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掌故(典藏本)
- 章创生 范时勇 冯建华
- 974字
- 2024-12-02 21:12:14
古盐都宁厂古镇
在遥远的古代,巫溪宁厂的宝源山上森林茂密,绿树掩映,繁花似锦,鸟语花香,远远胜过蓬莱仙境。相传,上界的神仙下凡来可以不去蓬莱,但必到宝源山来休闲。
有一天,一个姓袁的猎人肩负干粮,手挽箭弓,到宝源山和后溪河畔一带打猎。他很早出发来到山上,但日近中午仍一只猎物也没捕到。他想:今天是怎么了?这么久怎么连一只野兽影子都没看见?猎人边走边想,闷闷不乐,不知不觉来到后溪河边。一抬头,发现一头健壮的白鹿在河边饮水,于是一阵惊喜,便慢慢地挪动脚步靠过去准备射杀。可是一不小心,脚踩到一根干树枝上,树枝折断,“叭”的一声惊动了白鹿。
白鹿撒腿就跑,猎人便穷追在后。白鹿敏捷地穿梭于树林间,时隐时现;猎人也紧随其后,时追时停。不知不觉间,追到了一道瀑布前的小溪边,白鹿突然不见了。猎人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口干舌燥。见到溪水,立即趴在溪边一阵猛喝。喝着喝着,他发现今天饮的溪水怎么不对劲,味浓而涩口,觉得很奇怪,心想这是哪来的怪水?于是便用背上的竹筒打了一筒,急忙回家去请教当地出名的老巫医。老巫医尝了水后,告诉他,这是盐卤水,盐能清火解毒,强壮筋骨,调和百味。猎人大喜,纷纷转告亲朋好友。一传十,十传百,宁厂人于是取卤水制盐,一举成名。
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北的后溪河畔,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当虞夏之际,巫国以盐业兴”,距今约5000年之久。天然盐卤泉自古镇北宝源山洞流出,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成为中国十大盐都之一。“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吴蜀之货,咸荟于此”,盐业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兴旺和民众的安居乐业。
清末巫溪宁厂古镇谭家墩旧影
宁厂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筑多为斜木支撑的“吊脚楼”,临河而建,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风味。镇南半山腰的女王寨、镇西山顶的桃花寨,是当年李自成部将贺珍抗清的根据地。古镇地处巫溪县城北,依山傍水而建,青石街道逼仄,吊脚楼、过街楼等古建筑和民居沿后溪河蜿蜒延伸3.5公里,俗称“七里半边街”。
唐代杜甫,宋代李宏、苏轼、王十朋,明代罗洪先都在此留下大量诗句文辞。
宁厂盐泉每年自溢含盐量1.6万吨。据史料记载,到清乾隆三十七年,宁厂全镇已有336眼灶,均燃熬盐,有“万灶盐烟”之美誉。1949年前后,盐厂还有99眼灶。目前,古盐场遗址有68眼灶址,保存完整的15眼,制盐厂房近3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