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和出版说明

像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的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实属罕见,像他那样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实践家,同样不多。

我们为什么要编写这套书,在长篇序言《学用之道——毛泽东书山路上的风景》中,讲得比较充分了。

这里就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情况,说明如下:

一、编写原则

总体上说是广泛地收集、严肃地选取、客观地解析。

1.编写内容,范围尽量全。该书涉及毛泽东阅读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军事、自然科学、社会、宗教、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则涵盖毛泽东从少年到晚年的阅读情况。

2.材料选取,以准确性、文献性为准则,突出本书的文献保存价值和工具书性质。

3.叙述方式,追求可读性,尽量客观、平实、生动。

二、编写体例

每个条目包括三个部分:

1.原文(某书或某文中的某段)摘引,即毛泽东所批注或评论的原书(文)中的段落。上下引文尽量全面,避免断章取义。如果毛泽东是就全书的基本情况或该书叙述的某个观点、某件事情发表评论,则放在“精讲”部分客观介绍,概括毛泽东评论对象的内容。

2.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其中不仅包括毛泽东的读书批注,而且摘引毛泽东著述、谈话中有关读书的心得体会。所引都保持原貌,能查明时间的,均注明;有的批语无法断定时间,则注明其为毛泽东读某某书的批语。这部分文字,主要摘引自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毛泽东著作(言论),也有的是摘引当事人的回忆和有关论著中所披露的文献材料。对这两方面的材料均注明出处,以备读者查考。

3.精讲。内容主要包括:①原书(文)基本情况。作者及出版或发表时间;全书(文)的基本倾向及其影响;毛泽东阅读的版本,如果是文章,则说明原文发表的时间及刊物。一本(篇)书(文)可能设若干条,这个内容则只在第一条内出现。②毛泽东阅读的现实社会背景及其阅读过程或谈话背景。有的书是早年读过,而晚年也读,将过程说清。③分析毛泽东读评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在阅读或评论同一部书时,常常有好些相近或相似的批注和谈话,另设条目则重复,这种情况一律将原文和批注、谈话糅进这一段叙述分析中,并在行文中顺带出毛泽东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什么书上发表这些批注、谈话的,以充实毛泽东的观点及其发展情形。分析则指明毛泽东观点的特色。④如果这些观点在毛泽东的实践中有所反映,或在毛泽东的思想发展中有突出意义,也作必要的说明。前后观点若有变化也有所交代。从总体上看,有的条目侧重于理论分析,有的条目侧重于交代毛泽东读书情况。

条目设置,每类内容大致按原书(文)的形成时间排序,国外著作一般放在后面。

三、编写人员

策划:陈晋、李师东

主编:陈晋

序言:陈晋

战略卷:陈晋、樊静、孙纲、张贻玖、毛立言、张爱茹、宋玉洛

哲学卷:陈晋、黄宪起、张晓玲、杜志明、高路

文学卷:陈晋、张贻玖

历史卷:陈晋、樊静、张贻玖、王汉田

附录一、附录二:陈晋、王为衡、李振

稿成后,陈晋、李师东统稿,张鸣部分统稿。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转送中央有关部门审稿。参加审稿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有汪裕尧、冯蕙、吴正裕、刘宝玉、鲁振祥、张素华六位同志。他们非常认真负责,提出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特别的谢意。

四、出版说明

本书是在1996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的基础上,增订新写重编而成。原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欢迎。20年间,不断有出版社邀约,希望再版,我们始终谨慎以对,认为应该补充新的内容。这些年来,随着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了《毛泽东传(1949—1976)》和《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两部大书,再加上一些回忆著述,有关毛泽东读书活动的材料大大丰富了,我们这才下决心根据新发现和披露的材料,增订新写,重编此书,并把书名改为《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

此次增订新写和重编,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1.新写一篇长序,题为《学用之道——毛泽东书山路上的风景》,说明我们重编此书的现实针对性。序中主要叙述毛泽东喜欢读什么书、为何读书、怎样读书、如何把书读活,以及读书怎样增强了毛泽东的领导力、影响力。说清楚这些事情,可以使读者从整体上了解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理念和读书方法,还可以回答同样是读书,为什么毛泽东读得那样成功,用得那样成功,而有的人却可能读成了书呆子。

2.根据新发现和披露的材料,我们组织人员新写了四十来个条目,并对原书中的大多数条目进行了修订补充,仔细核校了所有文字和个别史实。

3.对原书条目重新做了编排。把原来的上、下卷,按专题分为四大卷:《战略卷》、《哲学卷》、《文学卷》、《历史·附录卷》。由此,毛泽东“指点江山”的政治军事气魄、“人间正道”的思想理论真谛、“天若有情”的人文个性情怀、“谁主沉浮”的历史智慧高度,便分别同他的读书活动联系在了一起,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他的阅读世界里相应潜藏着的逻辑伏线。

4.精心编写了两个附录。一个题为《与毛泽东一生阅读有关的三十一个书目》,五万字左右,汇集了能够找到的毛泽东一生阅读或推荐别人阅读的书目,数量达上千种。其中,有的是他自己开列的,有的是档案记载的,有的是当事人记录的。在每个书目前,写了或长或短的按语,交代该书目产生的缘由。这个材料比较珍贵,不仅扩展了毛泽东的读书信息,也大体反映了毛泽东一生的涉猎范围。一个题为《从三十一个书目看毛泽东不同时期的阅读重点》,一万多字,事实上是从纵向的角度把“附录一”列出的三十一个书目串起来,便于读者了解这上千种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毛泽东各方面实践活动的关联。

这两个附录的编写工作,此前还没有人做过。

这样一来,本书从内容到形式已经焕然一新,比20年前的旧著显得更扎实、更全面、更有条理了。

感谢刘景琳先生和广西人民出版社卢培钊社长、温六零总编辑、白竹林副总编辑及诸位责编为本书做的大量细致的工作。

编者

2016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