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明教的援助,朱元璋的兵力迅速壮大,不断扭转之前兵力不足的劣势,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军阀。
朱元璋在统一南方的过程中,面临着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大强敌。
陈友谅占据长江上游,兵强马壮,野心勃勃。张士诚则占据江浙一带,富庶之地,实力不容小觑。
朱元璋深知,若要统一南方,必先击败这两大强敌。
他采用了先弱后强的策略,先攻打张士诚。张士诚的部队军纪涣散,部下多以争夺官位、钱财为己任。每当有战事发生,他们辄称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
相比之下,朱元璋的部队军纪严明,赏罚分明。在攻打婺州时,朱元璋的亲随黄某掠夺民财,朱元璋将其斩首。
朱元璋率领部队对张士诚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他先攻占了张士诚的外围据点,逐步缩小包围圈。
张士诚的部队在朱元璋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被朱元璋围困在平江城中。
经过长时间的围攻,平江城被攻破,张士诚被俘。击败张士诚后,朱元璋将矛头对准了陈友谅。
陈友谅的部队实力强大,尤其是水军,雄兵巨船,犹如天兵。朱元璋在与陈友谅的战斗中,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
在龙湾之战中,朱元璋利用陈友谅的狂妄自大和急躁冒进,设下了埋伏。陈友谅率领大军进攻应天,朱元璋先派一部分部队在应天城外进行抵抗,然后假装败退,引诱陈友谅的大军进入龙湾地区。
在龙湾地区,朱元璋早已布置好了伏兵,等陈友谅的大军进入包围圈后,伏兵四起,对陈友谅的大军进行了猛烈的攻击。陈友谅的大军在朱元璋的攻击下损失惨重,被迫撤退。
经过多次战斗,朱元璋最终在鄱阳湖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陈友谅。鄱阳湖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战之一,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战船。在战斗中,朱元璋利用火攻,烧毁了陈友谅的大量战船,陈友谅也在战斗中被乱箭射死。
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后,朱元璋统一了南方中原地区,成为了南方最强大的势力。
统一南方后,朱元璋开始筹备北伐,推翻元朝统治。
十年后,也就是在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 25万北进中原。
北伐中,朱元璋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北伐军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略,先攻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
在攻取山东的过程中,北伐军进展顺利,仅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攻下了山东。山东的攻克,使元廷失去了左臂,在战略上为北伐造成了更为有利的军事态势。
随后,北伐军进攻河南。在河南,北伐军遇到了元军主力阿鲁温。双方在洛水大战,歼敌 5万,元梁王阿鲁温降,河南平。五月,冯国胜、康茂才等率军攻克了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阻断了关陇地区李思齐武装集团与元朝的联系。
攻占河南和潼关后,北伐军对元朝大都形成了弧形包围圈。1368年 5月,朱元璋亲自誓师汴梁,议取元大都。7月,徐达占领大都周围,元顺帝弃城而逃。8月 2日,明军占领大都。元朝的统治被推翻后,朱元璋继续派兵追击元朝残余势力。
1369年 6月,常遇春李文忠领 8万步兵,1万骑兵继续进攻上都。连克锦州、大兴州等等,直逼上都,元顺帝逃跑,俘虏元朝丞相脱火赤。
朱元璋北上伐元,历时 17年统一全国。他的北伐成功,不仅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还恢复了中华大地的统一和稳定。
为感激明教在江山一统方面的大力援助,朱元璋把国号定为大明,意为江山一片光明,江山永固。力邀张无忌为大明国师,共享太平,张无忌志不在此,婉言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