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焦虑

一、概述

焦虑是人们面对生活中一些重大事件即将来临或可能发生所产生的一种复合情绪反应,可以是某些躯体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所有进行精神治疗的焦虑患者中,25%是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与现实处境不相平行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担心和恐惧,并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出现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等表现。

二、疾病特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焦虑障碍是心因性疾病,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存在着身心两方面的病理过程,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焦虑与躯体性疾病、神经疾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许多躯体疾病可以表现出焦虑,而焦虑也可以躯体化。目前研究认为蓝斑和脑干上部的核团可能为焦虑发病的解剖学基础部位。

(二)临床表现

1.心理症状

患者内心往往处于警觉症状,感到危险马上发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面对危险。患者会出现担忧、紧张、烦躁、害怕、恐惧、不安、着急等情绪反应。

2.躯体症状

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反应性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没有特异性。可以出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各种不适。

3.行为表现

主要是心理痛苦、生理反应的外在表现。行为方面可以出现外显情绪和躯体运动症状,如表情紧张、坐立不安、哭泣、语无伦次等,极度焦虑者还可以出现回避行为。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正确的诊断基于对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的全面采集,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详细观察患者的外表、行为、语言、思维、智力、判断力、社会适应情况和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注意伴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了解原发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量表测定。

鉴别诊断主要是与自主神经疾病、内科疾病伴随焦虑状态相鉴别。

四、治疗

治疗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对症治疗,药物使用可选择三环类药物、苯二氮类药物,但副作用较大,建议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丁螺环酮对广泛性焦虑及其他焦虑性障碍有效,且没有明显的嗜睡、镇静等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门诊治疗。精神专科治疗还包括心理干预治疗。

五、多层次健康管理

(一)居家管理

疾病早期伴发的精神障碍中,焦虑更为常见,当出现以下表现时,患者家属要警惕焦虑的可能性,如紧张不安,惊慌恐惧;反复出现惊恐发作,可伴有濒死感、失控感等;精神运动性不安,常有恐慌的预感,注意力难以集中;伴有躯体不适感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悸、多汗、恶心、腹痛等自主神经亢奋症状。

(二)社区和医院管理

社区管理重点为健康教育。医院管理重在对焦虑的早期识别,常用的医院内焦虑初步筛查工具为“医院焦虑情绪自评表”(表2-5-2)。

表2-5-2 医院焦虑情绪自评表

续表

评分解释:具有焦虑情绪,总评分11分以上说明存在严重的焦虑情绪,需要专科治疗;具有焦虑情绪,总评分8~10分,可提供心理帮助。

患者在患病初期发生焦虑和抑郁非常常见,但患者本人和家属对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状态往往易于忽略,简单地认为是患病后心情不好,不爱说话等等,所以往往是医生早期发现焦虑和抑郁问题。但除了精神科专科医生以外,对于焦虑和抑郁作出准确判断也非易事,我们通常需要精神评定量表来作为筛查工具,这两个量表简单易行,对于认知正常的患者甚至可以独立完成。对于医院和社区医师初步识别抑郁和焦虑患者有很大的帮助。患者评分一旦大于10分,建议转入专科继续进行专业量表检测和评估,进而进行专科治疗。

(齐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