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个暴力的故事

曾经需要10分钟才能执行完毕的算法现在可以每秒执行15次。学生们有时会向我请教如何致富,我能给他们的最好建议是,找出一些以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旧算法,为一个现代系统编程,成立一家初创公司来将其推向市场,然后就发财了。

——Maurice V. Wilkes,1999年于Denning

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致力于寻找计算机能够执行的那些被认为需要智能才能执行的任务的方法[1]。大多数人对智能的概念没有异议,他们会采取一种“我看到它就知道”的方法,对此有一些话要说。毕竟,我们不需要用正式的定义来评估一个人从事一项运动的技能,或者一个音乐家的表现——我们都可以欣赏一个表演者的技艺。然而,智能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模糊和定义不清的术语,理论家和研究人员觉得有必要更准确地描述他们的工作。

我们可以试着给智能下个定义,说当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在展示某种形式的认知或思维时显示出智能。但是思维是另一个定义不明确的概念,我们必须更准确地定义它。这里的问题是,所有浮现在脑海中用来描述智能的想法,比如理解、推理、学习、获取和应用知识,它们本身也同样难以定义,我们最终产生了非常长的、复杂的﹑越来越分散的子定义链。事实上,两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并列出了71种智能的定义(Legg和Hutter,2007)。试图从形式上定义这些相当模糊的概念意味着进入了哲学的领域,但在这里我们将避免走上那条路。

有趣的是,1950年,伟大的计算机理论家和先驱艾伦·图灵(Alan Turing)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图灵因其在二战中的密码学成就而闻名,但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家,他将自己的才能广泛应用于逻辑、哲学、生物学和形式计算理论。他被公认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也是AI领域的先驱。他解决了试图用文字来定义AI的问题,用一种测试代替了定义。通过这种测试,计算机必须伪装成一个人来欺骗审问者,使其相信他实际上是在与一个人打交道。图灵预测这项测试将在20世纪末获得通过,但这并没有发生,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第8章后面对此会有更多的讨论)。然而,图灵也相信思维这个术语最终会被广泛使用和接受:“[到2000年]……人们将能够谈论机器的思维而不会被驳斥。”(Turing和Copeland,200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