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渥丹心语:纪念王觉诞辰一百周年文集(1921-2021)
- 王海阔 夏祖生
- 1627字
- 2022-03-23 15:58:27
读《丰饶的原野》
渥丹
我原是从农村出来的,却又自小便远离了它,但当读到这本《丰饶的原野》底时候,农村就对我亲切起来。如今正是接近收获的季节,门外便是一片翠绿而带微黄的稻田,每当清晨或是黄昏,我看见地主老爷叼着旱烟管在田埂上踱着巡视着,而在烈日当空的时候,农夫们仍辛勤地埋头在田野里工作着。望着这片平静如海洋般的田野,不禁使我沉浸在很深的冥想中,而这本《丰饶的原野》,又更加使我感到亲切了,它的形象在我底思绪中也更加鲜明了!我说不出这本书有着多么深厚的力量,使我深深地爱着它。但明确的是我们爱这里面那些纯朴、善良,而真实的农民们。
我熟悉农民们的面貌,但在这本书中,他们的面貌却使我更加熟悉。《丰饶的原野》包括两个相连的中篇,第一部是《春天》,第二部是《落花时节》,照作者的原意,本打算分作四个小题目来写的,除了现有的两部之外还有两部,但不知为什么至今天未见出版。
这里主要的人物,是长工刘老九、邵安娃,还有地主任二爷和他底帮闲,也是佃农的江四麻子。作者艾芜在《春天》改版后记中说:“我看见邵安娃这类的农民,太安分守己了,仿佛驮着石牌的枷锁一样,只在十斤的重压下无声无息地忍受着自己的命运……刘老九这类的农民,正直、不自私、对强暴不妥协、对弱者寓同情心……赵长生这类的农民在佃农中,我觉得更占多些,他们想讨地主的好,在佃田佃租上讨些便宜,讨不到的时候,又在背后诅咒、痛骂,没有出路后还是去讨好。”
被分为这三种典型,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这些农民,他们都是同属于善良的人类。但善良遭受到谴责的时候,便会发展为各种不同的表现,这里在赵长生的表现,便成为投机取巧的,在邵安娃的表现又是怯弱无能,而在刘老九身上,则是坚强与反抗。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关系到了最尖锐的时候,像刘老九这样忠实于他底阶级利益的,反抗者的典型,并把善良发展成为完美的德性,而且成为力量,成为反抗斗争中的领导者,这就是作者说的,他们是可能走向革命的路上去的吧!
故事就在这三个农民与佃主汪二爷的关系中展开的,作者在第一部《春天》里,便把这三个人物的性格刻画了出来,而在第二部《花落时节》中他们的形象就更加鲜明了!在第一部《春天》里面,便可以看见地主与农民之间阶级矛盾的裂痕,而在第二部《花落时节》中这个裂痕也更加深刻而尖锐了,作者抓住了最矛盾的因素,因而他顺其自然地便把故事发展到了高潮的。
这里原是不必来介绍它的故事的,因为故事那样简单而平凡,但对于我们,却又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在我们的农村社会中,类似的事是很多的,但就在这个平凡的故事中,我们却看见了长时期以来,中国的农民们,是在怎样地生活着。我们这个半封建国家主要的生产关系,我以为在这里是很丰富地反映出来了,几千年来被锁在土地上的农民们,他们全部的劳动力是被掌握在土地所有者的身上,桎梏了像刘老九这样的农民,而代表着反叛与挣开这种枷锁的赵长生见迎来了不容易的幻想,企图轻而易举地从这个枷锁冒出来,而邵安娃却是在沉重的压迫下喘不过气,连抬一抬头的力量也没有了!
农民从土地的来源中解放出来,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在那些农民已经获得解放的地方,便可以证明劳动力量在合理的关系中怎样地发展着。《丰饶的原野》中所表现的,却是劳动力的枯萎,桎梏的这方面。
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读了巴尔扎克的东西,比读当时很多经济学者的著作,更多地了解法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用这同样的观点来看这本《丰饶的原野》,它是可以使我们通过憎恨、同情,而引起更深的探讨的。
从艺术本身来说,《丰饶的原野》不但有着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典型,而且,作者是深入地透视了他们内在的灵魂的,没有忽略一个人物,没有忽略一丝细微的情节,像锯子这个女人,也是属于善良的、可爱的农妇,她底憎恨就正是代表了被压迫者的憎恨。
我只能用这些短短的言词来说明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但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沉重的感情压着我,而我应该说那是力量,这不独是刘老九一个人给了我这种力量的。有分明的爱和分明的恨,便会生产出的那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