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
俄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批评家、历史学家、政论家,俄国第一个职业诗人,现代俄国文学创始人,现代标准俄语创始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被誉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
1799年6月6日,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出生于莫斯科的贵族家庭。外曾祖父是彼得大帝的养子。
1811年,进入圣彼得堡贵族子弟寄宿学校——皇村学校,接受到自由思想和民主意识,开始进行诗歌创作。
1814年,第一次公开发表诗作《致诗友》。
1816年,加入当时代表进步文学倾向的“阿尔扎马斯社”。
1817年,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入外交部担任十等文官。经常去剧院,将写诗作为最重要的志趣,完成诗作《自由颂》。
1818年,完成诗作《致恰达耶夫》。
1820年,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发表。
因诗作中抒发的自由精神而遭到流放,在朋友的帮助下流放地由北方的西伯利亚转入南方的高加索、克里米亚地区。
1821年,完成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等。
1823年,开始创作诗体长篇小说《叶夫盖尼·奥涅金》,直到1830年才完成。完成诗作《我是荒野上自由的播种者》等。
1824年到1826年,被软禁在母亲的米哈伊洛夫斯科耶庄园中,写下了许多展现当地自然风貌、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时代反思的诗作,如《致大海》《茨冈》《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1826年,重新回到莫斯科,但生活和创作都受到了监视。完成诗作《斯金卡·拉辛之歌》《承认》等。
1827年,完成诗作《夜莺和玫瑰》《阿里翁》等。
1829年,完成诗作《顿河》《高加索》《波尔塔瓦》等。
1830年,参加《文学报》的编辑工作,完成悲剧《吝啬骑士》《莫扎特和沙莱里》《石雕客人》《鼠疫流行时的宴会》、长诗《科隆纳一人家》、童话《神父和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母熊的故事》等。
1831年,与圣彼得堡社交界著名美人娜塔丽娅·冈察洛娃结婚,迁居圣彼得堡。完成童话《萨尔坦皇帝》、小说《罗斯拉甫列夫》、诗作《给诽谤俄罗斯的人们》《波尔金诺周年纪念》《回声》等。10月,短篇小说集《已故伊凡·彼得洛维奇·别尔金小说集》出版。
1833年,完成长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的故事》、中篇小说《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
1834年,完成童话《金鸡的故事》。
1835年,完成小说《埃及之夜》、悲剧《骑士时代的几个场景》。
1836年,主编的《现代人》出版。完成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作《我为自己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1837年2月8日,因不满法国人丹特斯追求妻子,在圣彼得堡郊外一个叫黑溪的地方与其进行了决斗,被击中腹部,两天后去世。当时的报纸刊载:“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殒落了。”
在当今的俄国,存在着货真价实的普希金崇拜,普希金无处不在:普希金大街、普希金广场、普希金图书馆、普希金号飞机、普希金号火车、普希金牌巧克力、普希金牌香水……普希金的生日——6月6日,被确定为正式的官方节日:“俄罗斯语言节”。
1880年,普希金的第一座纪念碑树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广场,广场也被命名为普希金广场。在中国也有两座普希金的纪念碑,一座在上海,建于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的1937年,这是中国第一座普希金的纪念碑,也是中国为外国作家树立的第一座纪念碑。在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两次被毁。1987年,在普希金逝世150周年之时,又第三次在原址落成;一座在北京,建于2019年。
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是第一部被引介进入中国的俄国文学作品,构成了俄国文学在中国传播的起点。早在1903年就有了中译本,曾译作“花心蝶梦录”“俄国情史”“甲必丹的女儿”。直到20世纪50年代,译名“上尉的女儿”沿用至今。
正如高尔基所言,普希金是“一切开端的开端”。藉由普希金,我们走进俄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