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临证古今通论:杂病分册
- 刘立公 黄琴峰 胡冬裴主编
- 763字
- 2022-04-24 11:28:34
【结语】
根据上述对古今文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兹提出治疗发热的参考处方如下(无下划线者为古今均用穴,下划曲线者为古代所用穴,下划直线者为现代所用穴):①上背部穴肺俞、大椎、、、、风门、身柱等;②头面部穴百会、风池、水沟、耳尖、印堂、风府等;③手部五输穴合谷、少商、、、、中冲、商阳,以及十宣、四缝等;④足部五输穴涌泉、太冲等;⑤腿阳面穴足三里、、丰隆等;⑥胸脘部穴中脘、天突等;⑦臂阳面穴曲池等;⑧臂阴面穴、、内关、尺泽等;⑨小腹部穴等。此外,还可考虑选取、三阴交等。临床可根据病情,在上述处方中选用若干相关穴位,尤其应当重视末端部与关节部穴。
对于表实热者,可取手足部五输穴合谷等,臂阴面孔最,头面部风池,以及上背部相应穴等;对于疟热者,可取上背部大椎等,臂阴面间使、内关等,手足部然谷等,脘腹部中脘等;对于里实热者,可取背部的背俞穴、大椎,胸腹部的募穴,头面部百会,上肢末端与关节部穴等;对于里虚热者,可取背部背俞穴,以及四花患门、膏肓俞、大椎,胸腹部募穴,腿阳面足三里,足阴部涌泉,臂阴面内关等。此外,还可根据脏腑辨证,取相应的经脉穴位;根据症状、西医疾病的不同,选取不同穴位。
临床可用灸法,包括隔物灸、“太乙神针”灸、灯火灸、艾条灸、药线灸,以及点烙、火针等;对于表热或小儿发热,灸量宜小;对于久病重病,或有所虚弱者,灸量宜大;但对于虚热严重者,灸量不宜过大;而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发热,则慎用灸法;头部穴不宜多灸。治疗发热亦可采用针刺法,包括浅刺法、补泻法、久刺法、白虎摇头针法、锋勾针法,要求针致患者汗出。对于实热证可用刺血法,可用扎缚法、嘬吮法、引流法、拔罐法。治疗本病还可使用敷贴法,在涌泉、神阙、囟门、大椎等处,敷以清热、温阳,以及寒热结合之药物。又可采用推拿、熨法,以及穴位注射、耳穴、拔罐、刮痧、电针等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