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苦恼:被各种“应该……”束缚


七年的银行职员生涯,我学到了很多

我会变成烦恼型经营者,为何会是过去见到的那些优秀的经营者导致的呢?为了说明缘由,我简单介绍一些我在银行工作时发生的故事。

上完高中和大学之后,我进入了三和银行。那个时候,我已经意识到,日后我可能会继承船桥屋,成为这里的第八代掌柜。所以,我有必要通过银行的业务来积累一些经营中所必需的金融知识。

银行的工作很不容易,但我乐在其中。

比如说,进入银行的第三年,银行将一些债券贸易类的业务分配给了我,我从中积累了很宝贵的经验。

银行的债券贸易,主要就是帮客户解决政府债券的交易问题。我的客户都是些地方金融机关。他们观察着瞬息万变的市场前景,同时不断地增加他们的交易量。如果能帮助他们提升利润,我就会感受到成功;当然,如果有所损失,我也会被问责。这种赏罚分明的业务,与我的性格十分契合。

就这样,做了三年的债券贸易业务之后,我被调到了银座分行,继而又在其他的业务中体会到了乐趣。银座这个地方,有很多交易所、知名企业及各种老铺,因而会有大量的经营者成为我的客户。

这些人都是公司的一把手,每天下班之后会在一起吃饭,除了一些成年人的娱乐活动,我也经常听到他们谈论一些与人生、工作有关的话题。

那个时候,我很希望有一天我能像他们一样,一边悉心地经营公司,一边在空闲的时候享受着成年人的放松时光。


因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而苦闷的那些日子

1991年,我被调到了银座分行,那时我恰好遇到了泡沫经济显著化的时期。

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分行还会针对寻求融资的中小企业营业者宣传“贷款不要停”的方针,可没过多久,这个方针就变成了谎言,人们的态度也变成了“绝对不要贷款”“赶快收回”……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不断有企业被迫选择关停。不过,也还是有很多的企业领导者,就像我之前说到的那些来到银座支行里的一把手们一样,依然在悉心领导着公司。那些公司的利润一直在上升,公司也在不断成长。

对于那些优秀的经营者,身为银行职员的我十分钦佩。同时,我也有了一种“想要变成像他们一样优秀的经营者”的想法。

这些人可以顽强地挺过泡沫经济这样一个严酷的时代,让员工们团结在一起,并且能够坚定地以利益为中心,还拥有让公司持续成长的智慧。由此,我心目中理想的经营者最终成型。


恐惧俱乐部的白金会员

我牢牢记住了这种理想的经营者的形象,之后便从银行辞职,进入了船桥屋。然而后来我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

当时的船桥屋有着太多自由散漫的人,因而所有的事情都与我的理想相距甚远,我可以说是处处碰壁。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就是我焦虑与苦闷的源头。

身为社长,我就应该让大家统一服从。

社长就应该受到大家信任,成为一个优秀的社长。

社长周围的人不应该有任何的不满。

员工们就应该这样做,可他们就是不明白。

要想提高利润,就应该采取这样的决策。

想要渡过危机,就应该实施这样的改革。

我当时冷静下来,仔细地回想了一下,突然发现,“应该这样”和“应该那样”已然捆绑住了我。

所谓的“应该……”,是一种超越个人意志的东西。无论周围的人怎么说,你都必须去做。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一种强制性措施或使命。

尤其对于领导者们来说,身边充斥着太多必须要做的事。

作为社长,就要追求利益;作为领导者,就要给予员工们工作的动力。为了股东们,就要拓展事业;而为了公司的成长,就必须要留住有用的人才。

凡是被“必须”逼入绝境的人,每时每刻都会感到不安,最终被人疏远,变得孤独。因为自己的苦恼无法跟外人诉说,所以苦恼只能一步步加深。越是每天绷着一张脸,周围的人自然越是不敢接近,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也就是说,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烦恼型经营者,是因为他们总是被心中理想的领导者形象所束缚。

而且,理想的领导者形象会催生恐惧。

这样的恐惧会让经营者的视野变得狭隘,并会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周遭发生的事情上。除此之外,还会接二连三地引发其他烦恼与愤怒。

当时的我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假如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家俱乐部,汇集了所有整天闷闷不乐的人,那么,这样的俱乐部就叫恐惧俱乐部,而我就是这家俱乐部的白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