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生平简历1871—1937

1871

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镇附近的泉林村。

1886

被保送到纳尔逊镇高级中学纳尔逊学院五年级读书。

1889

进入坎特伯雷学院学习。

1891

提出《元素的演变》讨论题目,在科学会上热烈讨论。

1892

毕业于坎特伯雷学院,取得学士学位。

1894

第一次用电磁波传递信息,被称作“越过新西兰上空的第一份无线电报”。

1895

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1897

汤姆逊宣布发现电子。在汤姆逊的引导下,卢瑟福的研究目标转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原子物理学。

1898

卢瑟福从铀辐射中发现α射线和β射线。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应聘为麦基尔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

1900

卢瑟福和玛丽结婚,次年生下爱女爱琳·玛丽。

1902

卢瑟福和索迪提出元素蜕变假说,指出原子并不是最小的微粒,它是可以分割的!

1903

进一步研究证实,β射线带负电,实际是一种高速电子束。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1904

出版专著《放射学》。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卢瑟福兰姆弗德勋章。

1907

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教授。

1908

研究证实α粒子就是带两个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因为1903年提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理论,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

在《哲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4

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授予他爵士勋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被迫羁留在澳大利亚。

1915

加入英国海军研究部,负责研究跟踪德国潜艇的声呐技术,以及其他水下仪器。

1918

11月11日,德国战败投降。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

回到剑桥大学出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用α粒子作炮弹轰击原子核,实现了元素的人工转换。

1920

在贝尔克演讲中提出著名的中子假说。

1922

卢瑟福的学生包揽了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双奖,一时成为世界科坛的佳话。

1923

出席不列颠学会年会,担任年会主席。英国电台现场直播了他的致辞,轰动一时。

1925

获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授予新年荣誉勋章。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

1931

被封为“纳尔逊的卢瑟福勋爵”。

1932

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两个年轻研究员成功地使锂原子核一分为二,引起轰动。

1932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937

出版了最后一本书《当代炼金术》。8月21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最后一篇论文。

1937

10月19日在剑桥溘然长逝,终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