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K版

从根本上说,多色印刷中采用的黑色是用黑色油墨直接生成的,它用来减少用三原色生成黑色或灰色的技术花费,并用来减少高质量彩色油墨的使用;K版可降低油墨缺陷及分色制版误差给彩色复制带来的影响,可减轻暗调部分的偏色现象,以及稳定中、暗调颜色;K版还能加强中间调和暗调层次,增大图像密度和反差。

控制黑色分色版有多种方式,即使用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来完善彩色结构。

● 由底色去除(UCR)组成的彩色结构。

● 非彩色结构(或GCR:灰成分替代)。

● 由底色增益(UCA)组成的非彩色结构。

这些过程会由以下的例子来说明(图2-49只是给出了一个例子,并没有精确的度量和全面的理解)。

1.彩色结构

在彩色结构中,所有的色相(色调)都是由三原色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组成的。黑色(K)也可能被用于强调图像的暗调,改善图像的轮廓。暗色调是通过将三原色以适当的比例混合而来的。

例如,若要印刷较深的青色,则根据所需要的黑度值,将品红色和黄色等量地加入青色,但所加的品红色和黄色的量都要小于青色。这部分品红色和黄色与其等量的青色混合成黑色,从而这混合而成的黑色就使得剩余的青色色彩加深。该情况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清楚地表达。图2-49(a)中的棕色是由70%青色、80%品红色和90%黄色组成的,因此总覆盖面积为240%。在这当中没有使用黑色。但由于三个色彩的比例都很高,因此就不能容易地保持色彩平衡。

在图2-49(a)中棕色的彩色结构包含彩色部分和非彩色部分。其中非彩色部分由70%青色、70%品红色和70%黄色组成,它们在叠印后产生了一个很接近灰色的色彩,而剩下的10%品红色和20%黄色就形成了彩色部分。

2.底色去除

底色去除是彩色结构的一种变形,非彩色部分中的一部分由黑色来替代。假设在图2-49(b)中的棕色采用30%的底色去除,因此由青色、品红色、黄色组成的非彩色部分就从70%减少到40%,减少的部分就由黑色来替代。因此覆盖面积就不再是240%,而是180%。由于大大降低了油墨沾污的危害(收纸时已印刷的图像转移到上一张纸的背面)且更容易把握色彩平衡,因此底色去除大大简化了印刷机的任务。

3.非彩色结构

与彩色结构不同,在非彩色结构原理中,所有非彩色成分都由黑色来替代(GCR:灰成分替代)。因此色彩的加深不再通过增加彩色的方法来实现,而是通过使用黑色来实现。图2-49(c)中的棕色只由品红色、黄色、黑色组成,且覆盖面积仅为100%。因此在全图和全色调中,青色、品红色、黄色的比例大大降低,印刷过程更加稳定,油墨的吸附程度也显著地提高。

4.底色增益

底色增益(UCA)是非彩色结构的一种变形。如果中性黑的油墨不充足,为了强调中性灰图像的暗调,在非彩色部分增加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比例并降低黑色的成分,如图2-49(d)中C、M、Y增加比例和K下降比例均为25%。在图像构成中,该方法被广泛地使用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价值。通过这种方法,图像质量和印刷品质量能够很好地保持一致。

图2-49 以棕色的多色印刷为例,确定黑色分色版的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