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韩信北伐

与刘邦的正面战线同时进行的,还有韩信的北方战线。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命韩信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

擒获魏豹

刘邦彭城战败以后,魏豹以回家探望生病的父母为由回到西魏国。没想到这小子探视父母是假,金蝉脱壳是真,回去以后他就封锁了黄河渡口,背叛了刘邦。

魏豹的背叛对刘邦的威胁特别大,因为西魏国就在今天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区,与刘邦的大本营关中只隔着一条黄河。刘邦决定还是先礼后兵,他先派手下一流的说客郦食其前去说服魏豹重新归汉。

郦食其来到西魏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劝魏豹重新归汉。而魏豹却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汉王为人傲慢无礼,侮辱别人,斥责诸侯、群臣如同责骂他的仆人一样,我真的没有办法再去见他了。”

郦食其很能理解魏豹的心情,因为他也经常被刘邦骂的狗血淋头,于是起身告辞,不再多言。

其实魏豹之所以铁了心的要叛汉,还有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原因,这个原因我们以后再讲,现在先卖个关子。

汉二年(前205年)八月,刘邦封韩信为左丞相,让他率兵讨伐魏豹。

魏豹将主力部队都集中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设防。蒲坂位于今山西省西南部,其地理位置恰好在黄河“几”字形拐角处,西面和南面都临着黄河,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就位于其境内。

正所谓兵不厌诈,韩信再次施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诡诈手段。他在蒲坂对面的临晋关(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增设疑兵,陈列战船,假装要从临晋关渡河。但实际上他却让部队暗中来到位于蒲坂北部的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

此时正值盛夏时节,韩信让将士们用木制的盆瓮或葫芦漂浮过河,然后偷袭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这时魏豹才反应过来,他惊慌失措地率领军队迎战韩信,结果被汉军打的大败。韩信将魏豹俘虏,并用囚车将他押往荥阳,后在荥阳鏖战时他被周苛和枞公所杀。刘邦把西魏国设置为河东、太原、上党三个郡。

平定代地

刘邦派张耳和韩信一起,继续率军向东进发,前去平定赵国和代国(今山西省北部)。

前文我们交待了,此时的赵王是赵歇,代王是陈馀。但是陈馀并没有回到代地,而是留在赵地辅佐赵王歇,掌握赵国实权。陈馀派夏说担任代国国相,镇守在代地。

同年闰九月,韩信和张耳从魏地率领军队北上灭代,夏说领兵来迎,双方在阏与(今山西省和顺县)交战。不知是夏说太菜了还是韩信太强了,只一战,夏说就兵败被俘,韩信顺利平定了代国。

韩信平定西魏国和代国后,刘邦立即派人将他的精锐兵力调走,以补充自己在荥阳损失的兵力。当然,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削弱韩信的实力,防止他拥兵自重。

背水一战

消灭魏国和代国后,韩信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国了。汉三年(前204年)十月,韩信和张耳率领三万士兵向东攻打赵国。

赵王歇和陈馀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驻守在井陉口(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北),打算以逸待劳。

井陉关是太行山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其西连三晋之地,东接华北平原,扼晋冀交通之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并且井陉关的道路险峭且狭窄,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并排(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易守难攻。

陈馀天真地认为,只要守住井陉口,就能万事大吉。

赵国有一个封号为广武君,名字叫李左车的将领,向陈馀献策说:“韩信刚刚灭魏平代,其兵锋正盛,我们不宜与他正面交锋。他从千里之外运送粮草,士兵们必然会忍饥挨饿;他们又需要就地砍柴伐草,军队必定不能常常吃饱(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井陉道狭窄,汉军的运粮队必定会被抛在后面,希望陈将军调拨三万奇兵给我,我走小路绕到汉军后方去偷袭他们的粮草辎重。而陈将军您就在井陉口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阵地,不与汉军交战,我则在后面截断他们的退路。这样,汉军向前不能前进,向后没法退兵,一定会被困死在井陉道中,不出十天,韩信和张耳的人头就能送到将军您的帐下了!”

李左车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家,他还著有兵书《广武君略》流传后世。他给陈馀提的这个建议非常高明,只要把井陉道的两头堵住,就能够困死韩信军。

但是陈馀是一个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他迂腐地认为仁义的军队不应该采用欺诈与诡计,他主张正面与韩信交战,没有采纳李左车的策略。

陈馀说:“兵法上说,当兵力十倍于敌人的时候,就可以包围敌人;当兵力超过敌人一倍时就可以与敌军正面交战。如今韩信数万人的军队长途跋涉前来袭击我们,一定已经疲惫不堪了。如果我们避而不击的话,汉军的后续部队将会陆续赶到,那时我们又该如何应付呢?其他诸侯也会说我胆子小,到时候都来欺负我们赵国怎么办?”

韩信正担心会被赵军前后堵截,他派人暗中探听消息,得知陈馀没有采用李左车的建议,十分高兴。于是韩信带领兵马走进井陉道,在距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的时候,停下来安营扎寨。

等到半夜时分,韩信从军队中挑选出两千名轻装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汉军的红旗,经由隐蔽小道来到赵军驻扎的营寨,藏在附近的山上。韩信交待他们:“等赵军离开营寨后,你们就立即冲进去,将赵军的旗帜拔掉,然后插上我们汉军的红旗。”

等到凌晨时分,韩信又让副将向炊事兵传达命令:“杀猪宰羊,准备酒席,天明时打败赵军就正式举行会餐!”

大家都不相信,觉得韩信就是在吹牛,二十万赵军驻守在险要之地,你一个早上就能打败人家?但是既然韩信已经吩咐下来了,大家也就只好照着做了。

清晨时分,韩信开始调兵遣将,他将部队分为两部分,先派出一万多人来到井陉口附近,背靠泜水摆开战斗的阵势。赵军远远地望见,都大笑不止,韩信的脑袋是不是让驴给踢了?让士兵背水列阵,退无可退,岂不是求死之道?

等到天明时分,韩信和张耳竖起大将的旗帜,架设好战鼓,亲自率领剩下的一万多士兵,向井陉口进军。赵军全体出营迎击汉军,两军激战了很久。韩信扔掉大旗,抛弃战鼓,假装失败而逃,向泜水边的军阵跑去。赵军在后面追赶,争相抢夺汉军的旗鼓。

韩信来到泜水边,与之前的军队合兵一处,背水列阵。赵军来到后,双方展开殊死搏斗,汉军背靠河水,没有退路,要想活命只能奋勇杀敌,故汉军战斗力爆表,无不以一当十。

与此同时,藏在赵营附近的两千汉军见赵军倾巢而出后,冲入赵军大营拔下赵军的军旗,然后插上汉军的红旗,在此等候赵军。

赵军眼看无法战胜背水一战的汉军,便想要退回自己的营垒,另做打算。当他们返回时却发现自己的大营已经插满了汉军的红旗。赵军十分震惊,还以为赵王歇已经被汉军俘获了,于是军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士兵们纷纷逃散。陈馀拔出剑来斩杀逃跑的赵兵,却依然不能制止溃势。

于是汉军前后夹击,一举摧垮了赵军,在泜水河边斩杀了陈馀,俘虏了赵王歇。

井陉之战是韩信战争生涯中最为光辉的篇章,也是我国古代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镇服燕国

汉军举行盛大的宴会欢庆胜利,汉军将领向韩信询问:“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背靠着山,面对着河流。但这次大将军却让我们背水列阵,起初我们心里并不信服,没想到居然真的打胜了,这究竟是什么战术呢?”

韩信笑着回答道:“这种战术在兵法上也有,只是诸位没有注意到而已。《孙子兵法》中不是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原话是,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篇)吗?何况我带领的这些兵都是刚应征入伍没多久的新兵,把他们先置于死地,让每个人都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死战;要是给他们留有生路,他们就会全部逃走,又怎么能获得胜利呢!”

将领们都信服地说:“大将军的智谋非我们这些人能够比得上啊!”

韩信传令军中不要杀害李左车,于是其手下将领将李左车捆绑着送到韩信大营。韩信亲自解开李左车身上的绳索,并让他面东而坐,韩信自己则是面向西与李左车对坐,像对待老师那样恭敬地对待李左车。

韩信请教李左车道:“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国,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呢?请李将军指教我。”

李左车推辞道:“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人,不可以图存。如今我是一个败亡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和韩大将军一起商议大事呢?”

韩信诚恳地说:“当初,百里奚在虞国的时候,虞国灭亡了;而他在秦国时,秦国却得以称霸。这并不是因为百里奚在虞国时愚蠢,到了秦国就变聪明了,而是在于其国君懂不懂得知人善用。如果成安君陈馀真的采纳了您的计策,我韩信早就被赵国生擒了,又怎么能在这里侍奉您呢?”

百里奚本是虞国大夫,晋献公假途灭虢后,攻占了虞国,俘获了百里奚。后来秦晋联姻,百里奚作为晋国的陪嫁奴隶被送往秦国,他又从秦国逃到楚国。秦穆公派人用五张黑羊皮将他从楚国赎回,所以百里奚也被称为“五羖大夫”。他帮助秦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代名相。

韩信举出百里奚的例子,坚持请教李左车:“我一定会认真听从李将军您的指教,希望您不要再推辞。”

李左车见韩信很真诚,终于答应了,他谦虚的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担心自己才疏学浅,计谋不足以让韩将军采用,您就选择性地听一听吧。”

“如今将军连灭魏、代、赵三个国家,您的声威已经震动了整个天下。但是连续作战,导致现在百姓劳苦困顿,士卒疲惫不堪。如果将军率军北上,燕国不肯投降,齐国又拒守边境,疲惫之师难以御敌,军粮也一定会消耗殆尽。善于行军的人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打敌人的短处。”

“依李将军之见,我应该怎么办呢?”

“将军不如先按兵不动,让士兵修养生息,稳定赵国的社会秩序,安抚赵国阵亡将士的遗孤,赵国百姓一定会感激不尽。等到将士们的精力恢复过来了,就把军队驻扎在前往燕国的要道上,然后派说客拿着书信去燕国,在燕国国君面前展现自己的实力,燕国一定不敢不归附!”

韩信听后非常高兴,就按李左车说的去做,等到士兵恢复精力,陈兵燕国要道,燕王臧荼果然投降了。

李左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军事奇才,不过可惜的是,史书中对他的记载仅此而已,关于他以后的人生动向,史书中就没有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