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献摘录

[唐代及其以前文献摘录]

《足臂十一脉灸经》:“足厥阴脉……疾痹,诸病此物者,皆灸厥阴脉。”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

《灵枢经·四时气》:“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

《灵枢经·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灵枢经·寒热病》:“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

《脉经》(卷十):“前部左右弹者,阳也……痹,皮肤身体强,痹,直取阳,在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也。”

《针灸甲乙经》(卷八·第一下):“痹,臂痛……少商主之。”“暴痹内[一本作‘喘’字]逆,刺经渠及天府,此谓之大俞。”“目涩身痹,洒淅振寒……临泣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一下):“痹,会阴及太渊、消泺、照海主之。”“骨痹烦满,商丘主之。”“痹,胫肿[一本作重]……巨虚下廉主之。”“肤痛痿痹,外丘主之。”“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一本有‘带’字]胸胁痛无常处,至阴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二下):“历节汗出而步[一本有‘失’字]履……飞扬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一·第五):“脏痹,地机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二·第十):“酸[一本作胀]痹……期门主之。”“乳痈惊痹,胫重……巨虚下廉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第二):“肉痹不知人,灸第五椎,名曰藏输,百五十壮,三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第一):“飞扬、涌泉、颔厌、后顶,主颈项疼,历节汗出。”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第七):“商丘在内踝前陷中,主偏风痹……阴痹,针入三分,留三呼,泻出五吸,疾出之,忌灸。”

《外台秘要》(卷十四·历节风方):“夫历节风著人……但于痛处灸三七壮佳,又防己汤。”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十一):“合阳……痹厥。”“膈俞……周痹身皆痛。”

《孙真人海上方》(痹癖):“大人小儿患痹癖,肠间一块硬如砖,捣将大蒜硝黄共,傅贴患处软如绵。”

[宋、金、元代文献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伏兔……风[原作气]劳痹逆……通针,针入三分,禁灸。”“委中……风湿痹。”[上二条均原出《铜人针灸经》(卷五)]“巨虚下廉……冷痹不遂,风湿痹。”“下昆仑……一名内昆仑,在外踝下一寸,大筋后内陷者宛宛中,是穴,主刺风,胗[原作胙]风,热风,冷痹。”“经渠……暴痹[原作瘅]喘逆。”“消泺……风痹。”[上四条均原出《铜人针灸经》(卷六),并据改]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肩膊部):“曲垣……周痹气注肩膊,拘急疼闷。”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足少阳):“[足]临泣……周痹,痛无常处。”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足太阳):“飞阳……疬节风,足指不得屈伸。”

《琼瑶神书》(卷一·二十一):“冷痹肾俞三里提。”

《琼瑶神书》(卷三·六十三):“阳陵……举身飞不起,冷痹及偏风。”

《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二·治五脏中风):“灸膈腧二穴……主周身痹大风。”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足阳明):“阳辅胆经四寸间,筋挛骨痛足肿寒,风痹不仁依此用,神针一刺不须难。”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手阳明):“合谷……痹痿漏下热生风。”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手厥阴):“劳宫……中风挛痹口中腥。”

《扁鹊心书》(卷中·痹病):“于痛处灸五十壮自愈……轻者不必灸,用草乌末二两,白面二钱,醋调熬成稀糊,摊白布上,乘热贴患处,一宿而愈。”

《千金宝要》(卷三·第十二):“走疰,烧车,令热,暂入水,以湿布裹,熨之。”

《儒门事亲》(卷一·二):“遂作骨痹……又刺肾俞、太溪二穴,二日一刺。”

《卫生宝鉴》(卷七·中风针法):“足太阳辅阳:风痹不仁,四肢不举。”

《卫生宝鉴》(卷二十·流注指要赋):“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

《针灸四书》(针经指南·标幽赋):“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六十六穴治证):“环跳……浑身、腰腿风寒湿痹。”“申脉……治一身四肢拘挛痛肿,麻痹疼痛,历节风。”“飞扬……腰腿手足历节风。”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历节痛风两处穴[原作灸,据《四库全书》本改],飞扬绝骨可安痊。”

[明代文献摘录](含同时代外国文献)

《神应经》(诸风部):“风痹:天井、尺泽、少海、委中、阳辅。”

《神应经》(痹厥部):“风痹:尺泽、阳辅。”“积癖痰痹:膈俞。”“身寒痹:曲池、列缺、环跳、风市、委中、商丘、中封、临泣。”

《神应经》(手足腰胁部):“历节风肿,恶风,发不能起床:风池[《针灸大成》为风市]。”

《针灸大全》(卷一·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阳陵泉……冷痹与偏风。”[原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天星十一穴歌诀)]

《针灸大全》(卷四·八法主治病症):“申脉……中风,四肢麻痹不仁:肘髎二穴、上廉二穴、鱼际二穴、风市二穴、膝关二穴、三阴交二穴。”“足临泣……手足麻痹,不知痒痛:太冲二穴、曲池二穴、大陵二穴、合谷二穴、三里二穴、中渚二穴。”“足临泣……[《针灸大成》补‘白虎’二字]历节风疼痛:肩井二穴、三里二穴、曲池二穴、委中二穴、合谷二穴、行间二穴、天应一穴(遇痛处针,强针出血)。”“足临泣……走注风游走,四肢疼痛:天应一[原作二,据义改]穴、曲池二穴、三里二穴、委中二穴。”

《针灸集书》(卷上·偏枯):“列缺、下关、上关、完骨、承浆、地仓、迎香、环跳、肩髃、曲池、照海、阴、阳陵泉、委中、百会,以上穴并治……冷风湿痹,可选灸之。”

《针灸集书》(卷上·疬节风):“飞扬、涌泉、颔厌、后顶穴,以上治疬节风,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行,昼静夜剧,足指不伸,兼服麝香丸。”

《针灸集书》(卷上·马丹阳天星十一穴):“曲池穴……皮肤麻,或瘙痒,或不仁。”“委中穴……风痹,身无汗,脊膂痛肿,于此穴中出血,甚妙,刺者入五分。”“承山穴……拘挛痹痛。”“环跳穴:治冷风湿痹,身体麻胀,膝连股痛,白虎疬节风,痛不能行步。”

《针灸集书》(卷上·八法穴治病歌):“手足麻热多惊[先申脉,后后溪]。”

《针灸捷径》(卷之上·肩膊部):“肩髃……若刺风痪、风、风病,当其火,不畏细也。”

《针灸捷径》(卷之下):“寒湿走注,白虎历节风痛:肩髃、腕骨、膝眼、膝关、阳泉、昆仑、曲池、环跳、髋骨。”

《针灸聚英》(卷一上·手太阳):“肩外俞……周痹寒至肘。”

《针灸聚英》(卷四上·肘后歌):“风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

《针灸聚英》(卷四上·薛真人天星十二穴歌诀):“列缺……遍身风痹麻。”

《针灸聚英》(卷四下·六十六穴歌):“暴痹足心热,经渠刺得安。”“冷痹身麻木,遍身筋骨疼,阳陵神妙穴,随手便安宁。”“节痛无常处,诸风痹莫伸;胆经虽六穴,阳辅效如神。”“痃癖诸湿痹,太溪针便安。”

《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计开病源灸法):“男女头风眼,头晕,脚手麻痹,转筋霍乱者,灸之:风池二穴、百劳一穴、曲池二穴、合骨二穴、风市二穴、承山二穴、行间二穴、下三里二穴。”

《古今医统大全》(卷十二·易简诸方):“[历节风门]治风毒历风,三年酽醋五升,热煎三五沸,切白葱二三斤,入醋内煮一沸,取出布帛,热裹患处,熨之瘥。”

《医学入门》(卷一·治病要穴):“合谷……痹风,筋急,疼痛。”“风市……浑身搔痒,麻痹。”“阳陵泉:主冷痹,偏风。”“足三里……痹风。”

《医学纲目》(卷十二·诸痹):“冬感风寒湿者,为骨痹……取太溪、委中。”“春感风寒湿者,为筋痹……取太冲、阳陵泉。”“夏感风寒湿者,为脉痹……取太陵、小海。”“长夏感风寒湿者,为肉痹……取太白、三里。”“秋感风寒湿者,为皮痹……取太渊、合谷。”

《医学纲目》(卷十二·行痹):“(怪)白虎历节风痛:两踝尖。”

《医学纲目》(卷十二·痛痹):“又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

《医学纲目》(卷十五·头风痛):“久痹不去身,视其血络,尽出其血是也。”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脚气顽麻肿痛):“久坐久立于湿地,不得动静,冷风来入经络,不觉成病也,若欲使之不成病者,初觉则灸患处二三十壮,则愈,不复发热。”[原出《针灸集书》(卷上·脚气)]

《医学纲目》(卷三十一·少阴病·吐利续法):“(东)吐利上下俱出,藏痹脓血,头重臂痛:太白、地机、风府、长强、尺泽。”

《奇经八脉考》(卷三·证治本义):“阳维脉主病,王叔和曰:苦肌肉痹痒,皮肤痛。”

《奇经八脉考》(二维为病):“‘苦僵仆,失音,肌肉痹痒’……取阳白、金门、仆参。”

《针灸大成》(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足临泣……四肢走注:三里、委中、命门、天应、曲池、外关。”

《针灸大成》(卷七·足少阳):“风市……浑身搔痒,麻痹。”

《寿世保元》(卷五·痛风):“治诸风恶毒,冷痹麻木肿痛,或遍身骨痛,始觉肿痛,熨之,无不即效,苍术、羌活、独活、蛇床子、蔓荆子、川山甲、雄黄、硫黄、麝香。上为末,炒热,以绢包熨患处,一法以醋拌炒作饼,用绢包,烧秤锤,放饼上熨之。”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三十二):“伏兔……风湿,膝冷不温,风痹。”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三十四):“飞扬……走痹,手足不得屈伸。”

《类经图翼》(卷八·足少阳):“阳辅……百节酸疼痿痹。”

《类经图翼》(卷八·足厥阴):“膝关……寒湿走注,白虎历节风痛,不能举动。”

《类经图翼》(卷八·督脉):“命门……手足冷痹挛疝。”

《类经图翼》(卷十·奇俞类集):“髋骨:在膝盖上,梁丘旁外开一寸,主治两脚膝红肿痛,寒湿走注,白虎历节风痛。”“风市……风痹冷痛之要穴。”

《类经图翼》(卷十一·中风):“风痹不仁:天井、尺泽、少海、阳辅、中渚、环跳、太冲。”

《类经图翼》(卷十一·手足病):“五痹:曲池、外关、合谷、中渚。”“白虎历节风:膝关。”

《循经考穴编》(足太阳):“飞扬……主痿软无力,痛风历节。”“跗阳……瘫痪痿痹。”“申脉……瘫痪冷痹。”“金门……白虎历节风。”

《循经考穴编》(足少阳):“风市……主中风瘫痪,顽麻冷痹。”“阳陵泉……主瘫痪痿痹。”“阳辅……瘫痪痿痹,筋脉拘挛。”

《循经考穴编》(督脉):“风府……疠风风痹,一切风疾……咸宜刺之,能提下焦之气。”

[外国文献]

《东医宝鉴》(杂病篇二·风):“痹病,宜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俞,言针后以应效为度数,痛处为俞穴,非取诸经定穴也。”

[清代及民国前期文献摘录](含同时代外国文献)

《太乙神针》(背面穴道证治):“脾俞……痹痛[《育麟益寿万应神针》补:三阴交二穴]。”“环跳……诸风寒湿,风痹风疹。”

《医宗金鉴》(卷八十五·手部主病):“合谷……痹痛筋急针止疼。”“合谷……风痹,筋骨疼痛。”

《医宗金鉴》(卷八十五·足部主病):“阴谷……疝痛阴痿及痹病。”“足三里……寒湿脚气及痹风。”“阳陵泉治痹偏风。”“阳辅……肤肿筋挛诸痿痹。”

《重楼玉钥》(卷下·针法主治歌):“火针主刺周身病,淫邪溢于肌体中,为风为水关节痹,关节一利大气通。”

《采艾编翼》(卷一·胆经综要):“风市:一切风痹。”

《采艾编翼》(卷一·经脉主治要穴诀):“尺泽痹要穴。”

《采艾编翼》(卷二·中湿):“湿[原作温,据义改]痹,膈俞。”

《采艾编翼》(卷二·痰厥):“内虚受寒,痰气阻塞,手足厥冷,麻痹眩晕:膻中、肺俞、下脘、气海、足三里、列缺,灸后服陈皮姜葱汤。”

《针灸逢源》(卷四·经外奇穴):“高骨二穴(此即手髓孔穴):在掌后寸部前五分(针一寸半,灸七壮),又脚髓孔二穴,在足外踝后一寸,俱治手足痿痹,半身不遂。”

《针灸逢源》(卷五·手足病):“风痹:外关、天井、少海、尺泽、曲池、合谷、委中、阳辅。”

《针灸内篇》(足太阳膀胱络):“附阳……治痿厥风痹不仁。”

《疯门全书》(麻疯二十一论):“麻疯……痹者,肉木而不痛,若不针出死血,势必溃烂,脓血淋漓,但针出黑血,不妨再针,若针出鲜血,即止,须一次针一处,不可连针数处,恐去血过多,血尽而人亡也,大抵烂之则效速,不若针之效虽迟,较为稳当也。灸法,先将痹处以墨点记,然后以生姜一片贴上,用艾丸灸之,觉痛即止,但痹少则可灸,痹多则不胜其灸,当以服丸药为主。”

《疯门全书》(针法):“麻疯……服小神丸一匕,即用灸法烧法,如痹处死肉不能尽烧,当于手弯、足弯或腿膝青筋处,针出黑血,实者五六日针一次,虚者半月、一月一次,针出紫黑血,不妨再针,若出鲜血即止,须一次针一处,不可连针数处。”

《疯门全书》(灸法):“麻疯……擦蕲艾成条,大者如笔管,小者如食箸,按痹处灸之,每处灸五六壮,艾丸宜长半寸以上。”

《疯门全书》(雷火针法):“麻疯……蕲艾叶放在箕内,擦成绒,以纸紧包成条,如笔管大,先以粗纸摺二三重,置各患处,以艾条燃火,按患处隔纸烧射,知痛即止,如泡起用针挑破,水干自愈,如烂即以松香膏贴之,外江呼为射火,医家又名雷火针,凡疯痹、鹤膝风、肿痛风之类皆用之。服初次丸,即以艾擦条圈围,烧死肌肉,不可空一丝,勿烧穴火,服至第二次丸,便要灸穴火,上两肩井、两曲池、招摇、虎口,如风气已收,即要灸对眼二穴,下身两风门、三里、鱼肚、解肌、断根各穴,相时势,每穴三五壮或七八壮。”

《神灸经纶》(卷三·证治本义):“[王叔和]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也,苦颠痫寒热,皮肤淫痹。”

《神灸经纶》(卷三·中风灸穴):“手足挛痹,心神昏乱,将有中风之候,不论是风与气,可依次灸此则愈:合谷、风市、昆仑、手三里、关元、丹田。”

《神灸经纶》(卷四·手足证治):“五痹……膏肓[原作盲,据义改]、肩井、肩髃。”“冷痹:阳陵泉。”“浑身搔痒麻痹:风市、悬钟。”“白虎历节风:风市。”

《针灸集成》(卷二·风部):“历节风:风池、绝骨、胆俞。”

《灸法秘传》(痹症):“痹症……倘三气痹痛,灸环跳,兼灸脾俞、肾俞。”

《西法针灸》(第三章·第七节):“花风病……悲愤忧愁等精神之感动,几于变化不测,此外则发神经痛,运动知觉,两皆麻痹……按摩胸、腹、腰部及头颈部,更针左列之部:中极、关元、气海、中脘、巨阙、哑门、大横、日月、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俞、胃仓、幽门、肩井。”

《西法针灸》(第三章·附录):“上肢手部,下肢足部,忽然同时麻痹,故手不能把握,足不能行动……上肢则自肩胛腋窝以至于手,下肢则自臀部至足尖,均一一如法按摩,复于手腕关节部、腋窝前上部及足跗关节部、上腿后侧诸处,施行针刺,病机日有起色,至八月十日,全治去。”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16·4):“行痹……左肾酸疼,继之大痛,指掌皆肿,恶心呕吐……夜右足胫大痛……乃针左肩井、曲池、手三里、少海、合谷,右足三里、阳陵、阳辅、内庭、委中,刺内踝静脉出血,针后至半夜痛缓,翌日痊愈……因步行过早,筋骨疲乏,病复作……右手左足病也,乃针右肩井,灸三壮,曲池、左阴陵,灸阳陵,灸膝眼、膝关,灸委中,刺腨肚微血管出血。”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46):“自觉四肢沉重而痹,眼目昏昏,至天明而面目四肢浮肿,四五日不退……在脾俞、曲池、合谷三穴针治,十五日施针,至十六日,而肿忽退。”

《金针秘传》(针验摘录·中风):“夜半睡醒,忽口眼歪斜,语言难出,而半身肢体同时麻痹……予谓病在少阴,痱症也,为针气海、环跳、肾俞等穴,顷刻之间,麻痹半身即能自行转侧,十日即完全告愈。”

[外国文献]

《针灸则》(附录):“小儿慢脾风,目直视,手足痹,口吐沫,则章门二穴灸五壮,或至十壮,有经验。”

[现代文献题录]

(限本节引用者,按首位作者首字的汉语拼音排序)

鲍庆祥.穴位注射蜂毒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172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9,15(6):38-39.

柴月华,李自东,柴荣华.中药熏灸配合手法治疗风寒湿痹临床观察.中医外治杂志,2004,13(2):29.

常超,赵敏.针灸治疗类风湿性脊柱炎17例.针灸学报,1992,8(6):14.

陈桂玲,张中一. 《内经》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4,13(5):217.

陈雷.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痛风39例.上海针灸杂志,1999,18(5):30.

陈全新.标本兼治 祛风通络//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93.

陈兴华,姚文敏,邹春萍,等.合谷刺配合化脓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9,29(11):884-886.

陈周易.加药艾卷灸治风寒湿痹50例.四川中医,1988,6(2):46.

崔景胜.头皮针治疗痹证及扭伤疼痛300例.陕西中医,1985,6(4):171.

代国平,彭东升,马留德.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3例.针灸学报,1992,8(6):17.

丁锋.温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31例.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5):70.

杜秀兰,孙素平,张忠春,等.消痹膏贴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山东中医杂志,1999,18(4):150.

段昭侠.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4):30-31.

范钢,姜风东,陈文光.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4例.上海针灸杂志,1998,17(1):32.

高汉媛,赵耀东,惠建萍,等.针刺加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1):40-42.

高扬.针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1,20(2):29.

管遵惠,陈莉莉,段晓蓉.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69例.上海针灸杂志,1997,16(5):6-7.

韩淑萍.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8例.中国针灸,1999:19(12):736.

何彟志.风寒湿痹汤合温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4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2):52.

何继红.王世彪.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浙江中医杂志,1994,29(3):126.

何匡吾,张奕.痛风性关节炎三种治法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0,20(1):29.

何巍,张吉,谷世喆,等.滞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6,26(5):331-334.

何巍.温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针刺研究,2004,29(4):296.

何银洲,王文远,王辉,等.蜂针治疗类风湿103例疗效分析.新中医,1995,27(10):33.

贺普仁.针灸治疗468例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北京中医,1988,7(3):38.

黄迪君.黄氏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学刊,2006,24(7):1203-1204.

黄奎炎,黄禹.太乙雷火神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8,16(8):17-18.

江有源.针刺治疗急性风湿热46例临床分析.中国针灸,1993,13(2):3.

康菊香.经络治疗仪治疗痹症120例.湖北中医杂志,2001,23(2):34.

李保金.推拿刮痧治疗寒湿型痹症118例.中国民间疗法,2004,12(4):26.

李世珍.随证选穴 灵活变通//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94.

李兆文,黄耀恒,林俊山,等.刺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3例对照观察.中国针灸,1993,13(4):11-14.

梁松柏.子午流注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1例.中国针灸,2004,24(增):80-81.

刘广霞,张道宗.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报道.中国针灸,2000,20(9):529-530.

刘和春.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24-225.

刘康平.针刺加拔火罐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北京中医,1991,11(4):37.

刘累耕,刘岚,罗颂东,等.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3,23(12):712-714.

刘心莲,刘成贵,肖君,等.温针、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针灸,1994,14(2):1.

刘鑫.温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1例.中国针灸,2000,20(9):537.

刘媛媛,江钢辉.温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2005,34(1):34-35.

伦新.拍打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5例.四川中医,1993,11(5):51.

罗诗荣.“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8,8(2):8.

马璠,王平,朱向东.针药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8例.针灸临床杂志,2000,16(5):32.

么秋香,李勇辉,王艳姝,等.痹证的微波针灸治疗与护理.四川中医,1992,10(9):51.

孟宪军.三池穴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光明中医,2008,23(10):1549-1550.

农泽宁,杨龙.小针刀治疗骨痹37例.广西中医药,2000,23(5):26.

欧阳伟.对应取穴 提插直刺//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95.

庞勇,赵利华,农泽宁,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2):15-16.

彭静山.病位不同 取穴各异//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86.

戚艳,杨锐.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40-41.

饶光涛,陈德军,陈洪斌.针刺与药物对照治疗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109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3,13(1):8.

师怀堂.火针点刺 拔罐放液//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85.

宋生祥,马生梅,祝慧.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6,15(1):15.

孙景胜,陈先风,马永军.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6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3,9(4):21.

孙丽琴,刘心莲,肖君,等.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4例疗效观察.针刺研究,1992,17(4):249.

孙伊平.针刺与刺络走罐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中国针灸,2004,24(增):81-82.

汤国娟.扬刺温针灸治疗四肢筋痹的临床观察.针刺研究,2004,29(4):293.

唐韬,赵敏奇,刘春城.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3-14.

汪斌,张小琴,许艾萍.氦-氖激光治疗痹症30例疗效分析.北京中医,1984,3(2):39.

王光宇,苏秀茹.针灸、拔罐、按摩治疗痹证40例.吉林中医药,1998,18(3):45.

王品山.王品山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9.

王伟明,杨臻,陈汉平.长期艾灸治愈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上海针灸杂志,1995,14(5):229.

王卫红,刘刚.激光火针治疗痹症60例临床分析.中国针灸,2000,20(12):730.

王文娟,李莉.针灸配合中药汽疗仪汽浴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5例.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17.

王夕花,窦理修,陈为友,等.三伏天火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国针灸,2001,21(9):561.

王永亮.埋线配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0):31.

王樟连,陈利芳,朱维明.腹针经皮电刺激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即时镇痛效应的观察.中国针灸,2007,27(9):657.

韦莉莉.取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5):84.

文绍敦,赵国梁.火针放血治疗痛风105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6,13(3):23-24.

吴春光,中药熨灸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56例临床观察.针刺研究,1992,17(4):249.

吴家萍,边朝辉.针灸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90例临床疗效对比.针刺研究,2006,31(4):235-237.

吴健民.自拟“治痹膏”穴位外贴治疗寒痹.江苏中医,1990,11(8):28.

吴克,郑庆瑞,李霞.针灸刀松解治疗顽固性经络痹痛85例.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34.

吴明霞.针灸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作用的临床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4):33-34.

吴洲红.针灸配合干涉治疗仪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28-29.

吴自力.针刺小肠俞对痛风镇痛效果观察.四川中医,1994,12(10):54.

奚永江,浦蕴星,陈桂玲,等.针刺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4例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5,4(4):1.

夏义仁,吴俊.刺血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2):784.

肖君,刘心莲,孙丽琴,等.针灸治疗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分析及对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中国针灸,1992,12(6):26.

谢立娅.针灸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山西中医,2005,21(3):13.

熊芳丽,肖亚平.耳针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60例临床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2):33-34.

徐彬.徐彬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40.

徐晶萍,刘长征,邹佑云.中药内服配合温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76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08,43(10):592.

薛立功,张海荣.长圆针治疗腰椎骨痹60例.中国针灸,2000,20(10):597.

杨甲三.杨甲三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69.

杨晋红,罗永莉.针刺配合药物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8例.中国针灸,2000,20(7):395.

杨晓勇.针刺结合音频电疗仪治疗运动性损伤297例.中国针灸,2003,23(3):182.

叶华棣.宽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体会.湖北中医杂志,1994,16(3):54.

叶天申,谢文霞,李建东,等.关节炎Ⅱ号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9例.浙江中医杂志,2000,35(2):64.

殷克敬.辨证选穴 针灸兼施//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92.

殷庆兰.火针治疗痹证60例临床观察.新疆中医药,1990,10(1):41.

尹百顺,张国强,刘月振.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中国针灸,2007,27(9):698.

余宗南.隔膏药灸治疗痹证96例.福建中医药,1990,21(3):26.

袁国武,张永峰,康世玉.火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针灸临床杂志,1997,13(9):32.

岳宝安,毕宇峰.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72例.陕西中医,2007,28(11):1536-1537.

张可欣.针灸配合中药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08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2):50-51.

张丽.隔药灸调节老年骨密度的研究.中医函授通讯,1997,16(1):35.

张瑞文.艾叶针剂 穴位注射//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91.

张世雄.脐周三穴治疗痹症.中医杂志,1987,28(9):50-51.

张逸萍,杨依方.针药并用、内外同治法治疗痛风35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4,10(6):16.

张羽.竹罐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天津中医,1992,9(6):38.

张云飞.巨针治疗风湿痛痹症1221例.中国针灸,1991,11(3):22.

张泽胜,陈千里.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5,37(7):57.

张针.衬垫灸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500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3):40.

张针.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1000例.陕西中医,1994,15(12):553.

赵晓蔷.熏灸治疗风湿病50例.中国针灸,1989,9(3):16.

赵玉青.赵玉青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74.

钟梅泉.梅花针叩打 配以放血艾灸//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89.

钟岳琦.钟岳琦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06.

诸葛文.祛风活血药饼灸的临床应用.上海针灸杂志,198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