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 刘玉照等
- 11629字
- 2022-04-08 18:29:50
上海中产阶层消费观念研究
张敦福[1]
上海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上海,中产阶层的群体规模日益庞大,他们一般从事脑力劳动,在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上处于优势地位。与非中产阶层相比,上海的中产阶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尤其是在消费领域,上海的中产阶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当今社会,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处于一个大众消费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型购物广场在城市中风生水起,随处可见的商品广告及网购的出现等,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消费社会”似乎已经到来。区别于传统社会,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拥有着鲜明的特征,并且消费成为人们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维度。“高度物化、大众消费、个性化消费、消费者主权以及妇女的主导地位”等都是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上海中产阶层的收入普遍较高,有着很强的购买能力和消费的欲望,因而在上海,我们到处可见西方所说的消费社会的影子。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研究上海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2015年上海大学参与主持的“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暨北上广中产阶级调查”中的上海市第一阶段总体抽样的调查数据,因其采用的是常规的地图法随机抽样,故可以获得上海市各个阶层的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该阶段的调查在上海市抽取了50个社区,每个社区又抽取了20个家庭户,每个家庭户中选取一个成年人来回答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此外,该调查还划分了A卷和B卷,根据居委会调查样本序号的最后一位是奇数还是偶数来确定被调查对象是做A卷还是B卷。考虑到本研究主要分析的是上海市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其中与消费相关的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B卷,为了使前后的数据分析具有一致性,本研究实际分析的是“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上海卷)”第一阶段(B卷)的调查数据,成功调查到的样本共有493个。在后续变量的操作化过程中由于“职业”这一变量具有部分缺失值,最终进行分析的样本数为478个。
由此,我们依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考察了上海中产阶层的状况,具体分析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情况,包括上海中产阶层具体的消费支出情况和遇到的消费问题、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装消费、奢侈品消费、时间利用、休闲消费(具体包括旅游、音乐、健身和运动消费)、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对待消费的态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根据上海的中产阶层群体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 上海中产阶层的状况
中产阶层是整个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中,人们占有资源的多少存在差异,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分层。分层的本质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是高低不同的。在我国,教育、职业和收入等指标通常被当作界定中产阶层的标准,有的学者选用综合的指标,有的学者则选用其中的一个指标来界定中产阶层。本研究采用职业标准来界定上海的中产阶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中,职业是与教育和收入都相关的一个变量,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职业来评价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所以职业一直被人们当作界定中产阶层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职业作为界定中产阶层的标准。根据职业分类情况,我们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公室办事人员、商业从业人员界定为中产阶层,将服务性工作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生产运输工人归为非中产阶层。分析“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上海卷)”第一阶段(B卷)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以职业作为标准,上海中产阶层的比例达到了64.23%(见表1)。其中,从上海中产阶层具体的职业分类情况来看,办公室办事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为43.00%;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最低,为11.73%(见图1)。
表1 上海阶层分类情况
图1 上海中产阶层的职业分类情况
二 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品越来越丰富,而人们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消费上。在我国的城市当中,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随处可见。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上海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可以说,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在对消费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消费观念对消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消费观念要通过一定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下面,我们将分别对上海中产阶层各个方面的消费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作为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一个直观反映,也能很好地反映出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消费观念。
在上海,中产阶层的家庭每年的消费支出金额都很高,平均为86463.14元,对比非中产阶层的56743.53元可以发现,中产阶层的收入很高,相应的消费支出也很高。具体来看,上海不同阶层的各项支出情况见图2。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各项支出中,饮食消费支出仍是各个阶层最主要的消费支出之一,表现为饮食消费所占的比例最高,非中产阶层为40.08%,中产阶层为33.58%,占比小于非中产阶层。这就说明,在饮食消费占比上,上海的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相比,支出较少,中产阶层会花费更多的金钱在其他方面的支出上。从图2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非中产阶层的支出占比排在第二位的是住房支出,占到了总支出的13.63%,可见上海的非中产阶层在住房上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接下来,非中产阶层的支出占比较高的是衣食外的基本日常支出。可以说,非中产阶层的主要支出都集中在对基本生活的满足上,饮食、住房和日常支出是非中产阶层生活支出中的主要项目。而上海中产阶层的支出占比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旅游度假/健身/娱乐文化支出(占10.35%)和服装、配饰支出(占10.03%),这就说明上海的中产阶层在拥有较强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会对休闲和享受型的消费项目更感兴趣,这也体现了他们享受型的消费观念。除此之外,上海的中产阶层的教育支出占比也很高,为8.39%,而非中产阶层的教育支出占比仅为4.18%,这说明上海的中产阶层更加注重教育,体现了他们发展型的消费观念。
图2 不同阶层的家庭支出情况
在上海,人们的收入排除掉各项消费支出后,非中产阶层平均每年会有34434.73元的家庭结余,中产阶层每年的结余则有69764.82元。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将这些结余用于银行储蓄或是投资理财。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的非中产阶层和中产阶层都会将每年结余的75%以上的部分用于银行储蓄,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相比,投资理财意识较强,但是两者在投资理财支出占比方面差别不是很大。
表2 不同阶层的理财投资情况
不同的阶层在消费中遇到的问题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见图3)。在上海,“住房条件差、买不起房”是非中产阶层和中产阶层都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消费问题,非中产阶层在住房问题上压力更大,表现为有42.69%的人遇到“住房条件差,买不起房”的问题。其次,医疗问题是人们普遍面临的第二大消费问题,有23.98%的非中产阶层认为“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中产阶层的状况略好一些,但仍有18.24%的人会面临“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的消费问题。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中产阶层中13.68%的人认为“子女教育费用高,难以承受”,这与前面我们提到的中产阶层群体的教育支出占比很高有关,上海的中产阶层群体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子女的教育上,故中产阶层在教育支出上的压力较大。
图3 不同阶层遇到的消费问题
(二)住房消费
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住房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上海,过高的房价严重影响了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解决。住房消费是一个家庭中相当大的一笔消费支出,而且还会影响家庭成员其他类型的消费活动,因此值得我们关注。
调查显示,上海不同阶层的住房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72.64%的中产阶层,其居住的房子是完全自有的;非中产阶层住房完全自有的情况则只占63.74%。在上海,租房的现象也很普遍,有26.90%的非中产阶层的房屋是租住的,中产阶层租房的比例为22.15%。上海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住房除了完全自有和租住两种情况之外,还有和单位共有产权、政府免费提供、单位免费提供、父母或者子女提供和向其他亲友借住等情况,但是所占的比例极低,对于这些情况,这里就不再多做考虑和分析了。在住房完全自有的情况下,无论是非中产阶层还是中产阶层,他们的住房95%左右都是通过购买获得的,鲜少有继承的和自己/自家建造的情况。在这些通过购买获得的完全自有住房中,非中产阶层的平均住房面积为71.44平方米,中产阶层的平均住房面积为85.75平方米,略好于非中产阶层。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中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为84.7%,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12)。由此可见,在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居民的住房面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调查还涉及被调查对象拥有其他房产的情况,即除了现住房之外,还有几套房产的情况。图4显示的是上海不同阶层的其他房产情况,67.84%的非中产阶层只有一套房产,61.89%的中产阶层只有一套房产。在上海,有33.22%的中产阶层有第二套房产,明显高于非中产阶层拥有第二套房产的比例(22.22%)。还有一些非中产阶层的住房超过2套。可见,在住房消费上,只要有购买能力,无论是中产阶层还是非中产阶层,大家都会积极地购买房产,这与我国目前的住房市场状况有关。在房价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房价还会持续快速地增长已经成为人们的预期,为了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人们都希望能够拥有多套房产。
图4 不同阶层的其他房产情况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上海,人们的居住状况和居住质量是有差异的。此外,不同阶层对住房的满意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见图5)。调查中涉及了人们对住房7个方面的满意程度,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2分表示不太满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比较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表示人们对这一方面的满意程度越高。人们对与住房相关的交通出行状况最满意,评分最高,且非中产阶层与中产阶层几乎没有区别。在邻里关系上,非中产阶层的评分要高于中产阶层,说明非中产阶层对邻里关系更加满意。在居住面积上,非中产阶层的平均满意程度为2.96分,中产阶层则明显高于非中产阶层,为3.10分,结合上面提到完全自有住房时上海非中产阶层的平均住房面积为71.44平方米,中产阶层的平均住房面积为85.75平方米,中产阶层的住房面积要明显大于非中产阶层的住房面积,因而在居住面积上,上海的非中产阶层表现出了更低的满意程度,这是合理的。另外,在采光朝向、建筑质量、设施环境和物业管理方面,上海中产阶层的满意程度略高于非中产阶层。
图5 不同阶层对住房的满意程度
(三)汽车消费
拥有私家车也是中产阶层区别于其他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表3可以看出,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中,有62.17%的中产阶层没有私家车,拥有1辆私家车的中产阶层的比例是32.89%,另有4.94%的中产阶层有2~3辆私家车;而在非中产阶层中,超过80%的非中产阶层没有私家车,15.79%的非中产阶层只有1辆私家车。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私家车保有量已达1.24亿辆,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而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与全国水平相比,私家车的拥有率明显偏低。
表3 不同阶层的私家车拥有情况
表3 不同阶层的私家车拥有情况-续表
在被问到“未来两年是否打算购买新的自用汽车”这一问题时,只有13.45%的非中产阶层有在未来两年购车的意愿;相比之下,上海中产阶层的购车意愿较强一些,有21.57%的中产阶层表示在未来两年打算购买新的自用汽车(见表4)。
表4 不同阶层未来两年的购车意愿情况
我们对未来两年有购车意愿的群体再次追问“买新车时是否会购买新能源汽车”,有60.87%的非中产阶层表示买新车时会购买新能源汽车,只有28.79%的中产阶层有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这就说明上海的中产阶层并不是很青睐新能源汽车(见表5)。
表5 不同阶层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情况
至于不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不同的阶层考虑的因素也存在区别(见图6)。非中产阶层主要是不太了解这种车(占比54.55%),故而不打算购买,其次才是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加气或者充电不方便(占比27.27%)和价格不实惠(占比18.18%)两个因素。上海的中产阶层不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原因是加气或者充电不方便(占比44.44%),其次是不太了解这种车(占比26.98%),同时中产阶层还会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性能问题和周围是否有朋友开这种车,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上有着一定的从众心理。对于中产阶层来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问题不是那么的重要,只有6.35%的中产阶层会因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不实惠而不打算购买它。
图6 不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分析
(四)服装消费
在服装消费上,上海的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两个群体表现出了不同的穿衣风格特征。图7是被调查对象描述的自己的日常穿衣风格情况。在进行服装消费时,人们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舒适”:中产阶层中有37.61%的被调查对象选择舒适;非中产阶层中选择舒适的比例略低于中产阶层,为31.15%。由此可见,人们选择服装的主要考虑因素是舒适,注重的是服装的使用价值,上海的中产阶层对服装的使用价值要求较高。上海的非中产阶层选择服装时考虑的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耐穿实用(占比23.99%),这依然是对服装使用价值的追求;同时,便宜实惠(占比17.45%)也是非常重要的,是非中产阶层选择服装时考虑的排在第三位的因素,可见在服装消费上,非中产阶层对价格很敏感,倾向于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上海的中产阶层选择服装时考虑的排在第二位的因素也是耐穿实用(占比15.51%),与非中产阶层不同的是,在选择服装时中产阶层还会更多地考虑服装是否符合身份(占比12.66%),再次才会考虑服装是否便宜实惠。
可见,上海的中产阶层在穿衣风格的选择上,一方面对服装的使用价值要求较高,会选择穿着舒适的服装;另一方面,还会关注服装的符号价值,会选择符合身份的服装,即中产阶层在服装消费上有着一定的符号消费特点,会通过购买符合身份的服装来建构和维护自己中产阶层的身份特征。此外,上海的中产阶层也会考虑购买的服装是否便宜实惠(占比12.12%),这体现了其适度、理性的消费观念。
图7 不同阶层的穿衣风格情况
(五)奢侈品消费
在奢侈品消费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奢侈品消费大国,而城市中的中产阶层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中,可以说,上海的中产阶层正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体。
首先,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对奢侈品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以购买衣服为例,通过向被调查对象询问“对于您和您的家庭来说,一件衣服在多少价位以上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这一问题,可以得到人们对奢侈品的价格定位。图8展现了上海的非中产阶层和中产阶层两个群体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差异情况。具体来讲,非中产阶层认为一件衣服在500元以上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8.24%;而中产阶层占比最高的价格定位为1000元,占到了29.74%。对于一件衣服在多少价位以上可以算得上是奢侈品这一问题,非中产阶层给出的价格定位占比较高的依次是500元、1000元、300元以下;而中产阶层给出的价格定位占比较高的依次为1000元、5000元、2000元。由此可以看出,具有更强的消费水平和支付能力的中产阶层对奢侈品的价格定位明显高于非中产阶层。
图8 不同阶层对“一件衣服在多少价位以上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的认识情况
其次,不同阶层购买奢侈品的频率也是不一样的。从图9中,我们可以看出,45.88%的非中产阶层从来没有购买过奢侈品,而中产阶层群体中只有31.37%的人从来没有购买过奢侈品。而且,在几年才买一件、一年买一件、一年买两至四件、一年买五至七件几个选项上,中产阶层都高于非中产阶层。由此可见,中产阶层在奢侈品消费上有较强的购买欲望,表现为购买奢侈品的频率更高,这里也印证了前面的说法,即中产阶层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
奢侈品消费在社会学中,一直被认为是阶层区隔的重要标志之一,中产阶层热衷于奢侈品消费,体现出了中产阶层对品位的追求,购买奢侈品更多地体现了符号消费的色彩。由此,可以说上海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更加前卫。在上海中产阶层的观念中,奢侈品消费带有地位、身份以及评价生活境况好坏的象征意义。
图9 不同阶层购买奢侈品的频率
(六)时间利用
消费观念和人们对日常时间的分配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除了工作和学习之外的时间分配情况来看这个人是否注重生活享受,时间消费能够反映上海居民整体的精神风貌。
表6显示了上海不同阶层每天的日常时间分配情况。在工作/学习方面,上海的中产阶层在工作日平均花费5.77小时,在非工作日花费1.19小时,均高于非中产阶层。在路途交通的时间花费上,上海的中产阶层所耗费的时间也更多,在工作日平均每天有接近1小时的时间花在了交通上,在非工作日交通时间的花费则减半,为半小时左右。在家务时间上,与非中产阶层相比,上海中产阶层的时间花费较少。调查还涉及“最近6个月,您家是否请了钟点工”这样的问题。从表7可以看出,有98.83%的上海非中产阶层不请钟点工;而中产阶层的状况明显要好一些,11.40%的中产阶层会请钟点工。即便如此,上海的中产阶层在工作日平均每天有84.56分钟的时间要花费在家务活上,在非工作日家务劳动所占的时间更多,有近2小时。在照顾家人方面,上海中产阶层在工作日平均有1.90小时在照顾家人,在非工作日照顾家人的时间会更长,为2.75小时,与非中产阶层相比,上海的中产阶层在工作日的时候照顾家人的时间较短,而在非工作日则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照顾家人上。上海的中产阶层的睡眠情况也较好,无论是在工作日还是非工作日都会在睡眠上比非中产阶层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在非工作日的睡眠时间会更长,这与人们非工作日不上班有更长的时间休息有关。在休闲时间的花费上,中产阶层在工作日每天大概有3小时用于休闲,由此可见,在上海,人们非常注重休闲娱乐,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休闲消费上;在非工作日,上海的中产阶层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休闲娱乐上(4.89小时)。与非中产阶层相比,中产阶层在工作日休闲的时间较短、在非工作日休闲的时间较长,但是两者的差别不大,这就说明在上海无论是中产阶层还是非中产阶层,大家都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休闲娱乐上,人们更愿意享受生活,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可以说,上海的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在休闲消费上都有着享受型的消费观念。
表6 不同阶层每天的日常时间分配情况
表7 不同阶层请钟点工的情况
(七)休闲消费
上海中产阶层在休闲消费上有较强的欲望,前文已经提到,上海的中产阶层群体在旅游度假、健身、娱乐文化上的支出比例明显高于非中产阶层,而且上海的中产阶层也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休闲消费,这说明上海的中产阶层非常注重精神文化消费。为了休闲娱乐而消费、为了身心健康而投资已经成为上海中产阶层的一个明显的消费观念。在有能力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的情况下,上海中产阶层的消费呈现享受和发展型的消费观念。下面将主要从旅游、音乐、健身和运动三个方面来具体描述上海中产阶层的休闲消费状况。
1.旅游
由于中产阶层具有优越的经济条件,在旅游消费上,上海的中产阶层也表现得更加积极和活跃。图10展示了不同阶层的国内旅游情况,大约有一半的上海中产阶层群体会每年在国内自费旅游1~2次,而上海的非中产阶层有61.40%的人一年内没有在国内进行过自费旅游。对比图11显示的不同阶层的境外旅游情况,上海的非中产阶层有90.06%的人一年内没有去境外进行过自费旅游,上海的中产阶层也有71.34%的人没有去过境外旅游。但是,我们也看到,上海有22.48%的中产阶层会每年一次地去境外自费旅游。
图10 不同阶层的国内旅游情况
图11 不同阶层的境外(包括港澳台)旅游情况
2.音乐
不同阶层对音乐的追求和品位也是不同的。在上海,中产阶层更喜欢去现场欣赏音乐,从表8可以看出,48.53%的中产阶层会去现场听音乐,相比之下,只有37.43%的非中产阶层选择去现场欣赏音乐。
表8 不同阶层听现场音乐的情况
即使是去现场欣赏音乐,不同阶层的人喜欢的音乐类型也是不一样的。图12显示,非中产阶层喜欢的音乐类型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流行音乐、中国民歌/民乐、古典音乐、轻音乐;中产阶层喜欢的音乐类型排在前几位的依次为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中国民歌/民乐、轻音乐。其中,中产阶层喜欢古典音乐和轻音乐的占比都明显高于非中产阶层,显示出了与非中产阶层不一样的音乐品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与中产阶层相比,非中产阶层喜欢摇滚乐的占比较高。
图12 不同阶层喜欢的现场音乐类型情况
3.健身和运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各个阶层拥有的资源(如时间、金钱等)不同,所以不同阶层的体育消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
在被问到“您平均一周健身几次(包括广场舞、跑步等健身活动)”这一问题时,有45.61%的上海非中产阶层表示从来都不健身;而中产阶层的状况略好一些,只有38.24%的人表示从不健身。上海中产阶层平均一周健身1~6次的占比为43.13%,明显高于非中产阶层的27.49%,说明上海中产阶层的健身状况相比于非中产阶层来说要好得多。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平均一周健身7次及以上这一选项上,非中产阶层的状况要好一些,有26.90%的非中产阶层每周健身7次及以上,而中产阶层在这一选项上的占比只有18.63%。不过,从总体上来看,上海中产阶层的健身状况要好于非中产阶层。
上海的非中产阶层和中产阶层的运动情况也存在差异。有25.15%的非中产阶层从不运动,而中产阶层中也有15.64%的人从不运动(见表9)。
表9 不同阶层的运动情况
在参加运动的群体中,上海不同阶层的群体经常参加的运动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图13显示,散步和跑步是人们经常参加的两项运动,43.81%的非中产阶层经常选择散步作为运动。此外,上海的中产阶层也很喜欢羽毛球这项运动(占比11.84%),而非中产阶层参与的排在第三位的运动项目是广场舞(占比8.76%)。对于骑马、漂流、探险,无论是上海的非中产阶层还是中产阶层,在受访对象中均没有人参加过这些运动项目;上海的非中产阶层几乎没有人参加过高尔夫项目,而中产阶层也只有0.24%的人经常参加高尔夫项目。由此可见,运动项目也是有阶层区隔的,不同的社会阶层会选择参加不同的运动项目,除了散步、跑步等大众化的运动项目之外,人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图13 不同阶层喜欢的运动类型情况
(八)消费习惯和态度
1.日常习惯
在很多日常的消费习惯上,上海的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图14所示,在与食品有关的消费习惯上,上海的中产阶层经常去大型超市购买食材、经常食用绿色食品、不吃转基因食品的比例都高于非中产阶层;上海的中产阶层中有24.76%的人经常食用进口品牌的食品,而非中产阶层经常食用进口品牌的食品的比例只有8.77%,在进口食品的消费上明显低于中产阶层。由此可见,上海的中产阶层对食品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表10显示的是人们是否会为了健康或身材而注意饮食的情况。非中产阶层中有61.99%的人会为了健康或身材而注意饮食,而上海的中产阶层中会为了健康或身材而注意饮食的人群比例更高,为70.92%。这说明,在饮食上,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已经不再是20世纪80年代吃饱就行的状况了,人们在饮食的消费上更加多元化,在饮食的选择上也会考虑多种因素,如为了健康或保持身材的需求等。
图14 不同阶层的日常消费习惯情况
表10 不同阶层的饮食情况
在涉及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习惯时,上海的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有44.63%的中产阶层表示会进行垃圾分类,而非中产阶层进行垃圾分类的人群比例也有40.94%,上海中产阶层的绿色消费观念和可持续消费意识略好于非中产阶层,但是还有很大的可以改进的空间。
2.消费态度
表11显示的是上海不同阶层群体的一些价值观念的情况。与非中产阶层相比,上海的中产阶层在价值观念上对物质的欲望和享受的欲望略低。上海中产阶层不太认同“人一定要有很多的金钱和昂贵的物品”,可见上海的中产阶层能够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而在“人要学会享受生活”这一观念上,上海的中产阶层表现出比较认同的态度,说明在消费能力范围之内,上海的中产阶层具有一定的享受型的消费观念。在与环保有关的观念态度上,上海的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都非常同意“人们应该对自己居住的环境和大自然担负起保护的责任”,并没有出现阶层之间的差别,说明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表11 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念情况
表12展示了上海市不同阶层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消费的态度情况。对于“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是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消费的最重要途径”和“政府出台政策有所作为是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消费的最重要途径”两个问题,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认识差别不大,都比较赞同。在对“消费应当首先考虑实用舒适享受等因素而不是环保”和“鼓励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还为时过早”两种观点的认识上,上海的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均表现为不太赞同。我们可以看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消费的观念态度方面,上海的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之间也并未出现阶层之间的差别。
表12 不同阶层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消费的态度情况
三 存在的消费问题
通过对上海的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在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上海的中产阶层表现出了区别于非中产阶层的一些消费特点。中产阶层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他们追求舒适、享受、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上海的中产阶层在消费中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饮食、住房、日常消费等生存型消费方面的消费支出仍占中产阶层家庭消费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生存型消费的结构仍然有待改良。在发展型的消费观念方面,上海的中产阶层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体现为教育支出在家庭支出中的占比很高。“住房条件差,买不起房”、“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和“子女教育费用高,难以承受”是上海的中产阶层面临的三大消费问题。可以说,上海的中产阶层在住房、医疗和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消费压力。
上海的住房问题非常严重,过高的房价严重影响着中产阶层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居民的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在汽车消费方面,上海中产阶层私家车的家庭拥有率也偏低。
在银行储蓄和投资理财方面,上海的中产阶层群体与非中产阶层群体的差别不是很大,他们都倾向于将每年结余的75%以上用于银行储蓄。由于社会保障、消费信贷制度的不健全,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存在焦虑,并且由于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原因而不敢花钱,上海的中产阶层倾向于将结余中较大比例的钱用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在可持续消费方面,本研究涉及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垃圾分类、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消费的态度。上海的中产阶层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非常低,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加气或者充电不方便,也不太了解这种车。保护环境是人们的共识,并没有出现阶层之间的差别。上海中产阶层的绿色消费观念和可持续消费的意识只是略好于非中产阶层,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此外,由于消费者一般看不到消费造成的环境影响,所以容易在消费的过程中忽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四 政策建议
中产阶层是当今中国社会中消费观念的引导者,所以我们要关注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情况。本文研究上海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针对上海中产阶层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一些政策建议。
1.努力增加中产阶层的收入
针对上海中产阶层的消费支出压力大这一问题,如何增加中产阶层的收入依然是改革的根本所在。首先,应积极鼓励和倡导中产阶层参加职业技术能力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提升中产阶层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来提高中产阶层获得更高薪酬的能力。其次,应通过政策来保障中产阶层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劳动者的工资增长与物价提高能够保持在相近的水平上。与此同时,为中产阶层适当减税,从而降低中产阶层的支出压力。
2.减轻中产阶层的住房压力
针对上海中产阶层住房方面的问题,政府应继续对住房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稳定房价,这有利于消除中产阶层的住房焦虑。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住房政策来降低上海中产阶层的购房成本,如经济适用房政策、廉租房政策、降低购房过程中的税费等,努力减轻上海中产阶层住房消费方面的压力,对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中产阶层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上海中产阶层的消费压力大,尤其表现在住房、医疗和教育消费上,他们对未来充满焦虑,从而倾向于将更多的钱用于储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政府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中产阶层无后顾之忧,减轻中产阶层的焦虑心态,这有利于提高中产阶层的消费意愿。
4.倡导绿色和可持续消费观念
在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首先要加强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在汽车消费方面绿色、环保的意识,而且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在消费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人们进行可持续消费,通过政策优惠来鼓励人们进行绿色消费。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的宣传和介绍,让人们早日形成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人们的消费观念中融入绿色消费意识和责任消费意识,使中产阶层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努力进行可持续消费,才能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12,《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
[1] 张敦福,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