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恢复发展有30多年的历史,医务社会工作再次被引入医疗行业将近20年。就自己从一名儿科医生走向社会工作,大概也是被社会工作“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所召唤,而真正吸引我的是社会工作鲜明的利他性、缜密的专业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向好、向善,用优势视角来看待人的潜力和发展,用专业技术广泛帮助有困难的人群。我认为社会工作者更能够从深层次、根本上和多维度全面看待问题,社会工作者也更善于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中国已经进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健康中国”伟大梦想的历史阶段,把国际经验运用到本土,发展和规范本土服务已是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完成上海市《医务社会工作基本服务规范》后,我们觉得亟须一本与之配套的手册。写这本书的动力与原因也很简单,想回报,更想回应—回报各级政府部门对医务社会工作事业的支持;回报在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曾经给予鼓励、赞誉和提供发展空间的引路人;回报那些勇于接纳且百般呵护不太熟识的专业和初出茅庐的社工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回报有社会责任感又高瞻远瞩、支持社工发展的智者。想回应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需求,回应那些积极探索本土化医务社工服务的一线社工的期待,回应那些对医务社工服务有所期许的患者和家庭。万千感慨汇作一句话:感恩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付诸辛苦的社会各界。

近20年来,建立第一个医院社会工作部门,建立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专科分会,在医疗系统内获得了第一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颁布第一个规范社工发展地方性文件、第一个人才发展规划等,医务社会工作羽翼日趋丰满。一方面,政府不断出台政策促进和支持医务社工发展;另一方面,社工人才队伍逐渐壮大,深入临床服务镶嵌发展,工作内容贴近需求,团队合作日趋完善。医务社工坚守并实践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无条件接纳、关怀、倾听患者需求,为创建医疗服务品牌、创建和谐医患关系作贡献,朝着健康促进、健康公平、人文关怀和改善全民身心健康的目标前进!

中国社会工作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医务社会工作也踏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我们深刻认识到,与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努力追赶,但绝不照搬;我们要汲取优秀经验,总结本土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理论,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之路;我们努力实践,绝不浮躁,注重内涵,做精做细,力求规范;我们也不可急于求成,毕竟发达国家用了70年的时间将社会工作从“白手起家”发展到“精益求精”。于我们而言,“路虽远,思则近,行则至”,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只要有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正确的方向和管理、不懈的努力和动力,就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衷心感谢主管领导、高校老师和社会各界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倪艳华调研员、付芳老师、何姗姗老师、程明明老师、任益炯博士和医院社工部团队的无私付出!希望这本书的内容对各位读者有所裨益,更期待社工同仁们在实践中对此书给予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季庆英

2020年1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