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设计

(一)思路设计与基本框架

从本书框架结构上来看,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逻辑结构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内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针,展开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相关研究。具体来说,第一章,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界定,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与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内容及组成,提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内涵,并指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具有阶级性、主体性和长期性等特征。第二章,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进行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丰富经验。第三章,对新时代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取得的成绩,结合现实指出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组织部门、教育者以及教育对象等多个角度进行成因分析。第四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目前面临世情、国情、党情为立足点,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并指出,只有积极应对这些新挑战和新要求,才能切实使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正确使用权力,从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第五章,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对策。通过明确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目标、丰富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内容、科学选择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方法、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载体、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保障措施等途径,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实效性,以加速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部分为结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是我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是提高农村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步骤,是开展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得力措施。“路线确定之后的关键因素是干部”,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将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群众向往的幸福生活,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因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

(二)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干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文献进行分类、比较、总结与综合,从整体上厘清理论脉络。通过文献研究,为本书的选题、分析、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跨学科研究方法。本书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党的建设、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概念与知识进行研究,是典型的跨学科研究。

(3)逻辑分析方法。在本书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归纳、演绎等多种逻辑分析方法来梳理、提炼自己的观点,并按照本书的逻辑框架逐步形成论文研究的理论体系。

(4)历史分析法。本书运用历史分析法,结合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不正确的表现,以及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从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入手,提出优化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对策等。

(二)创新之处

(1)选题领域的创新。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权力观教育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专著、博士学位论文较少,单篇论文较多;研究党员干部权力观的多,研究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的少;研究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意义及重要性的多,研究如何具体开展党员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少;研究如何开展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少,系统研究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更少。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尝试突破以往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研究的零散状态,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活动提供系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力求达到完善本学科理论的目标。

(2)研究内容的创新。本书从发展史的角度切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嬗变历程和脉络轨迹进行分阶段阐释,提炼和梳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在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力求突破常规的关于权力观的介绍性研究。

(3)具体观点的创新。本书结合新时期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我国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行使的要求,力求提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概念。同时,本书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党员干部行使社会主义政治权力提出的多项要求,及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状况,尝试构建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体系。


[1]马克思:《黑格尔哲学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2页。

[2]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第4页。

[3]习近平:《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第189页。

[4]习近平:《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第190页。

[5]《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载《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第21~22页。

[6]《习近平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12/c_116518771.htm,2013年7月12日。

[7]《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https://www.ccps.gov.cn/xtt/201903/20190308_130229.shtml,2019年3月8日。

[8]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16期。

[9]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第70页。

[10]习近平:《把权力送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1月22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第385页。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第354页。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第16页。

[1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第171页。

[14]《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第40页。

[15]习近平:《依纪依法严惩腐败,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2013年1月22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第135页。

[16]习近平:《依纪依法严惩腐败,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2013年1月22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第138页。

[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第47页。

[18]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第76页。

[19]《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3期。

[20]庄德水、胡松:《论共产党人权力观与群众监督的统一基础》,《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1期。

[21]田芝健:《正确的权力观与保持和增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培育促进执政方式转变的正确权力观》,《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22]周丽萍:《公推直选 弹奏党内基层民主的乐章》,《廉政瞭望》2005年第10期。

[23]赵金鹏、乔燕妮:《农村基层党内民主问题研究综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4期。

[24]孟伟:《第三种力量:村民代表会议在乡村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深圳西乡镇后瑞村“村民议事小组”为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4期。

[2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第14页。

[2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第23页。

[27]〔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3,第584~585页。

[28]〔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第3页。

[29]〔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第177页。

[30]Elizabeth J. Perry,Merle Goldman,“Who Wins Village Elections and Why?”,Grassroots Political Reform in Contemporary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