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精舍南池作

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

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缘崖摘紫房,扣槛集灵龟。

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积喧忻物旷,耽玩觉景驰。

明晨复趋府,幽赏当反思。

本诗是大历十年(775)诗人在长安频入慈恩寺的另一首诗。全诗以逆入平出,即先言结论,再铺陈此结论。诗人先表结论云:“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然后追问清境何为,最后升华其结论,指出“幽赏当反思”。其内容包括何以成幽赏?它于人生的意义?由于在追问中他的这种思维连续性跳跃,近藤元粹云:“平淡中有奇气,是这老惯手。”本诗以“幽赏”呼应了大谢的“赏心”(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此也是王船山所反复称许的穿越中华诗歌的神韵,船山以为这是从《诗经》、十九首、大谢一直到韦应物以此为线条的主脉络。[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