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板的另一个作用——测骨龄

生长板通过组织内细胞的分化、增殖和钙化,不断形成新骨,使长骨能够在骨长轴上不断生长,这是生长板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作用。还记得前面踝关节的X光片吗?由于生长板内没有钙质的沉积,在X光片上显示为透明带,所以医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X光片判断这些软骨的厚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长板逐渐变窄直至闭合,在X光片上也可以看到相应的规律性变化。这一节要介绍的就是生长板的另一个作用——评估骨龄。

通常,我们说的孩子的年龄指的是孩子的生物学年龄。而骨龄则指的是骨骼的成熟程度。

测量骨龄不能在家中进行

不同于测量身高,测量骨龄需要用到具有辐射性的X光,是一项只能在医疗机构进行的检查。当然,进行骨龄检测时的辐射量是很少的,而且目前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在拍摄X光片时都会利用铅衣保护孩子的重要部位,所以在进行骨龄检查时,家长不必过度担心X光的副作用。

一般在测量骨龄的时候,需要拍摄孩子左手包括手腕的X光片。这个部位实际包括了29块骨头,但只有骨化的骨头才可以在X光片上显影,软骨在X光片上看不到,由于孩子骨骼成熟程度不同,每块骨头的骨化/钙化程度不同,因此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X光片中照出29块骨头。比如,人体手腕部位有8块骨头,这8块骨头从出生就一直存在,但是在X光片上能够看到这8块骨头的时间却有着明显的先后顺序。其中,头状骨和钩骨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可以在X光片上看到。其他6块骨头的出现时间见表2-1。

表2-1 人体各腕骨在骨龄X光片中出现的年龄

picture

简单来说,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医生可以根据骨龄片上骨头出现的数量、形态与标准骨龄图谱做比较,从而对孩子骨骼成熟程度做出判断。骨龄报告的结果会是一个相对精确的数字,比如说骨龄为14.5岁,而不是一个跨越数年的区间或者范围。当然,不同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也会略有差异。

如何分析骨龄检测结果?

骨龄检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测量骨龄,首先可以了解孩子骨骼的成熟程度。其次,因为骨骼的成熟程度与青春期的到来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骨龄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性成熟程度。最后,也就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通过骨龄可以评估孩子身高增长的潜能。骨龄小于生理年龄,就意味着身高增长的潜能大;而骨龄大于生理年龄,就说明身高增长的潜能小。骨龄在评估儿童身高异常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拍骨龄片是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一项应用非常普遍的检查。

当家长拿到骨龄检测报告时,需要关注骨龄与生物学年龄是否相匹配。

一方面是骨龄和生物学年龄的关系,孰大孰小。

骨龄大于孩子的生理年龄,被称为骨龄提前,这是性早熟的重要表现之一。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是造成骨龄大于生理年龄的常见原因之一。骨龄大的孩子在最初阶段,身高可能并不低,但是因为骨龄更大,身高增长潜能小,如果没有尽早诊断并开始接受治疗,最终身高可能并不会很高。

骨龄小于孩子的生物学年龄,被称为骨龄延迟。这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的。不过,只要治疗得及时、合理,这些孩子身高增长的潜能还是很大的,是有可能达到正常身高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第1章中提到的“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这种情况也被称为“晚长”。对于这些孩子,如果用他们的生物学年龄去评估身高,他们的身高低于正常水平;但是如果用骨龄测量值去评估身高,他们的身高则是正常的。晚长的孩子身高增长的潜能是比较大的,最终身高并不会受到影响,家长不用担心。但对晚长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诊断明确,没有误诊或者漏诊其他潜在疾病,在诊断过程中,骨龄检测这项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我们再深入一步:当骨龄与生物学年龄相匹配时,身高就一定正常吗?不是的。

特发性矮小或家族性矮小的孩子的骨龄和生物学年龄相符,但是也会出现身材矮小的状况。通过检查,这些孩子并没有罹患可以影响身高发育的已知疾病,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是造成这些孩子身高异常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及早进行干预治疗,这些孩子仍然有可能达到相对满意的成人身高。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找出自己孩子的骨龄检测报告,对比一下骨龄和生物学年龄的关系?

有的家长看完骨龄检测报告后可能会问:“我家孩子刚刚过14岁生日,他的骨龄报告结果已经是14.5岁了,他是不是得了你刚刚说的……”

一般我会这样回答:“比较骨龄和生物学年龄只是分析骨龄的第一步,请听我把话继续说完。”

在比较骨龄和生物学年龄的大小之后,家长还要继续做一下减法,看看骨龄和生物学年龄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骨龄延迟或者骨龄提前都是有明确定义的,只有当骨龄比生物学年龄低出或者高出20%时,两者之间的差距才具有意义。在临床中,通常生理年龄和骨龄之间的差距在1岁以上时,就应该引起医生的充分关注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14岁孩子骨龄14.5岁,骨龄虽然超过了生物学年龄,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没有超过12个月,孩子的骨龄依然在可以接受的正常范围内。家长只需要持续关注,从营养、睡眠、运动等外在因素积极干预就足够了。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六个月以后再次复查骨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