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这些确实是企业的重要财务问题,却不是企业日常发生的财务活动。资产营运管理无疑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企业并购、企业重整、企业清算及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等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里我们只对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资产营运管理等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简单的介绍,详细的阐述将在本书的后面章节展开。

(一)筹资管理

筹资是筹集资金的简称,通常也称融资,是指企业根据投资方案所确定的不同时期的资金需要量,采用一定的筹资方式,从可能的资金来源渠道取得资金的行为。企业筹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预测企业资金需要量

筹资管理的首要问题是预测企业的资金需要量。总体来说,企业资金需要量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有关,确切地说与预测期的销售额有关。因此,实务中通常按照销售百分比法来预测资金需要量。

2.选择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和筹资方式,设计不同的筹资方案

在确定资金需要量之后,企业财务人员需要考虑筹资方案。所谓筹资方案,实际上就是不同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组合。筹资渠道是指资金的来源渠道,即何处存在资金可供企业筹集。目前,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有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法人单位资金、社会闲散资金、企业实现的收益(留存收益)、外商资金等。

明确了筹资渠道,企业还必须考虑筹资方式,即企业筹集资金所采用的手段或工具。企业筹集资金可以采用的筹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收益留存等。

3.分析不同筹资方案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

企业在筹资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分析不同筹资方案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并对二者进行利弊权衡。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筹资管理的目标之一是降低资本成本,而资本成本的高低与筹资方式有关。一般而言,企业举债筹资的资本成本低于吸收投资者资本的成本,因此,筹资决策时应当更多地通过举债来降低资本成本。但过度负债会引起财务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而要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应当尽可能地降低负债比例。

4.选择最佳的筹资方案

筹资管理的最后环节是选择筹资方案,即对筹资方案做出抉择。选择筹资方案有不同的标准。首先必须考虑筹资是否能够满足投资的需要,接着要评价筹资方案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这是一对矛盾,因为要降低资本成本,就必须增加负债筹资,而高比例的负债筹资往往会使企业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在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下选择资本成本最低的方案,或者在一定的资本成本下选择财务风险最小的方案。

(二)投资管理

经济学中所说的投资是指投入一定的资财,期望未来获得收益的一种经济行为。财务管理中所说的投资是指资金的运用,投资的结果形成各种资产,即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各个项目。投资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

1.投资的分类

投资按照其对象的不同可以有多种投资,如储蓄投资、证券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外汇投资、房地产投资、实业投资等。一般来说,投资有两种基本的分类: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1)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资金的投向不同。直接投资是将资金直接投入本企业的经营资产中,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如增加存货)。间接投资是将资金投放到企业外部的金融市场,或将资金的使用权出让给其他企业的行为,其主要形式是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换句话说,间接投资就是企业将资金提供给他人使用,以获得收益的行为。从经营的形式看,直接投资推动着企业的产品经营(或称商品经营),而间接投资则伴随着企业的资本经营。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它们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2)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区别比较明确。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收回投资的时间长短不同,一般以一年为限。但是,实际上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本质区别是投资目的的不同。长期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谋求企业的长远利益,通常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关。一旦投入资金,就不会轻易改变。短期投资主要是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以谋求眼前利益为主要目的。

2.投资管理的目标

投资管理的目标不同于投资的目标。总体来说,投资的目标是谋求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投资管理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处理好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报酬的关系,即在承担一定风险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尽可能高的报酬,或在取得一定报酬的前提下,使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

(三)收益分配管理

财务管理中所说的收益是指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因此,收益分配通常也称为利润分配。收益分配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确定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以多大比例分配给股东、多大比例留存于企业。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企业管理层需要设计利润分配政策。这实际上是股东的眼前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的关系问题。而且它不仅是一个收益分配问题,还是一个筹资问题,因为将利润留存于企业是内部筹资的一种方式。

收益分配管理还需要考虑其他问题,如股利分配的形式、股利分配的时间、分配股利所需资金的筹集等问题。收益分配管理的具体内容将在第六章详细介绍。

(四)资产营运管理

资产营运也称资产运营,是指资产的使用。投资实际上是使用资金的过程,投资完成后形成各种资产,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消耗,或发生形态的转换。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是制造产品、销售产品、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资产使用和消耗的过程。资产营运管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资产使用和处置的管理。资产营运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分析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把握各种资产占用的资金量,估计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估算各种资产的机会成本,分析资产与销售额的匹配性,对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价,以及对资产处置的管理等。根据资产存在的形态不同,资产营运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流动资产管理,如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等。

(2)固定资产管理(指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如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维修、折旧、报废处置等。

(3)无形资产管理,如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转让等。

实际上,财务管理各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投资决定了筹资,筹资又影响投资。筹资并不是盲目取得资金,而是根据投资方案所确定的资金需要量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资金筹措行为。

其次,投资决策也决定了收益分配决策。广义地说,企业的收益是投资的结果,投资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多寡,进而影响企业的收益分配。

再次,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又相互影响。这是因为,企业收益分配的最终去向有两个:一是以股利方式分配给投资者,二是留存企业。其中,将收益留存于企业就是一种筹资的方式(也称内部融资),这意味着收益分配本身包含了筹资的功能。而且,筹资环境及其变化也会影响企业的收益分配决策。当金融市场资金供给比较充裕、资金成本较低时,企业可以将较多的收益分配给股东;反之,如果外部筹资比较困难、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就应当将较多的收益留存于企业,以减少外部筹资。

最后,资产营运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它与投资、筹资都密切相关。资产营运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的效果和收益分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