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里师生恋是被教育部严令禁止的,不管涉事双方是不是已婚。参见2014年《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2.道德层面高校师生恋一般也是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因为可能有潜在的学术腐败,职位腐败,权力交易等现实问题。
3.一般来说高校给青年千人的条比较优厚,国家和学校一般给400—600万的科研启动经费,自己可以独立当PI(独立的学术带头人),建实验室。也有青年千人跟着院士,杰青之类的大大牛干活。年薪一般在40—50万元,有些地方能给到60万一年。学校给房子或是房补。一般都是博导。早几年很多学校直接给博导,特聘正教授。最近几年C9学校给博导,特聘副教授的比较多。
4.国家给PI们的科研经费是不可以直接装到自己口袋里的。是国家给PI们做科研用的。主要用于买仪器设备材料,实验加工,差旅,国际交流,出版,劳务,咨询,绩效等等。每一项都有严格的比例和非常严格的审计制度。大部分有头衔的PI不会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去触犯法纪,坏了自己的名声。但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高校也不是净土。
5.如今很多985高校,引进的年轻人才所给的类似“青年千人”之类的位置和头衔实际上是有条件的,不是有编制的铁饭碗。一般是3年一评估,5—6年非升即走。这是中国高校在向西方的Tenure-Track(终身职位制度)转变的尝试。目前国内有些高校里面存在双轨制,那些年资比较长的老师有事业编和铁饭碗,没有非升即走的压力,但薪资比较低。新引进的人才走Tenure-Track制度,5—6年后达到标准才能拿到永久职位(从合同制转为事业编制,去掉特聘两个字)。考评要求很高,科研压力巨大。
6.非升即走并不是说会失业。这400人是国家从每年几十万的留学归国人员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教育部统计2018年归国留学人员达五十万左右400/500000,能入选青年千人的机率不到千分之一。【另外有数据说——申明我没有找到切实的数据来源——截至2016年,大陆海归人数累计已突破265万人。其中11%拥有博士学位】。如果按平均10%的海归有博士学历算的话,2018年约有5万海归博士/博士后。5万人里挑400个青千,入选机率少于1%)。即便在原来的学校留不下来但去别的差一点的学校或研究单位谋一个有编制的位置还是问题不大的。去企业或者创业都可以。欧美国家实行Tenure-Track机制很多年,大家对对非升即走的机制习以为常。比如哈佛之类的学校有一个教授位置空缺出来,他们会在全世界找两个世界最顶尖的人才,都给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的位置。5—6年后两个人PK,谁强谁留下。被刷下来的那一个也是大牛,可以去次一点的学校。中国人对这个机制不熟悉,很多人害怕丢面子。
7.为什么要搞“非升即走”机制?我猜测有以下原因:1)与国际接轨,2)打破高校铁饭碗,促进良性竞争,3)促进人才流动,4)这个机制成熟以后一些混吃等死的高校老师将会被慢慢淘汰,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长期以往对国家的教育和科技水平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5)因为大家都拼硬实力,所以学术腐败之类的问题会减少。大学里的那些官本位之类的问题会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