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刘氏皇族

本章我们将集中地介绍刘邦的父亲和兄弟子侄。

太上皇帝

前文我们交待过,刘邦的父亲在史书中被称为“刘太公”,母亲被称为“刘媪”。关于刘媪,史书上只记载了她在湖边休息,与一条蛟龙交配并生下了刘邦,只记载了这一件事。刘媪应当在生完刘邦后就去世了,刘邦称帝以后,追尊她为“昭灵夫人”。

据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记载,太公名叫刘执嘉,他一直在沛县丰邑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因为儿子刘邦的缘故,刘太公在战争中曾被项羽军俘虏作为人质,也曾几经颠沛流离。

如今儿子终于平定了天下,老头在晚年也总算是可以享享清福了。刘邦在栎阳专门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宫殿给太公居住。刘邦还非常孝顺,每隔五天都要到栎阳宫去朝见一次父亲,每次也都像普通百姓那样对刘太公行父子之礼。

但是时间长了刘太公的管家却发现这样做有些不妥,这位管家就劝太公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也没有两位君主。现在尽管皇帝是您儿子,但他也是人君;太公您尽管是父亲,却也是人臣。怎么可以让人君来拜见人臣呢?如果像这样,君主的威严和尊贵就无法彰显了!”

刘太公觉得管家说的话有道理,于是就向管家询问对策。

过了几天,刘邦又来了,刘太公远远地望见就迎在门口,抱着扫帚向后倒退着扫地。刘太公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从现在开始,自己愿意当儿子刘邦的仆人,尊奉刘邦,尽自己为人臣的义务。

看到太公的行为,刘邦大惊,赶忙走过来搀扶住太公。太公说道:“陛下您是天下的君主,怎么可以因为我一个人而扰乱天下的法纪呢!”

刘邦知道,应该给自己的老爹一个正式的名号了,于是就下诏说:“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语出《汉书·高帝纪下》)

刘邦正式尊称刘太公为太上皇。事后,刘邦知道太公的行为和言语都是那位管家所教,于是赏赐了太公的管家五百金。

太上皇制度是秦始皇所发明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被尊称为太上皇的人正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不过秦庄襄王未曾称帝,生前也并未称太上皇,其太上皇之号是秦始皇称帝后追尊的。历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正是刘太公,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称王称帝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根据晋代笔记小说《西京杂记》的记载:

老头在当上太上皇以后,并没有因为享受到荣华富贵而感到快乐,反而因为整天幽居深宫而感到凄怆不乐。刘邦发现了这个问题,就问是怎么回事。

刘太公回答道:“我平生所结交的人都是沛县的市井之人,他们虽为屠贩少年,但是我时常与他们一起沽酒卖饼、斗鸡蹴鞠,感到乐趣无穷。现在虽然住在宫殿之中,却没有了与邻里乡亲在一起时的快乐。”(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

于是刘邦就在长安城中按照沛县老家的样子新建了一座名叫新丰的小城,并把老家的乡里乡亲们全都搬过来。新丰城中的景象完全按照沛县老家的样子来布置,男女老幼在街上该斗鸡的斗鸡,该卖饼的卖饼,该蹴鞠的蹴鞠。

刘邦不仅把老家的人搬来了,还让他们把自家所养的鸡、鸭、鹅、狗、羊、猪等家禽家畜也一起搬过来,为太上皇营造了和沛县老家一模一样的环境与氛围。

太上皇到新丰城中一看,果然立马就高兴起来了。

未央夸富

前文我们提到过,刘邦在发迹之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那时的刘太公并不喜欢刘邦这样的儿子。他所喜欢的是二儿子刘仲,因为刘仲勤恳踏实,可以置办产业,为家中挣钱。

汉九年(前198年)未央宫建成,刘邦在未央宫中举办酒宴,隆重地会见诸侯和群臣。太上皇坐在一辆装饰豪华的车子中,也来参加了宴席。

刘邦捧着玉杯,站起身来给太上皇敬酒,说道:“当初父亲大人总是觉得我没有出息,不如我二哥勤劳能干,可以置办产业。现在请父亲大人看看,我的产业与二哥比起来哪个更大?”

太上皇哈哈大笑,殿上的群臣也都跟着高呼万岁。

对于未央夸富这件事情,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刘邦在自我炫耀、嘲讽父亲;也有人认为这是刘邦与父亲之间的玩笑话,能当着群臣的面开这种玩笑,恰恰说明刘邦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很亲密。

汉十年(前197年)七月,太上皇在栎阳宫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应当说,老头的晚年还是非常不错的,八十五岁在那个时候绝对算得上是高寿了。刘邦为父亲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将其安葬于万年陵(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

击釜之怨

老刘家一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二哥刘仲,老三就是刘邦,还有个异母弟名叫刘交。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邦当上皇帝以后,他的几位兄弟也都跟着沾光了。

其中,大哥刘伯很早就去世了,但是也娶完妻子并且生了个儿子名叫刘信。按理说刘邦应该封赏侄儿刘信,然而刘邦与其大嫂的关系却闹得非常僵,致使刘信很长时间都没有被封。

那么,刘邦与其大嫂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隔阂呢?

原来,在刘邦还没有当亭长之前,他整天游手好闲又喜欢到处惹是生非,还成天和城里的一帮不良少年在一起鬼混,所以他经常会被当地的公安部门请到局子里去喝茶。为了躲避官司,他会经常带着这群狐朋狗友跑到大嫂家去蹭饭吃。

大嫂家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本来就并不宽裕,还要经常被小叔子带人来家里大吃大喝,搅扰的她不得安宁。

有一次,刘邦又带着一群人跑到大嫂家蹭饭吃,大嫂就假装锅里的羹汤已经吃完了,她用锅铲子使劲地在锅的边缘刮蹭,蹭锅的声音就造成了一种假象——锅里面已经没有饭了。

刘邦的朋友们听到厨房中传来的锅铲子蹭锅声,都以为没有饭了,就全都离开了。过了一会,刘邦走进厨房,揭开锅盖一看,发现锅里的羹汤还有很多。因此,刘邦就开始怨恨其大嫂,认为大嫂不是一个厚重之人。他当上皇帝以后,也不给侄儿刘信封赏。

太上皇来替这个孙子说情,刘邦这才答应封刘信为侯。不过刘邦还是来了个恶作剧,他给这位侄儿的封号叫做“羹颉侯”,意思就是刮蹭锅底的侯爷。这个封号明显就是戏谑、嘲讽性的封号,其目的就是想存心恶心一下大嫂,以出当年的那口怨气。

不知道刘信的这个侯爷当的感觉怎么样,估计他自己也会觉得十分恶心。

关于刘邦封侄儿为羹颉侯这件事,历史上一般的评价都认为刘邦还是不够大度,对大嫂的怨气未免也持续的太久了。

元代学者陈孚就曾将此事与韩信千金酬谢漂母一事作比较,作了一首名为《漂母冢》的诗,其诗曰:

英雄未遇亦堪羞,

一饭区区不自谋。

莫笑千金酬漂母,

汉家更有颉羹侯。

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就此事发表评论,他专门写了一篇名为《论汉高祖羹颉侯事》的短文,原文如下:高祖微时,尝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佯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已而视其釜中有羹,由是怨嫂。及立齐、代王,而伯子独不侯。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非敢忘之也,为其母不长者。”封其子信为羹颉侯。高祖号为大度不记人过者,然不置轑釜之怨,不畏太上皇缘此记分杯之语乎?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汉高祖一向号称大度能容,不计较旁人的过错,却对大嫂吝啬羹汤的事记仇至此,难道就不怕太上皇回想起当初在广武城下与项羽对峙时见死不救,还请项羽“分一杯羹”的话吗?

兄弟受封

刘邦的二哥名叫刘仲,后改名为刘喜。白登之围后,刘喜被封为代王,所管辖的范围位于今山西以北地区,正是韩王信没有投降匈奴之前的领地。

后来匈奴入侵代国,刘喜身为代王却毫无军事指挥才能,根本无力坚守边疆,最后只好弃国独自逃回洛阳。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看来这位刘喜就是一个怂包,只能挣点小钱而已,根本做不了大事。

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便下诏革去刘喜的王位,贬为合阳侯。弃国逃跑本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行,应该是要被斩头的,可是刘邦顾及兄弟之情,只是将他由王贬为侯,并没有杀他。

刘喜虽然是个怂货,可他却有一个很强悍的儿子。刘喜的儿子名叫刘濞,后来被封为吴王。这位吴王刘濞在历史上的名号要远远大于其老爹刘喜,他就是汉初七国之乱的挑头人。

刘交是刘邦的异母弟。原来,刘媪去世以后,刘太公又续娶了一位妻子李氏,后来李氏生下了刘交。

与老刘家其他没有文化的土包子们所不同的是,刘交是刘氏四兄弟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刘交也是一个比较有贡献的人。

刘交师出名门,他是儒家第三位大师(另外两位当然就是孔子和孟子)荀子的徒孙。刘交的老师名叫浮丘伯,是荀子的弟子。

刘交少年时期就很喜欢读书,并且为人多才多艺,他曾与鲁人穆生、申培公等一起到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师徒们才被迫各自分开。

在三位兄弟中,与刘邦关系最好的,就是这位小弟刘交。因为战场上充满凶险,所以刘邦起兵以后就把刘太公、吕雉和自己的孩子放置于沛县老家,并让二哥刘喜和一个叫审食其的人留下来照顾家人、服侍太公,唯独让小弟刘交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刘交也就一直跟随着刘邦的军队南征北战。

刘交深受刘邦的信任与宠爱,能够自由出入刘邦卧室的人只有刘交和我们前文提到过的卢绾这两个人。刘交与刘邦一起西攻南阳、入武关,与秦军战于蓝田,至霸上,刘交被封为文信君,并全程参与了楚汉战争,最终打败了项羽。刘交为汉家天下的建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

汉六年(前201年),刘邦采用“伪游云梦”的手段废黜了楚王韩信,并将韩信的封地一分为二,封刘贾为荆王,封刘交为楚王。

刘交的楚国定都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下辖薛郡、东海郡、彭城,共三郡三十六县。刘交也成了汉朝刘氏藩楚的奠基人,史称“楚元王”。

长子刘肥

除了分封兄弟以外,刘邦当然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儿子。韩信由原来的齐王被改封为楚王后,留下了一个齐王的空缺,刘邦便封自己的长子刘肥为齐王。

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刘邦和吕雉所生的唯一一个儿子不是已经被立为太子的刘盈吗?这个长子刘肥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

原来,在刘邦与吕雉成婚之前,他就已经有过女人了。这个女人姓曹,《汉书》称之为曹夫人,她是刘邦当亭长时的“外妇”。

所谓外妇,就是情妇的意思,曹氏并非刘邦明媒正娶的妻子,她在刘家当然也就没有名分,所以她为刘邦所生的儿子虽然是长子,却也是庶子,没有皇位继承权。

史书中关于曹氏的记载很少,据一些野史材料的描述,这位曹氏和刘邦是同乡,也是沛县人,她曾经嫁过人,后来丈夫死了,她就成了一名寡妇。刘邦当亭长时,常到沛县各地行走,一来二去便与曹氏相结识,发展到后来两人便好上了。在没有遇到吕雉之前,刘邦四十多岁还是光棍一条,就是因为他在外面结识了曹氏的缘故。等到刘邦当了皇帝时,估计曹氏已经去世,他把刘肥封为齐王,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曹氏的补偿吧。

当韩信被诱捕之后,朝中有一位名叫田肯的谋士对刘邦说道:“陛下定都关中,其地理形势比起其他地方优越百倍,从关中出兵到各诸侯国,就像站在高大的房屋上往下倒水一样容易(原文为: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成语‘高屋建瓴’即由此而来)。如今又擒获韩信,真是可喜可贺呀!齐国是东方大国,其东有琅琊、即墨之富饶,南有泰山之险固,西有黄河之天险,北有渤海渔盐之利。齐地方圆两千里,还有手持长戟的武士上百万,其优势强于别处十倍。若不是陛下的亲生儿子,不能封齐王!”

听完此话,刘邦大喜,赏赐给田肯五百金。于是就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统治齐地七十多座城邑。为了增加齐国的人口,刘邦还下令:凡是会说齐地方言的百姓,一律归属齐国。

刘肥毫无军功,被封齐王完全是因为他是刘邦的儿子,看来刘邦对待儿子还是要好于兄弟。刘肥的齐国是汉朝最大的诸侯国,他也成为了汉朝刘氏齐国的第一代齐王,史称“齐悼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