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 茅海建
- 1240字
- 2022-04-12 15:53:00
第一章
张之洞之子张权,之侄张检、张彬的京中密信
一、李景铭与《张文襄公家藏手札·家属类》
在数量极其庞大的“张之洞档案”之中,有数以百计的文件涉及戊戌变法,而能让我眼前一亮、怦然心动者,是其中一件精心制作的折册,木板夹封,封面的签条写“张文襄公家藏手札·家属类·石芝所藏”(以下称《张文襄公家藏手札·家属类》)。[1]其中的一些信件透露了戊戌变法中的重要内幕。
正当我为“石芝”其人感到极为困惑时,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的茹静女士向我提供了情况:“石芝”很可能是李景铭,该馆另藏有“李景铭档案”8册,装订样式大体相同,也有3册亦署名“石芝”;其中一册题名已脱落、封套题为《李景铭存清室信札》者,页内有红色铅笔所写字样:“信札共9册,56、4、27萃文斋,共价60·00,总59号”。[2]由此看来,《张文襄公家藏手札·家属类》)原是李景铭所收藏,于1956年4月27日由近代史所图书馆购自于北京琉璃厂旧书店“萃文斋”;又由于该册题签为《张文襄公家藏手札》而从“李景铭档案”中抽出,羼入“张之洞档案”。
李景铭,字石芝,福建闽侯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清末任度支部员外郎;北洋政府时期任财政部赋税司司长、印花税处总办等职。他对清朝历史较为熟悉,著有《三海见闻录》、《闽中会馆志》等书。[3]然他又是从何处搜得这些信札,情况不详。台湾大学历史系李宗侗教授的经历,可能对此会有所帮助。李宗侗曾著文称:
昔在北平,颇喜购名人信札,所积至万余件,带至台者不过数百札耳。此劫余之一也。吾所注意与收藏家不同,收藏家偏重人与字,而吾则重内容,若内容重要,即片简断篇亦所不计。文襄遗物多经后门外估人之手,以其故宅在白米斜街,去诸肆甚近。忆曾购得两木箱,杂有诸人致文襄信札及文襄所批文件与亲笔电稿若干件,现回忆之,皆可谓为至宝矣。[4]
李宗侗为晚清重臣李鸿藻之孙,他从地安门外旧物店收购了两木箱的张之洞遗物,李景铭是否亦是如此?而李宗侗于1935年因故宫盗宝案离开过北京,他的收藏是否另有出让?
《张文襄公家藏手札·家属类》贴有李景铭所写的五张签条:一、“张权,字君立,直隶南皮人,文襄公长子。戊戌进士。户部主事,礼部郎中,四品京堂。”二、“此三纸系杨锐号叔峤所写。”三、“张检,字玉叔,直隶南皮人,文襄公胞侄。庚寅进士,吏部文选司郎中,外放江西饶州府知府,升巡警道,署按察使。”四、“张瑞荫,字兰浦,直隶南皮人。文达公子,官□□道监察御史。”[5]五、“石镇,字叔冶,直隶沧州人。为文襄公内侄,官安徽候补道。”由此看来,李景铭对张家的情况亦有初步的了解。
《张文襄公家藏手札·家属类》共粘贴张之洞家属书信计24件,另有其门生杨锐来信1件。我之所以对其感兴趣,是因为其中的7件,即张之洞之子张权来信4件(1件为全,1件缺一页,2件为残)、侄张检来信1件、侄张彬来信2件(1件稍全,1件为残)。[6]这些密信写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张彬的一残件写于光绪二十一年),皆是向张之洞报告京中的政治情况,涉及戊戌变法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核心机密!
以下逐件介绍张之洞收到的这批密信,并结合“张之洞档案”中亲笔电报,加以背景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