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当前跨境支付体系
中国银行体系的清算基础设施主要有3个,大额支付系统主要用于企业之间的大额交易;小额支付系统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的小额支付,如刷卡消费,或者朋友之间转账;超级网银系统主要对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果需要对境外机构进行跨境支付,就需要通过SWIFT系统。
SWIFT又称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是国际银行间的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和美国纽约分别设有交换中心,并为各成员国开设集线中心,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服务。以全球化视角来看,SWIFT系统架构如图2-19所示。
图2-19 SWIFT系统架构
目前,世界上的货币金融结算基本都要通过SWIFT系统进行,如果这个系统对哪个银行关闭,哪个银行就失去了国际清算的资格。
举例来说,SWIFT系统类似全世界的“支付宝”,各国的银行就类似使用支付宝的商家,如果商家的支付宝被封号,就没有办法和客户交易了。
以A国A银行的客户通过跨境支付给B国B银行客户汇款为例,基于SWIFT系统的银行跨境支付流程如图2-20所示。
图2-20 基于SWIFT系统的银行跨境支付流程
首先,付款人在A国A银行开设银行账户,提交汇款申请,这个申请中的目标账户就是B国B银行的收款人账户。
其次,支付报文转发,A银行给中转银行发送SWIFT支付报文,中转银行收到该报文后将其转发给B银行。
再次,解付入账,B银行收到支付报文后,更新收款人银行账号的余额,并反馈处理进程1给中转银行。
最后,反馈结果,中转银行将交易结果反馈给A银行,A银行将该结果反馈给付款人。
在金融体系不发达的国家,可能需要多个中转银行,甚至代理银行,这个流程还会进一步加长。因此,传统的跨境支付是一种串行工作方式,需要多个银行的接力,一级一级地完成。
随着全球化的深度发展,跨境支付越来越频繁,SWIFT系统的缺点也越发凸显,主要有以下两点。
(1)汇款速度慢。一笔跨境支付业务不仅需要经过至少两家银行,即付款银行和收款银行,还需要经过至少一家中转银行,每家银行均有独立的账务处理系统,支付过程需要在多家银行账户之间完成清算与记账,整个流程一般需要2~3天。
(2)汇款费用高。按照国内主要商业银行跨境汇款收费标准,汇款人需要支付手续费和电报费,手续费通常为汇款金额的1%,如涉及中转银行,还需支付10~20美元的中转费用,此外,还可能涉及现钞兑换费等,整体费用较高。
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系统能够有效消除传统银行跨境支付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