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彭城之战

五路联军

汉二年三月(秦汉时以十月为岁首),刘邦率兵自临晋(今山西省运城市)东渡黄河,收降了西魏王魏豹。

在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魏豹。

魏豹是战国时魏国的公子,他还有个哥哥名叫魏咎,是魏国复立之后的第一位魏王。

陈胜起兵反秦自立为王时,魏咎前去投靠陈胜。陈胜派遣魏人周市攻取魏地,攻占了魏地以后,魏地人就想要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坚决不肯接受,他说:“现在天下人共同反抗秦朝,按照道义,一定要拥立原魏国的后裔为王才可以!”于是周市派人到陈县去将魏咎迎接过来立他为王。使者往返了五次,陈胜才最终同意把魏咎立为魏王。

章邯打败陈胜后,又立即带兵前来攻打魏咎,魏咎派遣周市向齐国求救。田儋亲自带兵前来相救,结果却和周市一起战死了。魏咎为了城中的百姓,向章邯提出了投降的条件,条约达成之后,魏咎自焚而死。

魏豹则逃亡到了楚地,楚怀王熊心拨给魏豹几千兵马,让他再去夺回魏地。巨鹿之战时,魏豹攻下魏地二十多坐城邑,被立为新的魏王。后来魏豹率兵和项羽一起进入函谷关,项羽大封诸侯时,改封魏豹为西魏王。

不久,汉军又攻下了河内,俘虏了殷王司马卬,把殷国的属地设置为河内郡。

刘邦认为打败西楚国的时机已经到了,又派遣使者到达赵国,要求赵国一起出兵。

此时张耳已经投靠了刘邦,赵国的掌权人是陈馀。陈馀对汉使说:“汉王如果杀了张耳,我就答应出兵。”

于是刘邦找到一个与张耳样貌十分相似的人,把他杀了并把头颅送给陈馀。陈馀果然派出军队参与汉军。

四月,刘邦率领由汉、韩、西魏、殷、赵,五路诸侯组成的联军,共计56万人,浩浩荡荡地向彭城杀去。

发丧义帝

刘邦率领军队向南渡过平阴津渡口(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到达洛阳。这时,有一个人来到军中拦住了刘邦。

此人是当地的三老,董公。所谓“三老”是指秦汉时负责管理本地教化的底层官吏,一般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这位老先生姓董,名不详,所以尊称他为董公。

董公哭着对刘邦说:“项羽大逆不道,放逐并杀害了他的君主义帝,是天下的逆贼。我听说,顺着道德去做事的人就会昌盛,逆着道德做事的人就会灭亡。出兵攻打别国却没有正当的名义,事情就不能成功。大王您应该率领全军将士为义帝穿上丧服!”

刘邦具备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应有的敏锐嗅觉能力,董公的这一番话提醒了他。早在几个月之前他就已经知道熊心被杀害了,当时他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董公对义帝的同情,说明义帝在百姓心目中依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大家对项羽杀害义帝的做法非常愤怒。此时率军攻打项羽,正好可以利用为义帝发丧为名。

于是刘邦在全军面前袒露着左臂大声痛哭,为义帝举行丧礼,命令全体将士致哀三天(好像熊心是他亲爹似的)。他派使者通告各路诸侯:“当初天下诸侯共同拥立义帝,面向北面事奉于他。如今项羽却流放并杀害了义帝,各诸侯都应该身穿丧服为义帝服丧。项羽竟然如此丧心病狂、大逆不道,如今我将亲自率领大军,为天下讨伐此不道之人!”

大败而逃

西楚国的精锐军队都被项羽带到齐地平叛去了,国都彭城守卫空虚。刘邦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很快便攻入了彭城。彭城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那可是他的老家,刘邦所率领的大军中有很多将士都是当初起兵时的江苏人,他们思乡心切,好多人已经几年没有回到过家乡了。

进入彭城后,刘邦收取了当初项羽从秦都咸阳所掠取的宝物与美女,每日大办酒宴,大会部将群臣。

项羽正在齐地与田荣、田横打的难解难分,他本想等到打败田氏兄弟,再回去收拾刘邦。现在看来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将田氏打败,于是项羽命令手下将领继续攻打齐国,他自己则率领精兵三万人从鲁县越过胡陵南下,悄悄地向西来到萧县。

刘邦把防线都建立在了北面,却没想到项羽会从西面进攻。骄兵必败,此时刘邦还在彭城内胡吃海喝,玩乐无度,彻底“放飞自我”,而他手下的将领也开始懈怠,放松了戒备。

项羽清晨率领军队从萧县向东进发,迅速杀入彭城,彭城内的汉军猝不及防,当即溃败。楚军如砍瓜切菜般大杀四方,到中午时便将汉军打得屁滚尿流。

汉军将士都逃跑了,由于东部和北部都有楚军,他们只能向南逃跑。这是一帮由诸侯联兵组成,没有凝聚力的乌合之众,他们自相践踏,相继逃入谷水和泗水(谷水,系雎水支流,在彭城南六十里;泗水在彭城东近郊),被歼十余万人。

楚军接着追击,汉军南逃至灵壁(今安徽省宿州市灵壁县)以东的睢水上,跌入睢水中淹死的有十多万人,汉军将士的尸体堆积如山,把睢水都给堵塞住了。(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这时,刘邦身边只剩下少量士兵,楚军已经将刘邦包围起来,眼看他命悬一线,马上就要彻底玩完了。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帮了刘邦一个大忙。此时从西北方刮来一阵狂风,折木摧屋、飞沙走石,霎时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

狂风刮向楚军,楚军登时乱作一团,因此,刘邦和身边的几十名骑兵才得以脱身,狼狈逃走。

为什么会突然刮起狂风?此事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情况应该是真实的。迷信的人会认为刘邦有天子命,老天爷都在帮他的忙。

我们应该科学辩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刮起大风并不奇怪。汉军溃逃和楚军追击也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持续了几天的过程。

其实在世界战争史上因为天气原因而改变战争结果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我们所熟悉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就是利用隆冬时节突然刮起的东南风火烧曹军战船取得了胜利。如果当时“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结局将会是“铜雀春深锁二乔”。

国外也有这方面的实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法国香槟地区利用稳定的东北风,向法国进行了毒气攻击,毒气从施放地点扩散了二十多公里,使法国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之后,德军又进行了一次攻击,但是由于风向突变,德军反而自食恶果。

父妻被劫

刘邦入关灭秦,被封巴蜀,率领军队在外各处征战,而他的父亲刘太公、老婆吕雉、两个孩子鲁元和刘盈却一直都呆在老家沛县。

刘邦还定三秦后,曾命令手下将领薛欧、王吸去沛县迎接家眷,但是却被项羽发兵阻拦。攻入彭城以后刘邦没有想到项羽会那么快就杀回来,还没来得及迎接家小就被项羽打得大败。

刘邦逃跑后想要途经沛县,带上家眷后向西撤退。没想到刘邦慢人一步,楚军也派人来到沛县劫抄他的家眷。

刘邦的家人都逃跑了,在乱军中刘太公和吕雉被楚兵俘虏,项羽就将他们扣留在楚军中作为人质。

刘邦在路上遇到了两个孩子鲁元和刘盈,他们在逃跑的过程中与刘太公和吕雉走散了。刘邦就把两个孩子带在车上一起走,他们同时乘坐在一辆马车上,赶车的是滕公夏侯婴。

就在这时,项羽的部将丁固率领一队骑兵从后面追了上来。夏侯婴车技一流,本来行驶不慢,可是现在车上又多了两个孩子的重量,行驶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眼看丁固就要追了上来,情况万分紧急,在这个时候,刘邦竟然做了一件让人不齿的事情:

他为了自己逃命,竟然将两个孩子踹下车去!

在前面驾车的滕公夏侯婴看不过去了,急忙停车把两个孩子重新抱上车。

可是两个孩子刚上车却又被这位狠心的爹踹了下去。夏侯婴再次停下车把他们抱上来,刘邦急的拔出剑来想要斩杀夏侯婴。

夏侯婴怒道:“情况虽然紧急,但是怎么可以丢下这两个孩子不管呢!”

刘邦踹孩子,夏侯婴抱孩子,如此反复多次。真不知道此时这两个孩子的心理阴影得有多大,后来刘盈性格软弱可能就与这次经历有关。

最终还是被丁固追上了。双方只有数十步之遥,刘邦即将成为楚军的俘虏,楚汉战争似乎就要结束。

刘邦不愧为老江湖,胆大、心细、脸皮厚,他深谙厚黑学之道。他用“江湖黑话”对丁固喊道:“我们两人都是英雄好汉,怎么能互相伤害呢!”(两贤岂相厄哉)

听到此话,丁固愣了一愣,决定放刘邦一马,于是率军撤退。刘邦这才得以逃脱。

刘邦踹孩子的做法被后世诟病了千年,这也充分体现了他自私自利的小人特征。

相比之下,刘邦的九世孙汉光武帝刘秀的做法就很仁道。在宛城起兵后,王莽大军打来,追兵将至,刘秀与妹妹刘伯姬共骑一匹马逃离,途中遇见二姐刘元与其所生的三个女儿。刘秀欲救刘元母女离去,叫刘元等人上马,但刘元却摇手说:“你们走吧,你是救不了我们的,可别两方都活不成啊!”(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刘元母女遂被王莽的军队所害而亡。刘秀即位后,追谥二姐刘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并为她立庙于新野县西。

在危难之际,刘秀与妹妹同乘一匹马,却依然要带上姐姐和外甥女一同离去。虽然最后没有救成,但是这种精神却为后世所赞扬。

下邑画策

看到汉军战败,各路诸侯王都背叛了刘邦,又重新投降了项羽。这就是一群墙头草,大风刮向哪边就向哪边倒。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趁乱投奔了项羽大营;殷王司马卬死于乱军之中;陈馀后来知道刘邦没有杀张耳,赵国便退出了联军,保持中立;西魏王魏豹则以回乡探亲为由回到西魏国切断黄河渡口与汉军为敌。

吕雉的哥哥周吕侯吕泽担任汉将,带兵驻守在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刘邦手下的其他将领都被楚军打散了。惊魂未定的刘邦快马加鞭抄小路前去投奔大舅哥吕泽,来到下邑后刘邦逐渐收拢到一些逃散的士兵。

彭城之败是刘邦自起兵以来所遭受到的最大的失败,媳妇和爹都被敌军抓了,自己还被人家追得到处跑。此战打碎了他想要迅速消灭项羽,进而统治天下的幻想。

这也让他更加看清现实:凭他自己的能耐是不能打败项羽的,要想打败项羽就必须要寻找到能够和他一起共事的大将。

刘邦问身边的群臣说:“我想要用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封赏功臣,天下有谁可以与我共同消灭项羽,建立功业呢?”

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他回答道:“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他与项羽之间有裂痕,彭城之战时,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项羽分封诸侯时,彭越没有受封,他早就对项羽心怀不满,他还与田荣联合起来在梁地起兵反楚。这两个人可以和主公共谋天下。另外,在主公麾下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独当一面。如果主公能够重用这三个人,给他们裂土封王,就一定可以打败项羽!”

于是刘邦派随何去游说英布,又派人去联络彭越,相约一起打败项羽,共分天下。

刘邦的这个决定很大胆,也显示了他的胸襟与魄力。他知道自己最大的敌人是项羽,只有消灭了项羽他才能真正地主宰天下。为此,他不惜以关东之地来封赏可以帮他消灭项羽的人。帝师张良从实际情况出发,慧眼如炬地为刘邦推荐了三个人。这个策略体现了刘邦与张良的战略眼光和长远格局,史称“下邑画策”。

下邑画策是楚汉战争中,继韩信的汉中对策后的又一重大决策,它的提出与实施左右着之后楚汉战争局势的发展。

京索之战

刘邦率领残兵败将向西撤退至荥阳(今河南省开封市荥阳市),汉军的其他将领也率领残部来到荥阳汇合,萧何从关中征发没有编入服役名单的老弱之人来到荥阳充军,汉军的势力重新得到振兴。(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

楚军一路追击刘邦,双方在荥阳以南的京、索两邑(今荥阳市豫龙镇与索河街道)之间展开了一场交战,汉军大败楚军。

京索之战作为彭城之战的后续,在整个楚汉战争中的规模不算太大,但是其影响却非常深远。楚军战败,不能向西继续追击刘邦,而汉军也得以在荥阳站稳了脚跟,由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