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三重螺旋研究述评及其前沿进展

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节对近年来包括创新机制、计量实证、创新生态、人力资本等相关方面在内的三重螺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并进一步指出未来应深入研究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及其对区域经济成长或发展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应价值参考。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有效实现产品或服务创新,关键在于学习和运用外部知识,使外部的创新资源得以整合。在新环境下,官产学合作已成为知识转换成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鉴于此,官产学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提倡的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同时学术界对其研究也如火如荼。

国内外学者对三重螺旋的相关研究由网络式的国家创新系统渐渐转为注重三重螺旋的协同共生作用,由简单的官产学关系研究向更加复杂的官产学结构扩展,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扩展,由最初的理论研究向国际前沿问题深入。

一 三重螺旋模型创新机制研究

三重螺旋协同创新的理念不仅体现了系统的思想,而且是对技术创新模式、自主创新内涵的丰富和深化,同时反映出科技改革发展的最新趋势。Deakin(2014)利用三重螺旋模型来说明当未来信息与通信技术成功地将网络社会的需求嵌入发展进程中时,城市不仅可以产生智力资本或创造财富,而且可以培育环境能力、生态和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主开放,增加城市的价值与建设。René(2016)提出三重螺旋合作是“后现代”发展趋势,在推动法律组织及社会福利导向的、准创业的、准监管创新互动的治理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二 三重螺旋模型创新生态研究

三重螺旋的研究日益被广泛应用于多个方面,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创新生态的研究也在涌现。Ivanova等(2014)认为三重螺旋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其中的不确定性可以自动催化减少。Zouain等(2015)以巴西的发展为例并假设大城市的发展策略为:建立创新实验室,聚焦城市的发展。得出此假设有助于在规划与协调的过程中利用工具帮助科技园的发展,使三重螺旋能够像生态系统那样促进可持续的城市转型。胡曙虹等(2016)运用三重螺旋对硅谷现象进行了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三 三重螺旋模型计量实证研究

Cai(2014)基于对相关文献与政策文件的广泛阅读,研究中国的制度逻辑与西方制度逻辑的不同,借此促进三重螺旋创新模型在中国的发展。Wonglimpiyarat和Pravit(2015)从三重螺旋政策视角对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体美国与中国做了比较分析,来审视中国的创新融资体系,并为加强中国的创新融资体系发展提出建议。

四 三重螺旋模型人力资本研究

人力资本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第一资本,在基于三重螺旋创新模型的科技创新活动中,针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取得了相应的成果。Inzelt(2015)通过对亚美尼亚的三重螺旋进行重新定向,认为在创新型企业中,人的能力不足、陈旧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老龄化是组织发展的重大障碍。Dezhina(2015)综合了俄罗斯研究人员对学术机构、大学和国有、私营公司的流动性研究认为:(1)相关流动性水平与研究生产力之间为正相关关系;(2)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产学联系从而增强流动性。Marques(2016)探讨了想法竞赛和商业计划对地区高技术新创公司和专利注册的显著性影响。

五 小结与讨论

对三重螺旋创新模式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当前的创新理论体系。加强大学、产业、政府的协同创新,不仅体现了知识经济的本质,而且是加强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同时对提高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出新要求。对于中国如何更好地实现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化,产业界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推进,政府如何实现“服务型”转向,大学如何在保持自身一定的独立性的同时更好响应产业界诉求,三重螺旋创新模型带来了新启迪。鉴于当前的创新互动模式多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模式,学界和产业界在其中更多体现为创新活动参与者,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科链和产业链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政府向学界及产业界进行职能转移的范围如何界定,以及科技创新产权如何界定,这些问题值得今后进一步重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