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的捷径
- DX_IDO(杜暄)
- 2483字
- 2024-11-04 13:14:19
4.3.1 速写的面,线的疏密变化
速写的面,是由线划分纸张的空间形成的面。这些面,是由所描绘对象的体积大小、结构转折形成的。除此之外,纸张空间的面,也非常重要,这个大面和所描绘对象所包含的大大小小的面,是有着微妙关联的,它们形成整体视觉的平衡和冲突,也就是常说的构图。
构图理论繁复,实际上不必赘述,过于教条和金科玉律,对绘画的天性来说,是一种扼制,过分遵循,就是扼杀。
如果我们每画一幅,甚至一笔,都要考虑构图,担心这样那样的构图会让画面张力、形式融合等达不到理想状态,必使最初的热情动摇。实际上在绘画热情的促动下,有了相当多的练习和尝试,自然会在绘画的推进过程中有了自然的把握,这种把握就逐渐形成了自我的审美,或者称为风格,这不是教条中能包容的。我宁愿相信构图是一种自然规律,就像每一棵树在四季的自然情景中,在不同的角度都有不一样的美。万物都可遵循黄金分割,而不是计算出来、一丝不苟精心安排的构图。相信科学,但科学说: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迷信,包括科学本身。因为我们始终无法解释,人体内部所有无知无觉的不同细胞,如何组合成了拥有高度知觉和无穷探索欲望的大脑,和受其支配的身体,即使科学到了现在的阶段,人类的认知仍然有限,所以,更不必将绘画的自由探索,被一些硬性高深的教条所束缚。
火苗从星星点点到持续燃烧,一定是从一个易燃物到另一个易燃物的跳跃、串联开始的,学习热情的引导,也应该因材施教地给予每个人不同的易燃物,而不是一开始正经地学画了,就义无反顾地画几个月枯燥的石膏像和几何体,一根火柴点不着煤块,于是热情就像火柴盒里的火柴,不断地擦擦擦,最后热情没得擦了,再之后逼着继续擦是因为要考试升学……人没了热情还要继续学,就像火柴头上没火药还要拼命地擦火柴皮,这种痛苦,就是对美好天性的泯灭。
老生常谈,摸着石头过河的事不再赘述,回到正题。
速写的面,应考虑大块留白的疏密,可以用极简来形容,所以主观地减少不必要的、琐碎的、描绘对象的面,是非常必要的。从以下几幅图简要说明,同样是速写,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所表现的不同结果。
从由线为主导的速写,来感受面。
对于舞者这幅速写,用针管笔直接走主要的轮廓线,流畅、简洁。用一段时间大量地练习这类速写,或者说沉迷于线的闭合分割中,出现的面会有有趣的变化。描绘对象的每一个面,包括衣服的褶皱,细分出来的面是无穷尽的,而线的主观性就在于创造性地取舍:弃小节而不失大体,弃琐碎,保留关键面的主次从属;在绘制过程中,以轮廓线的走势为主,关注轮廓线起伏之处隐含的结构点,适当添加结构线作为体积转折的提示,适可而止,而非继续深入,注重练习的目的,也为节约时间。
这幅打马球图的速写,用了平行笔,在面的处理上,故意不再闭合分割,让描绘对象的面和外部的留白融为一体,使动势气场在想象中衍生,加入和线条相融的阴影黑面,使画面有节奏、有主次。上页的舞者是流畅轻快的表现,打马球图则是快意中的节奏顿挫。但就练习的目的来说,类似舞者的速写才是前期成长学习的基本,因为在线对面的完全闭合分割中,才能体会更多,如结构起伏的骨点,关键肌位的凹凸,留白的取舍,构图的平衡,适可而止的深入等,都在速写的量与效率中感悟体会。
从由线主导的速写,结合一些排线的辅助来感受面。
下面的两幅练习图画的是同一个对象,第一幅签字日期是2012年3月15日,第二幅签字日期是2012年4月7日,二者在深入程度上大有不同。速写的便捷就在于研究和实证自己面对的问题,比如同一描绘对象多画两遍,纯线的效果、单排线的效果、交叉排线深入的效果,都可以去试探体会,感受一下对面的控制范围的不同带来的画面感受。从中可以看到,越精简的面,越考验排线的疏密和走向。
有趣的是,有时候完成线条造型后,已经是一种完成的状态,还希望铺一遍单排线看看效果,铺完单排线之后,又想再交叉排线看看效果。于是一幅画会有三个阶段的对于面的处理体验,没有哪个结果更好,哪个更差,重点在于练习由此“增值”,从而对以后的描绘对象,依据多样性的体验,能及时可控地在某一程度就结束,在面的处理过程中,达到“满意”和“审美”的结果。
从由线主导的速写,结合色彩晕染来感受“面”,即所谓的钢笔淡彩。
这一幅钢笔淡彩,除了脸部有一些明显的结构线,大的定势线没有,但是,描绘前决定要用色,于是就留给色彩自然发挥的空间,即留白的面。因为水彩的特性,深浅的自然融合、过渡,造成一种概括简约的效果,所以由画能联想到小男孩的头发松软凸卷;在风景绘画中这就是所说的意境,给人联想、概括简约、点到为止的印象。
但是如果初学者一开始就学水彩的意境和联想性,包括水墨画,因为它们可以不用画较为严苛的造型,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手法,多尝试控制水、墨、纸的交融程度,就能较为轻松地画一些作品,也很容易因其原创性而非描摹性让自己佩服自己、麻醉自己。可以联想一下,三个月速成写意梅兰竹菊、花鸟山水是多么惬意的事,对于老年人修身养性可以,对于年轻人浅尝辄止即可,无须深入。大部分文艺青年喜欢的水彩风景画,唰唰几笔的意境表现,是不适合真想画好画的人的。如果把绘画当成生活中的蛋糕甜点,就太浅薄了,绘画应该是塑造生活和自我的刻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初期沉迷于色彩,会稀释对基本功的要求标准,因为色彩的浓淡轻重并不会告诉你某一个关键的结构线或轮廓线如何明确,只是因为色彩不确定的朦胧感可以覆盖造型的缺陷,如大体无碍,画者也乐得如此朦胧,长此以往的朦胧,就达到了讲意境就不用讲造型的死循环……100种山石和100个人物造型哪个难画?山石画得好的人能画人体造型吗?但是人物造型画好了,绘画的格局就更广阔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个格局是喜欢绘画的挑战,和画不好人体却能“位列名家”是两个概念,前一种是诚实,后一种是自满。
从上述的水彩或水墨的意境来讲,其实也是“面”的表现,问题在于,哪一种“面”的基础学习,更利于今后的扎实的成长。
从速写的角度来说,无须担心各种面的问题,先画出你的感受和对形态的理解,画出你当下对描绘对象的新鲜情绪,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学习就是务实(造型),而非务虚(意境),不然,你总会在隔三岔五的年头里发奋要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