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惊心动魄
从账户巨幅缩水到戏剧性翻盘

一旦学会了交易之道,赚取数百万财富其实要比你在懵懂无知时赚到数百美元容易得多。

——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

传奇投资大师

我始终认为,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会得到想要的一切。常言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1997年,我给自己开了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那时的我怀有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希望到32岁,也就是2007年,能够兑现这张支票。我是这么打算的:这10年里,我的年薪大概是50 000美元,我省吃俭用存下每一分钱,再加上每年20%以上的投资收益,我想到32岁应该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在当时看来,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疯狂想法。可做人总要有点野心,不是吗?几周以后,我把那张支票和一些旧的银行票据保存在一起,之后整整15年都没再去管它。直到我创作本书,开始研究一些过去的交易记录时,才偶然发现了这张支票。现在来看,我当时的野心其实并不算大。

“熟悉的股票”让我只赔不赚

我在年少时,对金融并不感兴趣。坦白说,其实我对这个领域一窍不通。但有一点我很确定,那就是我绝对不会进入法律界。我的直系亲属中有7位律师或在律师事务所从事相关工作。一想到无休无止地参加应酬晚宴,没完没了地狂飙法律术语,我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了。那时,我很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只是对自己该做什么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直到进入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埃默里大学后,我才决定将经济学作为主修科目。我是在父亲的指导下做出这个决定的。经过几年的犹豫和反复之后,我终于找到了求索之路。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经济学入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对股市的兴趣与日俱增。我认为,正是因为通过投资股票赚大钱的想法,才使我对金融产生了浓厚兴趣。

按照这门课程的要求,我开始每晚阅读《华尔街日报》。很快,我就喜欢上这份报纸的“金钱与投资”专栏,尤其是每天的“最大涨幅股票”排行榜。长期以来,我一直把股市当成这样一个地方:你把存款放进去,然后看着它们一年年增值。让我不敢相信的是,那些投资“热门”公司的人一天之内就能赚取100%甚至更多收益。如果能在行情启动之前就把这些高收益股票找出来,不就可以通过股市赚取高额回报吗?对我而言,这其中的含义是不可思议的。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根据《华尔街日报》提供的信息进行“模拟交易”(只记录交易行为,不投入真实资金)。那时互联网并未普及,我每天都会重点关注报纸上我认为行情会发生逆转的股票。按照彼得·林奇的投资方法,我一般会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公司的股票:可口可乐、达美航空、耐克以及一些汽车公司和快餐连锁店。我非常喜欢“波士顿烤鸡”和“热带烤鸡”这两家连锁店,每周都会光顾好几次。因此,在我看来,它们肯定是当仁不让的“大赢家”股票。

时间一天天过去,可我却发现我的模拟交易表现简直一无是处。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具备战胜市场的能力。意想不到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开始明白,要想在股市中成功,唯一的方式就是购买你不熟悉的股票,而不是与之相反。在后文中我们将会就此进行论述。

就在我继续通过模拟交易自娱自乐时,我结识了一位在美林证券实习的同学。他跟我说,他知道一家处于发展期的生物公司,这家公司有一种可以“治疗失明”的药物。遗憾的是,很多年后我已经记不起这家公司的名字。这位新朋友还暗示我说,该公司的药物几周之内就会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文,最终会成为一家市值10亿美元的公司。

他还预测,一旦该药获批的新闻发布,这家公司的股票就会如坐火箭一般从每股0.2美元飙升至每股10~15美元。好吧,这辈子我从未如此兴奋过。我及时对这位新朋友表达了谢意,然后开车直奔最近的经纪公司,用2 000美元存款开立了一个股票交易账户。扣除可恶的75美元佣金后,我把剩余的钱全部购买该公司的股票。我就指望着这只股票发财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接下来的几周里,这家生物公司的股票一直在缓慢下跌。于是,我拿起电话打给那位在美林证券实习的“大人物”,问他是否有什么消息要告诉我。他再次向我保证一切正常。就像任何一位优秀的股票经纪人一样,他让我放心继续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因为一切都会变好的。

又过了几个月,股价一路下行,我手上的这些低价股还在继续缩水。终于有一天,我等来重大消息,该公司的药品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拒批了!我非常肯定该股票已经反弹无望了。这条消息一经爆出,这家公司的股价就会一落千丈,一夜之间就变得分文不值了。就因为轻信了这条平生第一次获得的所谓“可靠情报”,我把所有积蓄都砸在这家该死的生物公司上了!我承认自己失败了,于是我关闭了账户。

两年后,我大学毕业,来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在一家小型科技企业当了一名实习生。我负责将公司的股票从温哥华证券交易所转至纳斯达克上市(你没听错!)。在那里工作几个星期后,我对这家公司的技术着迷了,这是一种为全球公共事业提供天然气和水流监测的设备。每个聪明的CEO都是同样口吻:老板说公司前景一片光明。他告诉我,这家公司的股票每股现值只有0.3美元,将会是长线投资者的首选。

我的同事似乎也都相信公司前景一片大好。在喝了一杯酷爱饮料后,我决定与同事一起杀入股市。不知怎么的,那天晚上我成功地说服了生性多疑的父亲,让他借给我3 000美元购买我们公司的股票。或许,他在想为了让我知道低价股不过是失败者的游戏,花上3 000美元买个教训也不算多。我在一家加拿大经纪公司开立了股票账户。开始那几天,我因为持有1 000股自己供职公司的股票而骄傲不已。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在公司待的时间越久,股票跌得越厉害。难道股票的下跌与我的工作表现有关?我开始注意到,公司的CEO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融资上,而不是扩展业务上。有时候,他还会试着安抚我的情绪,说这仍然是一只值得长线持有的好股票。我这个倒霉的实习生再一次相信了他那极具蛊惑力的销售说辞。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眼看着股价一路下滑,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买入并侥幸盼涨”的心态。至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事则几乎毫无进展。试想,纳斯达克这样的全国性市场怎么会接纳一只来自温哥华的垃圾股呢?

再后来的几个月,我一直在关注其他的商业投机事业,完全忘掉了这只股票。大概又过了一年多,我才注意到这只股票已经被停牌了。要说还有什么值得我略感庆幸的,那就是我无需为抛售股票而支付高额的佣金。我又一次变得不名一文了。幸运的是,我终于从中获得了教训:投资低价股就是在玩一场注定会输的游戏。游戏的最终比分是:市场先生得2分,杰西·斯泰恩得0分。

1998年,我回到亚特兰大,开了一家为学生服务的洗衣房。那时,距离史上最强的汽车股行情启动不过几个月。股市的狂热令我欲罢不能,CNBC也成了人们“必看”的频道,于是我决定重返股市。我用做生意积攒下来的10 000美元在一家线上经纪公司开了一个账户。

我再次听从了彼得·林奇的建议:只买你最熟悉的股票。在那些日子里,我不仅每天都要使用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美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一——译者注),还通过电子邮件订阅了该公司每周一期的“初学者工具包”。几乎就在同一时期,CNBC屏幕下方全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的AOL的股票代码也把我搞得神魂颠倒。我决定再冒一次险,买入美国在线的股票。取得一些初步的成功后,我认为此刻加入这一席卷全国的狂潮中才是明智之举,我要像上百万的其他投资者那样,成为一名真正的“日内交易者”。

这就像2005年南佛罗里达州的地产经纪人一样,在那时的亚特兰大,似乎人人都变成了真正的“日内交易者”。总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根本无心打理洗衣房的生意,从周一到周五,我整天坐在电脑屏幕前,试图预测当天的市场走势。

为了放大投资收益,我发现只需轻按一个按钮,居然就能神奇地从我的经纪公司那里借钱进行“杠杆交易”。利用保证金账户似乎是一个赚大钱的稳妥方法。后来,我开始针对AOL、AMZN、EBAY、CMGI、MSFT和其他一些互联网高价股进行杠杆操作。这些股票的当日波幅让人兴奋不已。这种赚钱赚到上瘾的感觉是我以前从未经历过的。看来,人人都可以像我一样赚钱嘛,这也太容易了。但是,这一切都停留在了1998年的秋天,那一年,亚洲金融危机汹涌袭来,犹如千千万万从天而降的砖头。短短6周的时间里,纳斯达克指数大跌37%,而大多数互联网泡沫股的跌幅都在50%~70%。为了挽回损失,我不断追加保证金,不过数周时间,我发现自己又一次被股市干掉了。眨眼之间,我想要做全职日内交易者的愿望就这么破灭了。我再一次一无所有了。这让我深受打击,而这次的比分是0∶3。我发誓再也不玩股票了。我认为股市就是一个人为操纵的市场,普通投资者进去只会输钱。我重新开始打理我的洗衣房生意。

接下来的3年,我彻底远离了股市。即使与史上最大的上涨行情失之交臂,我也从未想过再次入场。这期间,我结束了洗衣房生意,重返校园攻读商业管理硕士学位。为了维持生活开销,我在一家代客泊车公司担任经理。我二十多岁,重返校园读书,同时还赚了一些钱。晚上,我与同学和同事一起度过,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生活总是循环往复的,这样的好日子在2001年12月12日戛然而止。

在一场怪病中“偶遇”超级股

在2001年12月的一个早晨,我从一种急性意识混乱或者说是“脑雾”般的状态中醒来。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我发现自己在处理信息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一夜之间,我的认知能力就莫名其妙地丧失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身体和精神接连不断地发生状况。

在这段痛苦煎熬岁月的初期,我的右大腿开始出现抽搐症状,一直持续了数周。之后,我的下背部肌肉又开始出现剧烈颤动,那种感觉与手持电动按摩器非常相似。更糟糕的是,我还发现自己很难保持身体平衡,以至于我根本没办法处理日常事务,就连数钱或把钥匙插进锁眼这种非常简单的动作,都成为了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突然之间,以前做起来毫不费力的事情,现在却需要反复尝试几次甚至十几次才能完成。

同时,发表演讲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所以我几乎完全停止了演讲活动。更令人绝望的是,哪怕洗个澡都会让我感到疲惫不堪,起码要瘫倒在床上至少15分钟才能恢复元气。我的身体系统一个个都停止运转了,生活也在我眼前迅速瓦解。我觉得自己仿佛被一列加速行驶的货运列车撞了个人仰马翻。

在这备受煎熬的时期里,最让我深感不安的是,我无法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我根本听不懂教授在讲什么,只能绝望无助地呆坐在教室里。我甚至连最简单的电视节目都看不明白。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老友记》的傍晚:我完全跟不上剧情。那一刻,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就在试着整理支离破碎的思绪时,我想起了去年夏天的几个月里,我的左眼视力出了问题。这跟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有关系吗?除了偶尔的感冒或流感外,我几乎从未得过什么大病。我当时只有26岁啊,为什么这种事情要发生在我身上?我对此感到非常震惊。我能想到的唯一原因就是我患有早期脑中风。

接下来的几周,我都是在急诊室和治疗室里度过的。医生对我进行了详细检查。最终的诊断结论是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译者注)。就像大多数多发性硬化症病人一样,经过持续数周的检查后,还是没得出什么结论。我认为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仅用“害怕”一词,根本无法描述我当时的恐惧心理。

2002年2月的第二周的一个晚上,我坐着聆听乔治·温斯顿的音乐。突然,那种“理解”“聆听”和“感受”的能力又回来了。两个月来,我备受那些可怕症状的折磨,这还是第一次出现状况改善。在此之前,我像囚徒一样离群索居,在浓雾中困顿了很久;现在,我的认知力终于有了一点改善,这让我兴奋不已。接下来的几天,我的症状慢慢减轻了。两周后,我的健康状况大约恢复了80%。

后来,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偶尔还会有一两种症状冒出来困扰我一段时间,但它们已经没有多少破坏力了。好消息是,10年后,我完全康复了。在本书第5章中,你将会看到,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想尽了一切办法。

人们常说“乌云背后总有一线光明”。在健康危机爆发的那段日子里,我花了大量时间搜寻有关多发性硬化症的信息。两个月来,我已经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对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疾病的现有药物和疗法了如指掌。但很快我就发现,当时市场上大部分治疗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症病人起不了多少作用。我用了几天时间在留言板上搜索该病症的相关信息,希望能找到一种可能有效的疗法。

我发现,有几种药物对该病的症状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但它们并不能降低发病次数或减轻该病对大脑的损伤。我还发现,即使市场上几乎买不到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特效药,人们每年还是愿意投入数亿金钱买药。我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原因:这种疾病的破坏力非常强,因此,哪怕只是稍微改善一下症状,遭受该病折磨的患者也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于是,我暗自思索:既然罹患这种可怕疾病的患者愿意为那些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药品花费上亿美元,那么如果研制出一种特效药,其市场将是巨大的。发明这种药物的人将会完胜,一夜之间成为整个市场的主导者。如此一来,他就拥有了定价权,完全可以开出天价。

经过我的调查,有一种药物在病友聊天室中一次次地爆出高价。人们认为,在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该药物可将多发性硬化症对大脑的损伤减少90%。很显然,这种药物不仅可以明显减轻症状,还能显著降低发病的次数。我想,这种神奇的药物绝对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福音。这种超级药物就是Antegren。一家名为Elan制药的爱尔兰药品公司正在针对该药开展临床试验。

在病情稳定后的几个月里,我开始针对该药物及其制药公司展开全面研究。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过去几个月里,Elan制药的股价从63美元跌到只有1美元。由于另一家制药公司遭受挫折以及与“表外交易”(Off Balance Sheet Transactions,即资产负债表外交易,指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交易。这些交易所产生的利润或者风险不计入资产负债表里,不能真实反映这些交易的收益或风险。——译者注)有关的会计违规,致使Elan制药的股票遭受巨大冲击。

请允许我说点题外话。在与这种疾病斗争了两个月后,我居然具备了一种敏锐的能力,能够在趋势还不明朗之前就在大脑中勾画出未来市场的详细走势图。不要问我是怎么办到的,也不要探究其中的原因,因为我也不知道。过去,我对股价图和技术分析一直不以为然,但自从走出疾病的阴霾后,我就突然被这些股价走势图深深迷住了。它们成了我继续前进的方向。

在分析了Elan制药(ELN)的股价图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只股票将会经历一个强劲的“筑底”阶段(巩固或盘整期),随后便会推动股价不断创出新高。接下来的10年里,每当我看到一只新股票的股价图,就会充分运用这种“第六感”判断。这种潜意识使我避免了对技术指标进行过度分析,而这些技术指标只会让我陷入更深的混乱。我还发现,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不止我一个。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很多交易者都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出这种能力。

现在言归正传。假如像某些公开数据显示的那样,Elan制药的Antegren只有20%的有效性,那么我坚信,该药将会占据市场,且每年可获得超过50亿美元的高额销售收入。由于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十分严重,我认为,就算服用该药产生的副作用很大,也无法阻止Antegren进入市场。

与此同时,分析师对于这种药的成功概率还怀有很深的疑虑。他们怀疑该药能否打通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要想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PDA——译者注)的批准还需要花大把钱。不少分析师认为Antegren取得成功的概率不到50%。我完全不同意他们的评估。回头想想患病期间的经历,我打心底里认为,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这种神奇的药物进入市场。

我发现自己对这只市价1.25美元,总市值5亿美元(远远大于一只低价股的市值)的股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很确信这家公司生产的一种药物最终会带来5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通过计算,我发现这种药物的毛利润率90%以上,也就是说,年利润将稳超40亿美元。总之,除去其他有可能正在研发中的重磅新药,我认为Elan制药公司的市值最终会达到800亿美元,这将是其当时5亿美元总市值的160倍!

在当时看来,这种预测似乎是完全不合常理的,是可笑的。可就在几个月前,该股票的价格是现在价格的30倍。既然如此,为什么它不能再次回到原来的价位呢?为了搞定一些事情,Elan制药的CEO不久前在爱尔兰提出,他们将在公开市场上买入价值几十万美元的公司股票。

我关注的这只高潜力股票,上涨概率在80%~160%,而下跌概率只有1%。就是说,风险回报比对我来说非常有利。于是,在远离了市场并经过4年的休整后,我拿出了22 000美元存款(瞧我多么勤俭啊),于2002年10月以1.25美元的市价全仓买入Elan制药的股票。

接下来的3个月里,我充满敬意地看着股价从1.25美元飙升至4.5美元。我的22 000美元的初始投资一下子升值到80 000美元左右。27岁的我第一次在市场中品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但据我估算,这只是个开始。

市场之神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两个月后,Elan制药公司宣布Antegren遭遇挫折。我惊恐地眼睁睁看着股票狂跌近60%。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在这场与股市的对决中,比分为0∶4。

因为我并未做杠杆交易(利用小额的资金来进行数倍于原始金额的投资,以期望获取相对投资标的物波动的数倍收益率,或者亏损。——译者注),我的股票还有35 000美元的市值(是的,尽管经历了这么多事,我多少还是赚了点)。当时,我正忙着写论文,也就由他去了。

自从Antegren宣布遭遇挫折那天起,在随后的10周内,Elan制药的股票都没有以下跌收盘。Elan公司又启动了一轮狂涨,从2.25美元狂飙至9美元。后来,我将账户转到了宏达理财公司,又经过多次增仓交易和保证金买入后,我的35 000美元在10周内变成了165 000美元。多亏了Elan制药,在我这个年龄段的投资者中,我的净收益目前是最高的。我28岁的生日就快到了,我有点迫不及待地想和朋友分享赢得这笔财富的快乐。

2003年6月26日,也就是28岁生日的那个早上,我打开电脑,打算看看这天有什么刺激的事情可做。在浏览一个金融网站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条关于Elan制药公司的重要新闻。该公司声称,他们在参加Antegeren临床试验的患者中发现少数人出现了致命的颅内感染症状。很显然,这对公司股票和我而言都不是好消息。由于当时该公司的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这种药物的表现,这个消息一出,公司股票当天就以大跌收盘。

由于我还运用了杠杆,这个生日过得简直惨不忍睹。几周以前,股价还站在高点,而现在,我的账户马上就从165 000美元大幅缩水至36 000美元。我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我无法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在我身上再次发生,而且还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又一次遭受了打击。那天早上,在这种一蹶不振的情绪中,我卖掉了全部股票。我几乎把赚来的钱全部吐了回去。现在的比分是0∶5。

在这里说句题外话:Elan制药公司最终与Biogen合作,共同致力于Antegren的推广。该药现在的名字是“那他珠单抗”(Tysabri)。这种药物现在已经上市销售,分析师预测,到2016年,该药的年销售额将达到30亿美元。自我那天以5美元的价格卖掉股票后,Elan制药的股价在随后的12个月中稳步上涨到了30美元。

哈!又一只大牛股……

经过这次挫折后,虽然我感到有些茫然,但这种亲身经历让我明白,只要做了适当的研究,要在短期内赚到相应的财富是完全有可能的。很显然,正是由于我对自身疾病的恐惧,才“偶然”发现了Elan制药公司。我知道,今后通过类似的方式发现大赢家股是非常困难的。

鉴于我的3次生物科技股投资经历均失败告终,我决定将关注点转移到其他风险更小的行业。这时,一个令我彻夜难眠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到底有没有一种让我们可以提前找出超级赢家股的可靠方法呢?浅尝成功的滋味后,我的内心燃起一股激情,这股激情将一直持续到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从Elan制药公司的打击中恢复后,找出发现下一只大牛股的方法成为我唯一的使命。我终于找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从那时起,我要尽己所能地做一个最优秀的投资者。我要超越所有人。我阅读了能够找到的有关投资和交易的所有资料。为了获得投资的智慧,我白天泡在图书馆,晚上上网浏览各大财经网站。

我认真阅读了一系列经典的投资著作,例如尼古拉斯·达瓦斯(Nicolas Darvas)的《我如何在股市赚了200万》(How I made $2,000,000 in the Stock Market)、埃德温·勒菲弗(Edwin Lefevre)的《股票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杰克·施瓦格(Jack Schwager)的《金融怪杰》(Stock Market Wizards)、伯顿·马尔基尔(Burton Malkiel)的《漫步华尔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威廉·欧奈尔(William O’Neil)的《股票买卖原则》(The Successful Investor)等。欧奈尔的《股票买卖原则》一书让我最为受益。他的方法看上去非常简单,这本书让我们能够在还未启动大行情之前就找出大部分超级热门股。

几年以前,我在南非开普敦参加“环球航海游学计划”期间,偶然读到了安东尼·罗宾的《激发无限潜能》(Unlimited Power)一书。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人类具有神奇的模仿能力。罗宾声称,为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成功,你必须模仿别人做得最好的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出自己圈子中那些最成功的人士,并以他们为榜样,铸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我决定接受罗宾的建议,开始寻找市场中最优秀的交易者。说得更具体一些,我打算找到那些精通欧奈尔投资原则的人。

我试图通过互联网找到业内最优秀的交易者。通过广泛撒网,最开始我获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最后,我歪打正着地偶遇了一座金矿——我找到了我的投资导师。在本书的第5章中,我将会详细讲述这些投资者的故事。回头来看,那段紧张的自学时光永远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掌握的新知识和投资前辈的教导的基础上,我列出了一份详细的选股标准清单。之后,我又将其与我认为“值得投资”的股票的具体走势图相结合。我告诉自己,我只关注能够同时满足技术面和基本面的最高标准的股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投资了几只能够满足我列出的大部分标准的股票。不过,这里没有太多值得讲述的,直到有一天……

2003年12月末,我在翻阅一批新的图表时,注意到一张以前从未见过的股票走势图。这只股票的价格从一年前的20美元一路下滑至0.25美元。在0.25美元附近触底后,又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单边“筑底”。之后一旦突破底部,立刻暴涨至0.75美元,并在该价位横盘整理了几周。

随后,股价进一步上涨到1.5美元,并在该点位复制了前一阶段的走势,最终在此价格上下维持了一段时间。每一周期都是围绕着1.5美元、2.5美元和不到4美元的价位上下震荡。这只股票的表现完全符合我的完美“阶梯”形态(有关该形态的案例请参阅第12章)。这是我见过的最强劲的走势图。发行这只股票的公司名为TRM公司(股票代码:TRMM)。

接下来,我对TRMM的基本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结果却被自己的研究难住了。首先,引起我关注的是,与一年前的同期亏损相比,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每股收益为0.16美元。进一步阅读该公司数百页的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的年报(10K表)或季报(10Q表)后,我越来越确信,这是一家会持续盈利的公司。

我的预测是,从第二或第三季度开始,TRM公司的季度每股收益将达到0.3美元。但更让我震惊的是,实际上该公司的每位高管都在公开市场上回购自家公司的股票,而且股价还在上涨。看起来,似乎每隔几天就会有新的内部人士购买股票的记录。这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情形。

这只市价4美元的股票有着完美的走势图做支撑。因此,我预测,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内,每股股价有可能达到24~36美元。

我的研究到此为止,接下来的两周里我分批买入了该公司的股票。我十分看好它的风险回报比,因此在买入时没有任何担忧和犹豫。我对这家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生产ATM机和复印机的公司充满了期待,认为它必将成为一匹引起市场轰动的黑马。当其股价攀升至5美元的门槛后,我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于是我开启了保证金交易。

后来的两份收益报告证明了我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接下来的两个季度,TRM公司公布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2美元和0.31美元。在股价走高的过程中,每一轮回调时我都会投入更多资金做保证金交易。这只股票还在继续沿着预期的趋势通道上涨,其走势几乎与前期底部呈45度夹角。又过了几个月,该股开始突破上升通道,走出了一个抛物线的图形(斜度更大,几乎垂直的走势),一举将股价拉高到27美元之上。

于是,在7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的初始账户资金从46 000美元涨至超过800 000美元。这是对我自学和研究的最大回报。

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该股票抛物线式的上涨让投资者陷入了疯狂状态。虽然股价已经达到了目标价位,但我的总体感觉是这家公司未来的前景只会更好。雅虎留言板上的一致共识(这绝对是个肮脏的字眼)是该股票几个月后将会涨至60美元。那时,投资者的情绪绝对可以用欢呼雀跃来形容。每天都好似一场欢乐的派对。

今天,我对目标价位、股市狂喜情绪和抛物线走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没有人比我更加清楚疯狂的抛物线走势后紧跟着什么。然而,那时的我对这些概念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用一张挂着灿烂笑容的脸去迎接一波波兴奋与激动的情绪狂潮。

当这只股票突破27美元后,我就飞到洛杉矶与家人团聚去了。你可以想象,TRMM经历了如此疯狂的上涨后,我完全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比来一个赌城假期更合适的了。

2004年5月17日,假期的第二天,我醒来时看到TRMM被大量抛售,股价狂跌。之前是垂直上行,现在却是场面同样壮观的崩盘式下挫,这情形像极了过去老拉斯维加斯酒店的经营状况。我坐在酒店房间里被这巨大的打击震懵了,只好被迫以不利的价格平掉了大部分头寸。由于我使用杠杆不当,我账户中的800 000美元在一天时间里就只剩下可怜的150 000美元了。职业生涯遭遇如此大的挫折,完全毁掉了我剩下的假期。

如果你还记得那场与市场先生之间的比赛的话,此刻在与市场先生的正常竞争中,比分是0∶6。随着职业生涯的累积,我所操作的投资组合的飙升幅度也是一次高过一次,但不幸的是,随后到来的崩盘规模也越来越壮观。

尽管又经历了一次损失,此时的我也对哪些股票会带来最大的回报有了更加直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了十足信心。和过去一样,我再次选择远离市场,用了几周时间反思和重新部署。我深深地知道,我一定会重新振作起来,再次踏上我的复仇之旅。

让股票涨一会儿

从2004年5月那个黑暗的日子走出来后,我继续把精力放在寻找发现未来超级牛股的规律上。接下来的两年里,我除了睡觉以外的全部时间几乎都是在电脑屏幕前度过的。我连续数周每周工作90个小时,找出了市场中大部分超级牛股。TRMM崩盘后的20个月,我开始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赛跑。

回报来得绝不容易,一路走来,我承受了数次账户严重缩水。尽管挫折重重,我的个人投资组合市值从152 000美元(2004年6月)飙升至267 000美元(2004年10月),再到586 000美元(2004年12月),123 000 000美元(2005年2月),213 000 000美元(2005年5月),446 000 000美元(2005年7月),580 000 000美元(2005年9月),直至2006年1月达到680 000 000美元。在此期间,我没有任何其他的收入来源。你可以想象,这绝对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时光。

于我而言,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当账户金额历史性地突破百万美元大关时,我抵制住了每一次卖出股票的本能诱惑,或者说自满的情绪。要把持住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如今,我对“让股票涨一会儿”这句话有了切身的体会。这种体会对于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必须培育出极大的自信。

2006年的一天,我第一次踏进新会计师位于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办公室,我至今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短暂的寒暄过后,他告诉我,由于很多高净值资产人士都在找他提供服务,因此建议我如果要找一位助手的话,更有意义的做法是去布洛克税务公司这类收费不太贵的全国性公司。

听完他的介绍,我拿出了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我永远都忘不了他在翻阅几张报表之后的反应。他抬起头,大叫一声:“你不是在耍我吧?!”然后马上起身去把办公室的门关上。他满怀热情地说:“我从未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业绩表现。”后面的事就不用说了,他同意接纳我为他的客户。

对我而言,金钱意味着时间、自由和成就感。尽管战胜市场始终是我的原始动力,但自从我有了这一动力后就从未在金钱方面抱怨过。如今,而立之年的我坐拥数百万可自由支配的流动资产,也没有其他额外的开支。

我想,现在是时候为那些曾经的付出和努力奖励一下自己和其他人了。我账户上的巨款足够我实现那些曾经的梦想。我买得起儿时迷恋的汽车、有能力支付高昂的直升机驾驶员培训费用、能够买下梦想中的豪宅,还可以周游世界、分享美食、投身慈善或偶尔发表一两场励志演说。接下来的两年里,我继续享受着发现未来热门股的快感,但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充分享受成功和多彩的生活。

尽管如此,说实话,金钱丝毫没有改变我的“购物”观。到今天为止,我去商场购物的频率始终保持在每一两年一次,这已经是我所能忍受的极限。就我个人而言,我再也想不到比购物更讨厌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了。我一直穿着那件20世纪90年代购买的“老海军”牌衣服,而且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黑色2008

现在,让我们倒退到2008年。是的,就是2008年。这一年,我经历了与女友漫长而痛苦的分手过程。同时作为一个局外人,看着全球股市一片惨跌。我推测少数具备债务偿还能力的交易者有可能捡到一些低价股,并最终大赚一笔。在寻找有利的风险回报比过程中,我每天都紧盯着几十个久经考验的指标,以便抓住必将到来的快速回涨趋势。几周后,无论从技术指标还是市场情绪来看,市场很明显已经来到了超卖的历史最高点,也是最佳买入点。

我监测的每个指标似乎都在告诉我,现在重返市场是很安全的。超卖局面的本质表明,均值回归带来的反弹回升会在数日内将价格拉高15%~20%。作为一贯谨慎的冒险家,在我重返市场时,暂时并未采用屡试不爽的“面包和黄油”超级热门股策略。这是一个对赌市场反弹的大胆尝试。考虑到历史上已经发生的全球股市大跌,这次的我走得更远。

为了最大化利用杠杆,我买进了看涨期权和3倍杠杆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s)。考虑到我持有产品的复合回报效益,如果股市反弹20%,我的投资组合将上涨2~3倍。我坚信历史会不可避免地重演,在我入场后的几天内,市场必将爆发恶性反弹。我相信这将是又一笔能够证明我投资生涯的决定性交易;借助这笔交易,我的资产净值将会朝着9位数的目标迈进。这一次,我已经准备好背水一战。我对自己有着十足的把握。

接下来的几天,我闭门不出。为了紧跟这一波交易,我放弃了自己制定的所有交易法则。正如每个苦苦熬过2008年的人所知道的那样,我错了,大错特错!由于买入了看涨期权,还采用了杠杆交易,我的资产缩水了75%。短短几天时间里,我就损失了好几百万美元。我辛苦积累下来了数百万美元就这样毁于一旦。我犯了几个致命错误:过度杠杆化、利用期权交易、购买还处于下跌通道的股票、做整体市场交易、不设止损点等。

在此之前,我的制胜秘诀就是发掘别人还未注意到的、被内部人士买进推高的超级强势股。我是否被那次的情感波澜左右了判断力?或者我变得过于贪心了?谁也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的是,正因为我违背了规则,因此这一次的惩罚对我来说是罪有应得。

“迷你退休”是为了东山再起

受到蒂莫西·菲利斯(Timothy Ferriss)的《每周工作4小时》(The 4 Hour Workweek)一书的启发,经历这次溃败后,我认为现在正是时候开始着手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迷你退休”了。与以前被我视为自我奖励或自我恢复的假期相比,这次的空档期持续的时间要长很多。

当时,随着我们进入“大萧条2.0版”的第一阶段,人们得出一个普遍共识:世界正处于分崩离析之中。于是我认为,如果要远离市场较长一段时间,现在显然正是时候。

我并未作过多打算,就关闭了交易账户,并将所有财产都存入了亚特兰大的一个10×10英寸(1英寸=2.54厘米)的保险柜中。

慢慢放下我的一些个人责任后,我开始了这段义无反顾的旅程。在33岁的年纪,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我停下脚步。现在我宣布正式“迷你退休”。

带着5件衬衫、2条长裤、2双鞋、2条短裤、7条平角短裤、1台iPod、1台笔记本电脑以及可以勉强塞入小背包的一堆书籍,我离开美国,踏上了一段没有事先计划的旅途。在接下来的三年半时间里,我的足迹踏遍了老挝、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智利、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泰国、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我去过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的23个。甚至回到美国后,我还在两次野营时去了加拿大和美国的30个州。

这是一次很有必要的自我发现之旅。我扔掉了手表,抛弃了电视,却阅读了几十本有关人类行为的书籍(没有一本关于交易的书籍,我将在后文中就此作出解释)。我还研习了佛教,参加了两次半程马拉松比赛。我在老挝品尝了“猫屎咖啡”,在丛林和海滩睡觉,还碰到了一些世界顶级的电脑黑客,经历了4次不靠谱的笔记本电脑崩溃事件。我甚至还曾在中国成都的世界大型交易会上推销哈萨克斯坦生产的巧克力。

旅行期间,我在厄瓜多尔被人持刀绑架过,在泰国骑行单车时被人偷了850美元,还曾骑着摩托车横穿印度尼西亚,连续几个月没洗热水澡,在哥伦比亚南部的一间简陋小屋中被警察殴打。我在泰国品尝了“快乐沙冰”,看到有人屠杀小狗,攀登过数座高度在2 438~3 658米(8 000~12 000英尺)的山峰,一个耍无赖的巴士司机还拿走了我全部家当,抛下我独自离去。我甚至还和一群母鸡、公鸡以及猪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些小村庄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可以老实地说,在我所遇到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身上,满足感和幸福感都远远超过大多数美国人。我发现了一个幸福的公式:简单的生活方式+无负债+独立的群体+阳光+亲密的家庭+每日与自然相处=一张灿烂无比的笑脸。

直到一次返程回美国的航班起飞的4天前,我才突然意识到我恐怕回不去了。翻阅了整本护照之后,我发现已经没有地方供我再办理一次出境签证了。接下来的3天里,我和美国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使馆以及那里的工作人员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作为最好的官僚机构的又一个证明,只是为我的护照增加几张签证页这么简单的流程却变成了持续数日的惨败经历。幸运的是,最后一切还是搞定了,我终于可以回国了。

“迷你退休”的最后一年,我飞行了大约78 000英里(1英里=1.61公里),自驾里程16 000英里。我在火车上度过了大约200小时,在汽车上度过了300小时,还在摩托车上度过了无数个小时。虽然“退休”假期里我很少交易,但却时刻紧跟市场动向。我经常给家人和朋友发送有关市场最新信息的邮件,或者直接在公开的股票论坛发帖子。尽管我与市场保持着心理和物理上的距离,我还是认为自己绝对没有失去对投资的感觉和热情。

在这段时间里,我就市场中偶尔出现的特殊情况发出了数十封电子邮件——多数是预测行业市场或整体市场拐点的警告信息。在这个空档期我不想受到交易的诱惑,因此大部分时间我都尽量不去寻找超级强势股。我主要关注全球市场、板块和主题。

虽然没有任何个人收益,但我确实非常享受这种构思和发表市场评论的过程。这让我能够与市场和交易行业人士保持联系。令人惊讶的是,与以前的交易行为相比,写作这些最新评论带给我更大的满足感。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段远离家人、朋友、市场和祖国的时光是很有必要的,它让我获得了一个新视角,让我能够看清什么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这段旅程是我一生中仅有的反思和成长时光。它让我尽量将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感恩、友谊、家人、幸福和健康。

当我意识到交易以外的生活如此重要后,我会有意识地选择打破常规的生活,时时刻刻保持创造的激情。我会永不停止地学习,并在自我加压与自我约束中提升我的思想境界,享受当下的生活和每一个行动。最重要的是,现在我明白了,我不可能拥有无限的时间。正因如此,我才要尝试少有人走的旅途。结束“退休”之旅后,焕然一新的我再度出山,这时的我拥有十倍的激情和动力。

正规教育可谋生,自我教育可发财

你不可能没有注意到,在整个交易历史中,我频繁地提到“亏损”和“缩水”这两个字眼。我在投资生涯中经历的账户资金巨幅缩水以及随后的戏剧性翻盘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一次次爬出惨败的深渊也是我一次次打破可能性的过程。有人说你被打倒多少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在每次被打倒后都东山再起。假如我在被打败后放弃交易,今天的我很有可能因为这些挫折而选择从事完全不同的职业。如果说我从这些挫折中学到了什么,那么只有一件事:生活中唯一的错误就是用过去的失败来惩罚自己

好在我学会了将亏损看成学习交易的成本之一,而每一次经历都是我磨练手艺的过程。令我欣慰的是,有此经历的并非只有我一人。实际上,我研究过许多伟大投资者都曾有过几次失败的经历。

靠对冲基金致富的亿万富翁约翰·鲍尔森(John Paulson)曾有过资产缩水超50%的经历。在2007年,低价股交易大师蒂莫西·赛克斯(Timothy Sykes)的对冲基金崩盘期间失去了大部分财富。能源股对冲基金巨头托马斯·布恩·皮肯斯(Thomas Boone Pickens)曾说过:“我被打败过三四次。但幸运的是,我并不是什么工商管理硕士,因此我并不知道自己被打败了。”

同样地,世界盈利纪录保持者丹·赞格尔(Dan Zanger)也说过他曾有过“三四次”账户上分文不剩的记录,互联网泡沫时期,在实现破纪录的投资收益后仅一个月,他的财产就缩水50%以上。投资界传奇人物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至少有不下5次将所有财富亏得一干二净的经历。

以“海龟交易法”闻名的柯蒂斯·费思(Curtis Faith)曾经这样说过:“很遗憾,不经历100%的亏损,就不可能像我们海龟交易者一样获得100%的回报。我最惨的一次亏掉了大约70%。我想,很少有人能承受如此巨大的亏损。”

我们几乎可以将巨额财富缩水看成交易完胜的前提条件。尽管困难重重,最成功的交易者也从来不会举手投降——他们的忍耐力决定了他们必将成就伟大。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正如那句老话:“置之死地而后生”。我的个人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曾经不断增加的体重让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十足的废物,而就在此时,一种彻底改变生活方式的内在动力油然而生。没有遭受过陷入低谷的打击,就很难培育出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情感动机。

俗话说:“正规教育教你谋生,自我教育帮你发财。”对于某些世界顶尖的交易者而言,财富的巨幅缩水无疑就是一种宝贵的自我教育。

正如我的许多前辈一样,我独特的交易法则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在我的投资组合陷入低谷之时形成。倘若从未经历过如此极端沉重的情感和财务打击,我绝不可能获得今天的回报。我终于明白,绝不亏损是不可能的。

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经历吗?你最好还是相信这一点。重要的不是从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是找到反击的勇气和动力。

尽管如此,我绝不会向你推荐某个有类似经历的人,哪怕100万年也不会。那些将目标瞄准打破投资收益记录的人,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虽然我依然还在搜寻下一只超级强势股,但目前我所使用的方法是建立在持续降低风险和界定明确的风险回报比范围内的收益最大化基础上的。话虽如此,在降低风险的过程中,我也不会对可能的黑马视而不见。

我的建议是,在限制风险的同时最大化收益。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我利用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归纳出一种具有导向型的投资方法,它将有助于你规避我曾犯过的愚蠢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