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考之后

1981年7月。

东边的天空中,太阳正近乎竖直的从枝叶遮掩中升起,才早上七点,温度就开始上窜了。

这时节,正是暑气最盛的时候,攒了一晚的凉气,连早晨都撑不过就散的一干二净。

省报社,家属院。

几栋红砖色三层单元小楼,掩映在茂密的法桐树荫中,楼下,几个穿着的确良衬衫加蓝长裤的人们正推着二八大杠,有说有笑的经过。

“小柠,我跟你爸去单位了,早饭在锅里,你起来别忘了吃啊。”

“知道了。”

房间里,一个青年在凉席上翻了个身,不耐烦的应了一声。

“这孩子,都这会了还不起,在屋里也不嫌热。”

“哎呀,他刚考试完,就让他多睡会吧。”

夫妻俩絮絮叨叨的说着话,脚步声走远,嘭的一声,门也关上了。

青年挠挠头,坐了起来。

他只穿了一个裤衩,但身上还是汗流不止,凉席上更是汗出了一个清晰的人形痕迹。

一摸脑门,也是湿漉漉的。

这天气,真是热的不讲理!

“空调,我心爱的空调,什么时候才能再跟你见面啊!”青年双手抬起,哀叹了一声。

把床头的背心跟短裤拽过来,穿上,他走到了窗边。

他家在二楼,窗外是一棵法桐延伸过来的树冠,阳光角度刁钻的从枝叶缝隙中洒了过来。

青年名叫徐柠,这是他重生的第二天。

谁能想到?他打拼了半辈子,刚把公司卖掉准备去享受人生,结果打了个盹就回来了。

今年是1981年,他十八岁。

就在昨天,徐柠刚刚经历了高考,他重生到了考场上。

万幸的是,当时是最后一科英语,更幸运的是,他的卷子已经写完了。

迷迷糊糊的,徐柠就交卷走出了考场。

回到家,他花了半宿,才接受了自己重生的现实。

1981年啊。

带着木头清香的床,墙上贴的数理化公式,书桌上的一摞当代杂志,还有窗外的家属院……

每看到一样事物,总能让他重新激活一段记忆。

“小雅,你听话,开门吃点东西吧?”

“我说了不想吃,你烦不烦啊!”

“你昨晚上就没吃,吃点吧。”

“不吃,别来烦我。”

徐柠抬头,听着楼上传来的动静,立刻想起了怎么回事。

楼上说话的是母女俩,女儿叫姜晓雅。

姜晓雅跟徐柠一样,也是今年高考。不过,姜晓雅考试考砸了,从昨天回来就一直生闷气,饭都没吃。

徐柠走到窗户那,身子往外探着,朝楼上喊道:“姜晓雅,听到吱一声啊?”

他们这楼是单元楼,户型一样,姜晓雅的卧室就在徐柠卧室上边。

吱呀一声,楼上的窗户开了。

徐柠正想摆个笑脸,一只纤细的手伸出窗户,手里握着一杯水,毫无征兆的倒了下来,浇了他满头满脸。

噗噗噗!

徐柠连忙缩回来,抹了抹脸,喊道:“姜晓雅,你倒我水干嘛?”

“这是我的窗户,我想倒就倒。”

“没素质。”

“你才没素质!”

“不光没素质,还不讲理。”

“徐柠,你敢再说一遍!”

“懒得理你!” 

斗了两句嘴,转移了她的注意力,徐柠又探出窗户,说道:“我一会去出版社,你去不去?”

“去干嘛?”

“没事,随便转转。你要去,就赶紧吃饭。”

说完,徐柠就不理她,转身去打开了房间门。

去厨房一瞧,锅里留的就一碗凉拌黄瓜加俩馒头。徐柠呼噜呼噜的吃完了,就拿着钥匙出了门。

“等等我!”

清脆的喊声中,一个女孩噔噔噔的从楼上奔下来,手里还拿着个没吃的鸡蛋。

徐柠抬头看了她一眼,倒有些发怔了。

十七八岁的模样,一身白色缀花长裙,鼻子挺翘,眉眼秀丽,尤其那脸颊,白皙剔透的像水晶蒸饺。

奇怪了,从小一块长大的,以前怎么没觉着这妮子这么漂亮呢?

不着痕迹的收回目光,徐柠扭脸继续往楼下走。

姜晓雅跟上来,问道:“喂,你考的怎么样?”

“还不错。”

“不错是怎么样?”

“不错就是很好。”

作为人生一大转折点,徐柠当然没忘了高考成绩,省前一百,算是超常发挥,后来去了京大。

姜晓雅听的小嘴一撇,又挑起了刚才的难受劲,早知道就不问这家伙了。

其实,她的成绩原本也很不错的,本来可以去重点大学,但高考语文作文写跑题了,心态一崩,后面的几科全受了影响。

不过徐柠知道,这丫头分数其实过了本科线的,但还是执意复读了。

结果第二年,她最不擅长的英语满分从五十提到了七十,加上紧张,成绩反倒还不如上一年,又复读了一年才在本省读了个普通大学。

俩人下了楼,路上碰到熟人,免不了问起高考的事,徐柠倒是能说会道,几句话就把话题岔开了。姜晓雅心里难为情,干脆缩到徐柠后边,省的人家问她。

徐柠的父母在省报社工作,而姜晓雅的父亲则在省科技出版社。事实上,出版社去年才刚成立,人都是从报社调过去的,所以家属院也在一块。

出版社离家属院不到一公里,车都不用骑,多走几步路就到了。

至于为什么不去一街之隔的报社,当然是不想听父母唠叨了。

因为刚成立,人少,地方也小,出版社总共就一个前后两进的院子,七个人。

到了院里,迎面看到法桐树荫下摆了几张桌子,几个人正坐那看稿子。

屋里实在太热,风扇也不顶事,还不如院子里凉快呢。总共就这几个人,也没那么多讲究。

“几位叔!忙着呢?”徐柠打招呼道。

都是一个家属院的熟人,但徐柠只是看着脸熟,怎么喊的却忘了,干脆一块叫。

“小柠来啦,考的咋样?”“没啥问题吧?”“想好报哪个学校没?”

几人七嘴八舌的问道,句句不离考试结果。

“就那样,还不错。”徐柠笑着应付了几句。

后边跟着的姜晓雅有点紧张,生怕也问她……但是并没有人问。

“吃瓜子吧,刚买的。”一个长相端正、嘴里叼着烟的中年男人,指了指桌上的一袋瓜子。

这人名叫姜瑞,出版社总编,也是姜晓雅的爹。

“谢谢姜叔。“徐柠过去抓了一把瓜子,就搬了凳子坐在一边。姜晓雅也跟着搬凳子坐旁边。

姜瑞桌上整齐的摞了一堆稿纸,只用订书针订着,这都是准备出版的书稿。每本上边都贴着便条,标明了投稿单位跟作品名。

徐柠一边嗑瓜子,凑过去瞧了眼姜瑞手里那本,标题:母猪的产后饲料配比。

简直开幕雷击!够硬核的。

“叔,这什么书啊?”

“养殖技术手册,农学院那边送来的。”

姜晓雅也抬头看了眼,嘀咕道:“都是养羊养鸡的书,图难看死了,谁愿意看啊。”

“又不是让你看的。”姜瑞被说到了痛点,瞪了女儿一眼,道:“现在农民都在养鸡鸭牲口,这书对他们用处大了。”

“又吵我。话都不让说了。”姜晓雅拉着脸,干脆搬着凳子坐远了些。

“这孩子……”

姜瑞正要教训几句,突然想起闺女高考没考好的事,只好把话又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