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前言

自1958年世界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以来,起搏器作为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国内起搏器自70年代开始应用,植入总量逐年增长,特别是近5年发展较快,植入量由2005年的18 000台增至2009年的50 000余台,植入医院达800余家。起搏器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目前起搏器系统不再仅限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应用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也成为相应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随着起搏器、ICD和CRT的新功能不断涌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程度逐步提高,同时伴随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临床适应证和治疗观念进一步更新。

自1987年师从陈新、孙瑞龙教授进入心脏起搏领域以来,已从业20多年,经历了我国起搏事业的发展,深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目前国内起搏器植入量仅为31/百万人,而美国为700/百万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患者达54.4万,而每年我国ICD的植入量仅2 000台左右。因此我希望能更广泛地普及心脏起搏治疗知识,有更多的人投入心脏起搏事业中来,并能在总结既往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一本贴近临床、全面、系统介绍有关起搏器、ICD和CRT知识的参考书籍,以服务于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工心脏起搏事业。现在“华夏英才基金”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国内起搏领域专家们的帮助下得以实现。

本书分为3部分共37章,由30多位理论造诣较深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起搏与电生理学专家和工作在临床、科研第一线的博士生共同撰写,本书从临床实践出发,阐述基本概念,介绍新观点、新知识和新应用,分为起搏器、ICD、CRT三部分撰写。详细阐述了基础知识、适应证、植入技术、并发症及处理、程控和随访、故障识别与处理等;并结合临床需要详述了心脏起搏治疗血流动力学、发生器及电极导线、起搏器的计时周期、起搏系统影像学及电磁干扰等。本书编写中始终贯彻临床和实用的原则,既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阐述,又紧密贴近临床实践,悉心解答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利于读者循序渐进,系统掌握起搏器、ICD及CRT相关知识和手术操作,规范随访和故障的识别及处理。而且文中使用大量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获取的图片、影像等资料,既可作为初学者入门引路,也可供有一定经验的医生和专家随手备查,将在提高起搏器和ICD/CRT应用水平方面助一臂之力。由于本人的学识和经验非常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陈新、王方正等老一辈电生理和起搏专家的关心和鼓励,也得到了张澍、黄德嘉等国内电生理和起搏领域著名专家和同仁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向东编辑,以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林娜、丁立刚、戴研、许轶洲等同仁的帮助。本书在“华夏英才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得以顺利出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华 伟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