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临证古今通论:皮肉筋骨分册
- 刘立公 黄琴峰 胡冬裴主编
- 9215字
- 2022-04-24 11:30:10
历代文献摘录
[唐代及其以前文献摘录]
《足臂十一脉灸经》:“足泰阳脉……腰痛,挟脊痛。”“足少阴脉……腹街、脊内廉痛。”
《阴阳十一脉灸经》:“足钜阳之脉……脊痛,腰似折。”
《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素问·刺疟》:“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刺足太阳、少阴。”“刺疟者……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
《素问·刺腰痛》:“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腰痛侠脊而痛至头然,目䀮䀮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素问·脉解》:“厥阴所谓疝……腰脊痛不可以俯仰。”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取之巨虚下廉。”
《灵枢经·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项如拔,脊痛腰似折。”“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者……脊股内后廉痛。”“长强……实则脊强。”
《灵枢经·经筋》:“足太阴之筋……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灵枢经·四时气》:“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
《灵枢经·癫狂》:“癫疾始作而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灵枢经·热病》:“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灵枢经·厥病》:“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灵枢经·杂病》:“厥,挟脊而痛至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心痛引腰脊……取足少阴。”
《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脉经》(卷二·第一):“右手关后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骨疼腰脊痛,内寒热,刺足少阴经治阴。”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一中):“侠脊有并[一本作寒]气……大杼主之。”“脊背急强,神堂主之。”“脊强俯仰难……鬲俞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一下):“脊胁相引,忽忽善忘,涌泉主之。”“腰脊不可俯仰……京骨主之。”“热病侠脊痛,委中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四):“痓,脊强里急[一本作紧]……水分主之。”“痓,脊强……石关主之。”“痓,脊强……昆仑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八·第一下):“腰脊痛,肺俞主之。”“跟厥膝急,腰脊痛引腹……合阳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八·第二):“小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中极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九·第七):“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而身羸瘦,名曰食㑊,先取脾俞,后取季胁。”“脊急痛,筋挛,食不下,胃俞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九·第八):“实则脊急强,长强主之。”“小腹痛,控睾引腰脊……腰脊强……小肠俞主之。”“腰脊痛强引背少腹,俯仰难……膀胱俞主之。”“腰脊[一本作足]痛而清,善伛……上髎主之。”“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先取缺盆,后取尾骶与八髎。”“腰痛脊急……志室主之。”“腰脊痛……胞肓主之。”“[一本有‘腰脊相引如解’六字]……腰脊痛……大钟主之。”“腰痛引脊内廉,复溜主之。春无见血,出血[此二字一本作若]太多,虚不可复。”“腰痛侠脊至头,然……委中主之。”“腰脊[一本有痛字]尻[一本有脊字]股臀阴寒大痛……承扶[一本作扶承]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二下):“腰脊强,不得俯仰,刺脊中。”“脊背尻重不欲起……昆仑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六):“腰清脊强……章门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一·第二):“脊急强……筋缩[一本作俞]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一·第七):“男子脊急目赤,支沟主之。”“脊内廉痛……阴谷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二·第十):“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月水至则腰脊痛……水道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二·第十一):“脊急强,目转上插,筋缩主之。”“瘛疭脊强,互相引,长强主之。”
《肘后备急方》(卷一·第六):“五尸者……或挛引腰脊。兼治之方,灸乳后三寸,十四壮,男左,女右。”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第二):“大肠俞……腰脊疼强……灸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第六):“凡灸疟者……从腰脊发者,灸肾俞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第一):“大钟……脊股内后廉痛。”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第四):“男子腰脊冷疼……灸脾募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第五):“腰脊痛……灸小肠俞五十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第三):“神道、谷中、腰俞、长强、大杼、膈关、水分、脾俞、小肠俞、膀胱俞,主腰脊急强。”“小肠俞、中膂俞、白环俞,主腰脊疝痛。”“次髎、胞肓、承筋,主腰脊痛,恶寒。”“志室、京门,主腰痛脊急。”“昆仑主脊强,背尻骨重。”“涌泉主腰脊相引如解。”“膈关、秩边、京骨,主背恶寒痛,脊强,难以俯仰。”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第八):“涌泉、阴谷……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食。”
敦煌医书《灸法图》S·6168:“大肠俞……腰脊疼强……灸百壮,善。”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十一):“白环俞……腰脊以下至足不仁。”“悬枢……腰脊强。”
[宋、金、元代文献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三十六黄点烙方):“黑黄者……腰脊拘急……烙百会穴,及舌下黑脉、口角两旁、玉泉穴、绝骨二穴、足阳明穴、章门二穴,次烙心俞二穴。”“脊禁黄者,腰背急硬……烙百会、心俞二穴、上管穴、肝俞二穴、承浆穴、魂舍二穴,气海穴、下廉二穴、绝骨二穴,次烙鼻柱,及大椎骨上。”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腰俞……脊强不得回转。”“肺俞……脊强。”“白环俞……理腰[原无此字]脊挛急痛。”[上三条均原出《铜人针灸经》(卷四)]“胃仓……背脊[原无此二字]不能俯仰。”[本条原出《铜人针灸经》(卷五)]
《太平圣惠方》(卷一百):“至阳……脊急强。”“胃俞……背中气上下行,腰脊痛。”“长强……腰脊急强,不可俯仰。”“三焦俞……腰脊急强。”“神堂……腰脊急强。”“白环俞……腰脊急强,不能俯仰,起坐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背腧部):“次髎……腰脊痛不得转摇。”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足太阳):“承扶……腰脊相引如解。”
《琼瑶神书》(卷一·二十一):“夹脊后心中渚刮。”
《琼瑶神书》(卷二·一百六十九):“脊膂强痛要升阳,闪搓腰痛气下忙,委中升阳即使下,复使加弹即便康。”
《琼瑶神书》(卷二·二百三十四):“治腰脊强仰俯不得二百三十四法:至阴用泻灸无妨,血取委中即便康,肾俞加三从其补,刮提七次正相当。”
《琼瑶神书》(卷三·四十一):“列缺二穴、尺泽二穴:治筋紧急、腰脊胁肋间疼。”
《琼瑶神书》(卷三·四十四):“液门二穴、中冲二穴:治脊疼手臂。”
《琼瑶神书》(卷三·六十四):“申脉穴下出阳跷,腰疼脊痛胫还高。”
《西方子明堂灸经》(卷三·脊中):“长强……脊痛寒。”“志室……脊强,两脊急痛。”
《西方子明堂灸经》(卷六·足太阳):“委中……脊强。”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足少阳):“委中……腰脊沉沉溺失频,髀枢痛及膝难屈,取其经血使能[原作其,据《针灸四书》改]平。”
《针灸资生经》(卷五·腰脊痛):“腰脊伤,持重得病而入肾,灸肾俞可也。”
《儒门事亲》(卷一·八):“其前五穴……腰脊强,外肾囊燥痒,出血皆愈[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
《卫生宝鉴》(卷二十·流注指要赋):“人中除脊膂之强痛。”“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
《济生拔粹》(卷三·治病直刺诀):“治腰脊内引痛不得屈伸,近上痛者,刺手阳明经合谷二穴;近下痛者,刺足太阳经昆仑二穴,次刺足少阴经伏白二穴,在足内踝上二寸陷中。”“治脊强反折,刺督脉哑门一穴,应时立愈。”“治伤寒在表,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无汗,尺寸脉俱浮,宜刺手阳明经合谷二穴,依前法刺之,候遍体汗出即出针,此穴解表发汗大妙。”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六十六穴治证):“太冲……腰脊肘[原作跗,据《四库全书》本改]肿。”“承山……腰脊腿足拘挛。”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磐石金直刺秘传):“气攻腰背脊疼:肩井、委中。”“风湿相搏,脊膂连腰强痛,痛则灸筋缩,麻木补肩井。”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赤白痢下中膂取,背脊三焦最宜主。”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又歌):“要知脊痛治人中。”“脊心如痛针中渚。”
[明代文献摘录]
《神应经》(胸背胁部):“胁与脊引:肝俞。”“腰脊痛楚:委中、复溜。”“脊膂强痛:委中。”“脊内牵疼不能屈伸:合谷、复溜、昆仑。”“脊强浑身痛,不能转侧:痖门。”
《神应经》(手足腰胁部):“腰脊强痛:腰俞、委中、涌泉、小肠俞、膀胱俞。”
《针灸大全》(卷一·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委中……腰重不能举,沉沉挟脊梁。”“昆仑……头疼脊背急。”[上二条均原出《琼瑶神书》(卷三·治病手法歌)]“阳陵泉……面肿胸中满,冷痹与偏风。”[本条原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天星十一穴歌诀)]
《针灸大全》(卷一·席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针灸大全》(卷四·八法主治病症):“公孙……肾疟,令人洒热,腰脊强痛:大钟二穴、肾俞二穴、申脉二穴。”“申脉……腰脊项背疼痛:肾俞二穴、人中一穴、肩井二穴、委中二穴。”
《针灸集书》(卷上·偏枯):“列缺、下关、上关、完骨、承浆、地仓、迎香、环跳、肩髃、曲池、照海、阴、阳陵泉、委中、百会,以上穴并治……屈身难,腰胯痛,不能转……可选灸之。”
《针灸集书》(卷上·马丹阳天星十一穴):“委中穴……脊膂痛肿,于此穴中出血,甚妙,刺者入五分。”“承山穴:治腰背脊痛。”“昆仑穴:治头痛鼻衄,脊背腰尻痛。”
《针灸捷径》(卷之上·背二行):“中膂内俞……主腰痛,侠脊膂痛,上下按之应者,从项后至此穴痛,皆灸之立愈。”
《针灸捷径》(卷之下):“背脊心红肿痛:肩井、风门、肺俞、尺泽、腰俞、五枢。”
《针灸聚英》(卷一上·手阳明):“合谷……头痛脊强……腰脊内引痛。”
《针灸聚英》(卷一上·足太阳):“委阳……主腰脊痛不可俯仰。”“昆仑……腰脊内引痛。”
《针灸聚英》(卷一下·足少阴):“中注……泄气,上下引腰脊痛。”
《针灸聚英》(卷一下·督脉):“长强……腰脊痛。”“身柱……腰脊痛。”
《针灸聚英》(卷四上·玉龙赋):“肩脊痛兮,五枢兼于背缝。”“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
《针灸聚英》(卷四上·百证赋):“脊强兮,水道筋缩。”
《针灸聚英》(卷四上·天元太乙歌):“背脊俱疼针肩井,不泻三里令人闷,两臂并胛俱疼痛,金针一刺如圣神。”“闪挫脊膂腰难转……复溜一刺人健羡。”
《针灸聚英》(卷四下·八法手诀歌):“脊头腰背申脉攻。”
《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图十四):“膀胱俞:治腰脊强,腰下酸重……可灸七壮。”
《医学入门》(卷一·杂病穴法):“脊间心后称中渚。”“脊膂痛者,针人中尤妙。”
《医学入门》(卷一·治病要穴):“大肠俞:主腰脊痛。”“膀胱俞:主腰脊强。”
《医学纲目》(卷十二·行痹):“如脊背痛者:人中、大椎节下、委中(七分,见血立效)。”
《医学纲目》(卷十六·心痛):“(撮)脾脊后心疼痛:中渚(泻之忌补)
《医学纲目》(卷十七·妊孕咳唾血):“妊孕寒热往来……乳脊相应痛……风门、魂户、支沟、间使。”
《医学纲目》(卷十七·诸痿):“肾热生骨痿,足不任身,腰脊不举,骨枯髓减……补其荣然谷,通其俞太溪,至冬病已。”
《医学纲目》(卷二十一·痞):“假令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足太阳膀胱受病,当治阳井至阴是也。”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腰痛):“(东)腰脊如痓:涌泉、阴谷、京骨、行间。”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脊痛脊强):“(玉)脊膂并腰疼:人中(口含水突处,针入三分,略向上些,但泻无补,留三呼)、委中(二寸半,忌灸,又于四畔紫脉上去血,如藤块者不可出血,出血,血不止,令人夭)、三里(泻)、五枢。”
《医学纲目》(卷二十九·梦遗):“腰脊冷……脾募、曲泉。”
《杨敬斋针灸全书》(下卷):“风痉证,腰脊强:风府、风门、肝俞。”“伤寒腰脊强痛:人中、委中。”[上二条均原出《针灸捷径》(卷之下)]
《针灸大成》(卷三·玉龙歌):“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原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
《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井穴):“足太阳井:人病头项、肩背、腰目疼,脊痛……不已,刺金门五分,灸三壮,不已,刺申脉三分。”“手少阳井……脊间心后疼甚……不已,复刺少阳俞中渚穴。”
《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脊间心后痛相从……阳池、内关。”
《针灸大成》(卷六·手太阴):“尺泽……腰脊强痛。”
《针灸大成》(卷九·治症总要):“第五十九.腰脊强痛:人中、委中……复刺后穴:昆仑、束骨、支沟、阳陵泉。”
《针方六集》(神照集·第二十):“督脉……是病脊强而厥。”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七):“长强……腰偻脊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八):“大杼……脊痛。”“白环俞……腰脊髋骨不利。”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九):“胞肓……脊背引痛伛偻。”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三十一):“然谷……脊臀股内后廉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三十四):“殷门……腰脊、尻、臀、股阴寒痛。”
《针方六集》(兼罗集·第十七):“人中……腰疼脊痛,单泻。”
《类经图翼》(卷七·足太阳):“白环俞……腰脊痛不得坐卧。”“膏肓俞……治背脊痛风劳。”“志室……背脊强。”“京骨……治腰脊痛如折,髀不可曲。”
《类经图翼》(卷七·足少阴):“太溪……腰脊痛……并刺委中、大钟。”
《循经考穴编》(足太阳):“膀胱俞……风劳脊强,腰腿疼痛。”“白环俞……脊膂脚膝强疼不遂。”“意舍……脊膂酸痛。”
《循经考穴编》(足少阳):“风池……脊膂强痛。”
《循经考穴编》(督脉):“腰腧……主一切腰痛,脊膂强疼。”“命门……脊强不能屈伸。”“神道……脊膂强痛。”“《要穴补遗》云:人病脊膂强痛……斯乃督脉起于下极,由尾闾并脊而上行于风府,故生是病,宜刺要穴人中。”“水沟……脊强腰痛。”
[清代及民国前期文献摘录](含同时代外国文献)
《太乙神针》(背面穴道证治):“身柱……脊膂强痛[《育麟益寿万应神针》补:环跳穴、膏肓穴]。”“腰胯脊痛,不能俯仰……针腰俞穴。”
《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肾经原络应刺病……脐下气逆脊背痛。”
《医宗金鉴》(卷八十五·背部主病):“腰俞主治腰脊痛,冷痹强急动作难。”“大肠俞治腰脊疼……先补后泻要分明。”“膀胱俞……更治腰脊强直痛,艾火多添疾自痊。”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七·腰痛):“一儿年十四,痘后腰脊痛不能俯仰,午后潮热,此骨髓枯,少水不胜火,肾气热也,灸昆仑穴、申脉穴各三壮。”
《周氏经络大全》(经络分说·五十):“督脉……实则脊强虚头重。”
《采艾编翼》(卷一·膀胱经综要):“合阳:代委中治腰脊强,引腹痛。”
《针灸内篇》(手少阳三焦经):“中渚……治夹脊后心痛。”
《针灸内篇》(足太阳膀胱络):“五处……脊强。”“大肠[俞]……治腰脊强。”“小肠俞……腰脊疼。”“白环[俞]……治腰腿疼痛。”“神堂……脊强,寒热。”“膈关……治肩背,脊强。”“胞肓……治腰脊疼。”“秩边:治腰脊痛,不能俯仰。”“承扶……腰脊阴股疼痛,痔疾。”“委阳……腰疼,脊强。”“殷门……治腰脊痛,不可俯仰。”“京骨……脊、背、头项强痛。”
《针灸内篇》(足少阴肾经络):“大钟……腰脊疼。”“复溜……主腰脊痛。”
《针灸内篇》(足厥阴肝经络):“章门……宜灸……脊强等症。”
《针灸内篇》(督脉经络):“陶道……脊强,项急。”“神道……治腰脊强。”“[腰]阳关……脊膂强痛。”“腰俞……脊强,不得转侧。”“长强……脊强……泻血俱效。”
《神灸经纶》(卷三·证治本义):“督脉主病,实则脊强。”
《神灸经纶》(卷三·身部证治):“五痉脊强:身柱、大椎、陶道。”
《神灸经纶》(卷四·外科证治):“腹疽……痛甚牵引脊背:箕门。”
《针灸集成》(卷二·积聚):“小腹积聚,腰脊周痹……肾俞以年壮,肺俞、大肠俞、肝俞、太冲各七壮,中泉、独阴、曲池。”
《针灸集成》(卷二·腰背):“腰脊疼痛溺浊:章门百壮,膀胱俞、肾俞、委中、次髎、气海百壮。”
《针灸集成》(卷二·伤寒及瘟疫):“挟脊痛:太冲、内庭、委中、昆仑。”
《刺疔捷法》(治疔歌):“背脊疔属督脉经,尾骶委中百劳灵。”
《针灸秘授全书》(腰痛):“脊痛:独灸中空(肺俞下三寸,又开三寸)。”
《针灸秘授全书》(肾虚肿痛):“连脊而痛:人中、腰俞。”
《针灸简易》(前身针灸要穴图):“委中……治腰脊疼痛。”
《针灸简易》(穴道诊治歌·后身部):“大肠俞……腰脊疼痛便不利,针三泄泻并痢疾。”“膀胱俞居十九椎,各开二寸腰脊疼。”
《针灸简易》(穴道诊治歌·足部):“委中穴住腘中央,腰脊疼痛两脚难,两腿转筋针半寸,此处禁灸足太阳。”
[外国文献]
《针灸则》(七十穴·肩背部):“腰眼……腰脊冷痛。”
《针灸则》(七十穴·手足部):“[足]三里……腰脊强痛。”“委中……腰脊甚痛不可忍者,刺之出血,顿愈。”
《针灸则》(脊痛):“针:肩髃、肩井、曲池;灸:肺俞、脾俞;出血:膏肓。”
[现代文献题录]
(限本节引用者,按首位作者首字的汉语拼音排序)
白伟杰,谭吉林.扬刺、齐刺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6,26(7):495-497.
陈邦国.隔姜灸治疗增生性脊椎炎86例.陕西中医,1997,18(10):469.
陈有国.重刺络放血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江苏中医药,2002,23(7):35.
陈志煌,韦嵩,沈鹰.蛇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外周关节肿痛25例.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274.
杜小正,田永萍,秦晓光.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11.
樊宝华.推拿治疗增生性脊柱炎50例.中国疗养医学,1998,7(6):47.
冯祯根.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20.
高广忠,马小平.穴位埋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临床分析.四川中医,2003,21(5):78-79.
高猛,刘源香.火针并电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17例.山东中医杂志,1997,16(7):310-311.
高增付.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炎21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19.
管遵惠.热针治疗增生性脊椎炎100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杂志,1991,12(2):26.
桂清民,吕传波.激光针刺治疗腰椎增生性脊椎炎120例.中国针灸,2004,24(4):268.
郭艳明.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8例.山西中医,2007,23(2):34.
何庆勇.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06,27(8):43-44.
何树槐.何树槐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76.
何永淮.麝蝥粉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8):33.
侯冬芬.夹脊刺治疗增生性脊柱炎77例.山西中医,1991,7(1):25.
侯文凤.电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增生性脊椎炎1200例.陕西中医,2002,23(1):65.
胡秋生.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9例.中国针灸,2002,22(3):176.
江杰士,李玉智.埋线治疗增生性脊柱炎50例.中国针灸,1994,14(增):56.
蒋向东.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黑龙江中医药,2002,31(3):55.
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37.
金建明,严伟,殷建权.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肥大性脊椎炎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9.
李邦雷,李征.针刀与短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中国针灸,2006,26(7):501.
李国庆,王玉芬,王建军,等.挑刺放血合姜片贴敷治疗增生性脊柱炎.中医外治杂志,2002,11(3):41.
李和平.以痛为输报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针灸临床杂志,2002,18(4):37-38.
李林燕,潘亚英.梁桢医师化脓灸临床验案举隅.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6):41.
李洵.温针及刺络放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3例.针灸临床杂志,2005,21(5):53.
廉南,雷中杰.皮肤针结合体针治疗增生性脊柱炎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02,20(2):73.
刘维,张磊,刘滨,等.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2,22(10):665-666.
陆鸿飞.温针配合推拿治疗增生性脊柱炎78例.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0):10.
伦新,李万瑶,林剑鸣.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四川中医,2000,18(2):41.
罗健,孔令深,黄柳和,等.挑筋法对强直性脊柱炎免疫蛋白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中国针灸,2001,21(1):51-52.
罗健.针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1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5,15(3):13.
牛文民,刘海洋.穴位敷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6例.上海针灸杂志,2000,19(4):47.
戚艳,杨锐.针刺加药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6例疗效分析.针灸临床杂志,2008,24(7):18.
曲宝萍.刮痧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新中医,2001,33(10):49.
师怀堂.师怀堂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94.
石跃,宋晓光,赵欣纪.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6,14(5):56.
万小卫.针灸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2):7.
万学文.针罐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5,25(8):551-552.
王凡星,袁明.针刺拔罐治疗增生性脊柱炎80例.中国针灸,1998,18(8):462.
王凡星,王广思,曹淑芹.针灸拔罐按摩综合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48例.中国针灸,2003,23(9):518.
王秋云.火针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外周关节肿12例.江苏中医药,2005,26(1):20.
王伟.深刺夹脊穴加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椎炎.中国针灸,1997,17(11):691.
徐占英,骆方.针刺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5例.新疆中医药,1996,14(2):19.
余志辉,胡建芳,黄国明,等.挑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9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4,24(6):375-377.
袁其伦.复合针灸法治疗增生性脊柱炎115例报告.针灸临床杂志,1998,14(9):23.
袁志太.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3例.上海针灸杂志,2003,22(6):35.
曾莉.扬刺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湖北中医杂志,2006,28(2):46.
张华,苏鸿波,邹勇.电针治疗增生性脊柱炎.针灸临床杂志,2003,19(4):25.
张杰,玉璐.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中国针灸,2007,27(1):22.
张旸,吕福全. “伏九贴”配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6例.上海针灸杂志,2013,32(2):137-138.
朱少可,祁秀荣.火针为主内服五香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20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7,1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