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掌故(典藏本)
- 章创生 范时勇 冯建华
- 1428字
- 2024-12-02 21:11:53
刘湘与重庆大学
川军将领“四川王”刘湘
漫步重庆大学校园(沙坪坝老校区),一步一景,如诗如画;莘莘学子,快乐而自在地徜徉在校园里,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与幸福。此情此景,谁会想到,这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全国知名重点大学,在创办之初,竟然与“猪”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是的,你绝对没有看错。重庆大学的诞生,与猪密切相关!
早在1925年冬,巴县议事会议长李奎安就提出议案,倡议筹办重庆大学。但当时四川境内军阀混战,局势动荡,筹办经费没有着落,导致这一议案一搁就是数年。1929年夏天,沈懋德、吕子芳、吴芳吉、彭用仪等在成都大学任教的重庆籍教授回到重庆,有感于重庆人才匮乏、文化滞后的状况,将筹办重庆大学的旧事重提,并联合当时重庆学界、商界著名的李公度、朱叔痴、汪云松、温少鹤、李奎安等“五老”,成立了“重庆大学促进会”。
重庆大学校务会议后留影
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经费问题却成了大家无法逾越的鸿沟。经过核算,仅筹建经费就差3万元,并且每年还需要运行费用4万元!当时军阀刘湘刚刚统一全川,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当“促进会”的人员向驻重庆的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提出筹办重庆大学时,得到了刘湘的大力支持。关于经费来源问题,刘湘因地制宜,想出了一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办法。
“四川是天府之国,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他在猪身上打起了主意,“不如就在猪肉税中增收附加税,每头猪多收1角钱,一年下来就是15万元。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建校经费,而且连日常开支都有了着落。”
1929年8月4日,刘湘亲自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正式成立“重庆大学筹备委员会”,并发表《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和《重庆大学筹备会宣言》,阐明创建重庆大学的动机、原因和目的。
他在大会上说:重庆虽是长江上游的重镇,但是文化落后,青年无处求学;虽有少数人在外省求学,但路途遥远,往来不便。由此看来,重庆的确有创办大学的必要。我们现在积极筹备,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建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后,他又多次组织召开重庆大学筹备委员会常务会议,具体讨论常委分工、开办日期、学校经费、校址、招生及聘请教授等事项。
当时建校的备选地址有三个:南岸、佛图关和菜园坝。
那时候,刘湘的马队驻扎在菜园坝,他果断地把马队撤了出来,把教室粉刷一新,同时派人到上海采购教材、聘请教授,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开学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完成了。
1929年10月12日,重庆大学正式成立,开学典礼在菜园坝校区杨家花园举行(今重庆火车站位置)。这是重庆的第一所大学。10月23日,重庆大学筹委会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推选刘湘为重庆大学首任校长。
上世纪40年代重庆大学校园
为了鼓励学生踊跃报考,学校规定当期免收学费,仅收书杂费34元。在重庆机房街商业中学的教室里,入学考试如期举行,应考学生100多人,录取文、理预科两班学生共45人。但到开学时,半数学生都没有前来注册报到。考虑到学生人数太少,于10月19日、20日又进行了一次补招考试。如此,第一期学生才40余人,师生总共不到100人。
1930年初,学校运行走上正轨,落实永久校址的问题迫在眉睫。于是,刘湘派人沿嘉陵江而上,终于在沙坪坝发现了一块“头依佛图、面临嘉陵、环山带水、风景极佳”的办学宝地。当时这片土地属于刘、王、饶、窦四位大地主,一共900多亩,刘湘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从此,重庆大学便落户在沙坪坝。
上世纪70年代重庆大学大校门
1933年10月,重庆大学正式搬到沙坪坝。在重庆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所现代大学——重庆大学的诞生永远忘不了刘湘的巨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