捐十万两。”

“襄城伯捐一万两。”

.........

“嘉定伯捐一百两。”

“嗯,”崇祯皱眉看着嘉定伯,群臣也愣住了,纷纷看向嘉定伯。

这个嘉定伯身份可不一般,他是周皇后的父亲,崇祯的岳父,属于皇亲国戚,和皇帝是一家人。

之前捐款的最低都有一千两。

所以嘉定伯这么一喊,大家都看了过来。

说到底,这大明皇帝姓朱,你姓周的和皇帝是一家,竟然捐这么少。

“自己这个岳父真的是给自己涨脸啊,传说中的吝啬鬼真的名不虚传。”

崇祯心里暗恨,“既然你做初一就不要怪朕做十五,看我怎么收拾你,不要以为你女儿是皇后,朕就对你手软,与其让自己挂在歪脖子树上,朕先把你发作了。”

他有一万种办法除了周奎,他可不是原来那个心软的崇祯,对于周奎这种人,只能以恶治恶。

周奎这种人最在乎什么?当然是钱,钱就是他的命。

“皇上,我真的没钱,家里天天都喝稀饭,”周奎不要脸的说道,然后就退回人群。

他认为自己是国丈,是皇后的父亲,就算崇祯再生气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至于其他人怎么看,他才懒得管。

要不是看在崇祯的份上,他甚至一百两都不舍得掏出来。

崇祯如果知道自己一个皇帝的面子只值一百两,不知道会怎么想,反正他现在对周奎是没有一点耐心。

随后的官员见国丈都不肯出钱,个个有样学样,这个捐一百,那个捐五十,甚至有一个言官一毛不拔,表示自己两袖清风。

看到这里,崇祯恨不得拍死周奎,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岳父。

脑子有坑吧。

不一会,捐款结束,总共筹到六十多万两,其中还是英国公出的十万两最多。

崇祯脸色铁青的看着群臣,这里大部分的人都该死。

“拨内库六十万两,充作辽饷,”崇祯严厉的,道:“这笔钱交到孙承宗手里,由他处理,锦衣卫在旁监督,保证全部发到将士手上,谁敢伸手,满门抄斩。”

“遵旨。”

群臣躬身回道。

“朕收到三边总督杨鹤奏报,陕西乱民因为没钱没粮,又一次降而复反,现在陕西,山西都出现乱民杀官造反,”崇祯看着下方群臣,“你们都议议,这该怎么办?”

“皇上,微臣认为乱民应该全部杀光。”

“不妥,不妥,这些乱民都是大明百姓,只是受贼人蛊惑才造反的,应该拨粮安抚。”

“酸儒,安抚肯定不行,朝廷哪有那么多钱粮供应。”

“杀光那些造反的,才是一劳永逸。”

“我大明以仁孝治国,对待百姓就应该仁慈。”

“...........”

瞬间群臣都在踊跃发言,崇祯听了会,主要分成两派,剿或者抚。

现在陕西的三边总督杨鹤就是主张安抚,如果有钱有粮,安抚的效果确实很好。

一开始造反的贼寇很多都被杨鹤招安,可是杨鹤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招抚之后没有把贼首杀死。

贼寇招抚之后,立赦其罪,群盗视总督如儿戏。

那些通过造反当了头领,奸淫掳掠,杀人放火什么都干过,再叫他去当一个种地的农民根本不可能。

这些贼寇之所以会接受招安,一方面是官兵围剿,一方面是日子过的很苦。

“皇上,微臣认为,百姓之所以造反是因为饥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