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21世纪初,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低头一族”由青中年延及中老年,颈痛、臂指痛麻为主诉的病患占了骨伤科门诊病例的相当比例,颈椎病患者明显增多。临床另一个新征象是患者的检查结果(如磁共振、CT检查报告等)作为诊治诉求,对被问及“有什么不适?”常答曰“腰突”“硬膜囊受压”等。由此反映与颈腰椎——脊柱有关联的脊柱病症已占骨伤科病例的大部分。对于这些病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法。
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疗效毋庸置疑,然而施术者对病症认识的完整性及手法施术者的个体差异极为悬殊,有的病日已久,施术者手法得当,一诊霍然而愈;有的辗转多处,时日迁延而病痛仍未得解。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医生对病症的了解及与此有关的手法施行、认识上有误区。当前施术者与病者大多以西医学的诊断,甚至以磁共振、CT检查报告结果来归属疾病,殊不知影像学上的诊断与疾病的诊断既相关又不完全相同。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是手法,约90%可由此而缓解症状,但影像学复查在二十几年前认为是“突出”依然,并无改变,近年随着影像学检查更为普遍及远期随访增加,国内外有报道提示某些病例“突出”的影像学改变消失,然而其比例也仅在20%以下,即绝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后虽然症状缓解甚至完全消失,但影像学上并无明显改变。经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有一条是影像学改变,但其前面有一个重要的定语“与临床病症相符合的”,即提示不能仅依影像学改变做出诊断。又如,笼统地说“坐骨神经痛”只是指下肢外后侧疼痛,其产生原因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也可能完全无关,而是腰腿软组织疾病、坐骨神经本身的疾病、下腰椎和骨盆骨骼的疾病(包括炎症、肿瘤)、髋关节退行性疾病、妇科肿瘤等。凡涉及坐骨神经包括其各个皮支、肌支的神经本身疾病、受压或只是受刺激均可产生类同症状(甚至其同时还有一个“突出”,而突出并不引起症状)。这种情况必须经过对局部和全身周密的问诊、体检,再结合影像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做出确切的诊断,而后确定包括手法的全部治疗方案。手法或为主要治疗手段,或只是治疗手段之一,甚至某些疾病不必或不宜手法治疗,方案确定才能施术。本书的“常见病症”篇即以某个部位的疼痛(或其他主症)为纲目,强调要有全局观念,不能由一个症状简单地理解并联系到某个“病”,就施行手法。
本书对基础理论进行简要归纳,重点提示后即推出“评估”篇,从手法可行性、疗效预估方面提出作者的观点和方法。手法是以手为法,手下的感觉明确,即对患者的整体与患病局部、对静止与运动有充分的把握,才能从力度、深度、方向、面与点等方面做到心中了然,施之以法。明确了疗效是手法的目标,有利于把手法的理论与实践提引至更高的层次。
愿更多临床医师从理论与实践上掌握手法、应用手法,让手法医学更好地为保障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终身教授
2018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