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
- 张晓
- 1464字
- 2022-05-06 19:23:06
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研究回顾
数字经济泛指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具有普惠化特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从文献角度来看,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的概念最早出现在Don Tapscott出版的《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一书中,之后该作者又陆续出版了《数字经济蓝图:在电子商务时代创造财富》等关于数字经济的图书。自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布《新兴的数字经济》报告以来,数字经济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国际社会在《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就数字经济概念初步达成共识,即数字经济是指将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将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将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长期以来,各大国际机构围绕数字经济开展研究,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了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并持续发布了若干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报告。OECD对于数字经济的研究从名称上也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称之为“知识经济”,21世纪初称之为“互联网经济”,后来逐步发展到“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其考虑数字化不仅包含经济,还包含社会等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且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越来越重要并在加速进行。
OECD关于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包括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应用、数据、数字创新、消费者隐私保护、法规和监管、人才和技能培训、数字经济评价等多个方面,也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其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该领域政策框架和指标体系,收集成员国数据,分析、开展政策评估,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2019年1月,OECD发布《数字化转型影响的评估框架》,从规模、范围、速度、所有权、资产和经济价值、关系、市场和生态系统七个方面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相关领域政策的影响。
通过对OECD数字经济系列政策研究发现,其关注的方面和我国1997年提出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资源、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颇有相似之处,同时可以看出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趋势变化:网络安全、消费者隐私保护、数据治理、技术伦理、人工智能等问题越来越受重视。
伴随数字化浪潮,各国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纷纷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规划,范围覆盖商业创新、生产制造、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各领域。有些国家的数字经济战略实际上相当于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旨在提升国家数字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尽管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受本国经济水平、互联网接入程度、公民就绪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但通常数字化转型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万物互联等发展阶段。但在某些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发生跨越式发展。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曾经固定电话普及率高,而更换成本高,因此手机的发展较为滞后。而我国安装固定电话费用较高,导致固定电话普及率不高,反而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大力推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由此带来产业的跃迁,在移动互联网阶段急追直上。现在在我国,人们甚至能够只携带手机出门便畅通无阻,且能够打车、购物、社交、娱乐、学习、工作,几乎能想到的都能做到,很多公共服务也能通过手机交费,如水电费等。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在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G20杭州峰会等重大场合,数字经济均被列为重要议题。我国也一直在数字经济方面持续发力,推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实施“数字中国”建设任务,并做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宽带中国等系列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