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帕金森综合征在中国的认识发展史
从帕金森综合征在中国认识发展历史来看,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自此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类疾病的观察研究和探索发现。汉唐时期出现论述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但是认识层次还比较肤浅,治疗方法和疗效记载散轶于古籍典著。时至金元时期,张从正首先报道了一例——经后人考证为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例,并记载具体的治法和方药。后世对此类疾病的经验累积越来越多,逐渐发展出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各家之言,明清以后,有关本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不断丰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与现代医学逐步接轨和交融贯通,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中医药在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领域取得巨大认识进步和发展,并为世界所关注。
一、现代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我国对帕金森综合征的现代研究起步较晚,现代中医对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没有“颤证”的病名,而以“震掉”“振栗”“颤振”“震振”“颤掉”“头摇”“痉”“痉病”“手足摇动”等描述见于古代文献中。直至1991年11月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制定通过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确定了“颤证”的病名。并明确提出了它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老一辈中医学家把帕金森综合征称之为“震颤麻痹”,王永炎等著名中医学家发表了对震颤麻痹的辨证认识和治疗经验,继之呈不断深入的趋势。
近二十余年来,从文献报道来看,由个案报道到小宗病例,由辨证分型到专方专药,以及针灸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苗头和成绩。结合诸多著名中医专家的经验,现代中医归纳帕金森综合征的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以心、肝、脾、肾四脏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虚证主要以肝肾阴虚和气血两虚为主;实证主要以风、痰、气滞为主。治疗主要从肝、从肾、从风、从痰、从瘀方面论治。具体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虚者宜培补肝肾,滋阴、益气、养血为主;实者当平肝息风,清火化痰,活血通络为主。第7版《中医内科学》教材将颤病分为五种证型:①风阳内动;②痰热风动;③气血亏虚;④阴虚风动;⑤阳气虚衰。在分门别类、提纲挈领的同时,我们心中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单拘泥于某家之言、某版本教材之分,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位、性质、病机、病势等需要用中医基本理论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理论等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而后加以概括,方能得出辨证论治正确的结论。
随着现代中医对帕金森综合征认识的全面和治疗方法的丰富,一系列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大力展开。现代中医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①积累名家经验,众多个案报道见诸报刊,大多是个人传承经验分析和积累。②探索病证规律。运用中医四诊方法将纳入病例进行证型分类,探索规律。临床研究中尤其重视中医特色兼症,包括寒热虚实、饮食二便、情志变化、舌苔脉象等。例如青年人多发痰热动风证,中年人多发气血两虚证,老年人多发肝肾不足证。③挖掘天然药物的潜在干预效果,建立动物实验方法获得较为可靠的实验数据。
二、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综合征的展望
回顾历史,我们欣慰地发现,中医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已经从早期简单的观察描述和不同验方的记载发展到目前以对帕金森综合征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及预后进行全面研究的崭新阶段,并在上述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中医药和针灸研究的进展和突破。目前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有中药治疗、针刺疗法、艾灸疗法、放血疗法、推拿、气功等,通过这些方法,早期患者可以减轻缓解临床症状,减轻非运动症状,而对于中晚期患者而言,辅助以合适的中医疗法,可以起提高疗效,减轻病症所带来的痛苦。
时光荏苒,历史长河滚滚奔流不息,在中华民族繁衍史上,中医药一直肩负着护卫百姓健康、抗争疾病的责任。中医作为一门流传数千年的经验累积总结学科,无论是完整的理论体系,有效的临床实践,还是合理的本草分类,是非常丰富和有价值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平台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挑战是,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经验体系中,帕金森综合征,或者说“颤振”这一病症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帕金森综合征或震颤麻痹的相同病名,根据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可划为“颤病、颤振”范围。传统医学对帕金森病的发现早,但是真正系统性的研究不深入。名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及民间验方整理不足。有关记载可散见于历代医籍中,需要准确地挖掘和发现。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作为独立的学科还很年轻,理论和实践需要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即整理、继承、创新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如何筛选、整合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是研究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帕金森综合征是一个多原因、多种机制参与的难治病,所以开展综合治疗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中风病为例,随着卒中单元模式的引进,中风病从急救到康复已经建立起一套系统而完整的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中医体系与帕金森综合征融合,接受和利用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使中西医真正合而为一,产生杂交的优势,是值得思考的。从思路上讲,西医之病和中医之证结合可能是实现中西医结合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从方法上讲,对目前和未来工作,可以重点聚焦于:①通过古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加大对名老中医及民间经验的整理和继承,挖掘历史经验中的优秀病案病例,最有效地应用于临床;②利用中医对天然药物应用的经验累积成果,在神经保护、免疫炎症调控等方向挖掘更深层次的机制探索,筛选中药的单体和复合体制剂,进一步规范临床试验的流程和方法,研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③培养中医、或中西医帕金森病专病医生,大力发展中医特色亚专科方向;④建立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综合单元疗法,整合天然药物、针灸、外治等多种疗法,对帕金森综合征运动症状,尤其是早期,以及非运动症状,给予综合治疗。发展与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随着我们进一步融入国际运动障碍疾病研究的大舞台之中,不断交流,不断碰撞,利用中医药丰富资源优势,以此为契机,开展原创性药物研究,使得我国运动障碍疾病的水平提升发展,走到世界前列。
(李筱媛 薛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