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互联网推动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的内在逻辑
- 工业互联网推动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政策研究与机制创新项目组
- 2379字
- 2024-01-08 17:09:24
Chapter 2
第二章 包容性增长——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什么是包容性增长
(一)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2006年,世界银行在《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中指出,全球范围内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的国家数量日益增加,仅在亚洲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包容性增长”成为探索发展战略的政策关键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均将包容性增长理念列为指导思想与核心战略,包容性增长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受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诸多负面问题,进行包容性增长的研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笔者梳理有关文献发现,对包容性增长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四类。
第一类,把包容性增长界定为机会平等的增长(Ali and Zhuang,2007;ADB,2007)。在该类定义中,机会平等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包容性增长既强调通过高速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创造就业和其他发展机会,又强调通过减少与消除机会不平等来促进社会公平和增长的共享性。唐钧(2010)认为,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就是“参与”和“共享”,只有当所有社会主体都能够“参与”和“共享”时,经济增长才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类,基于对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关注,认为包容性增长是益贫式增长。这是因为贫困和弱势群体很难从增长中受益,因而包容性增长应使低收入群体从经济增长中分享收益,最好是使其多受益,使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Besley et al,2007)。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是益贫式增长的扩展,这种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多数人,而且在经济与政治上更具有持续性(Birdsall,2007)。
第三类,基于全球视角,从国内外层面界定包容性增长。杜志雄(2010)认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看,包容性增长是一种“普惠式增长”,即不断为民众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以实现公平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国际层面上,包容性增长是一种“开放性增长”,国与国之间在开展经济合作时应该互相关照、互惠互利、携手发展。
第四类,从就业、制度、执政理念的角度界定包容性增长。Felipe(2007)把包容性增长与就业联系起来,认为包容性增长应该实现穷人的充分就业,并使工资增长速度高于资本报酬增长速度,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俞宪忠(2010)认为,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的有机协同,具有显著的民本主义发展取向。
综上,尽管学者们对包容性增长关注的对象和内容各有侧重,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诠释,但是综合来看,他们均认同包容性增长就是要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机会平等、过程公平、福利普惠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内涵。可见,包容性增长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是一种把经济增长过程和经济增长结果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机制环境和自身能力等原因,中小企业难以获取所需的资源,常常在市场竞争中受到排挤,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主要体现在享用经济发展资源不够平等、参与市场活动不够公平。从技术的视角来看,究其根本是信息化能力不足,数字化水平不高,有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不够,数字化转型发展能力不强,进而不能同大多数大企业一样平等地享用数据等资源来促进业务的良性、协同发展,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中小企业即使享受政府部门的帮扶政策,也难以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因此,本书将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定义为: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以平台为引擎,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逐渐实现机会平等、过程公平、福利普惠的发展。
(二)包容性增长的特点
通过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创造大量就业和发展机会。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劳动力价值提升,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促使工资水平上升,因而能将增长成果更广泛地传递给劳动者,包括个人和企业。经济增长能创造必要的资源,用于支持实现人力资本改善和提升、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持续的经济增长还能扩大企业、个人等主体的选择范围,创造更多、更加平等的分配机会。
打破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和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发展中国家除了收入差距,非收入方面的差距也在扩大,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民众在接受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其他基本社会服务,企业在平等共享发展资源、公平参与市场活动等方面所拥有的机会不平等。倡导和推进包容性增长,旨在打破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和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强调和重视弱势群体平等地享有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不将他们排斥在经济增长进程之外。
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诉求和价值追求,但是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严重不良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不断产生和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延缓和阻碍了这一进程。促进和实现包容性增长,除了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打破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和所面临的社会排斥,还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通过机会平等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方式,缩小结果的不平等,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中小企业包容性增长应具有以下特点。
机会平等。平等地使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土地使用权及其他自然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平等地使用国家支持发展的政策,在政府资金、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不受到歧视。
过程公平。公平地与大企业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避免与大企业在相同领域发生正面竞争,基于恰当的产业缝隙,与大企业形成互补和协作的关系。公平地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境外投资和国际市场开拓。
福利普惠。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都能够享受政府在应收账款融资、直接融资、减轻税费、房租减免、缓解用水用电用气成本压力、优化补贴办理流程,以及项目建设、创新能力提升、提质增效等方面的普惠性政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