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不同角度理解系统化思维

(一)系统理解系统化思维

1. 目前学术研究

系统科学是关于系统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自20世纪上半叶产生,利用系统科学的原理研究各种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进化规律,统称为系统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在各学科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系统科学研究有两个基本特点:

(1)它与工程技术、经济建设、企业管理、环境科学等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2)它的理论基础不仅是系统论,还依赖有关的专门学科,与现代一些数学分支学科有密切关系。人们认为,系统科学方法一般指研究系统的数字模型及系统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生命的复杂现象。

2. 系统化思维研究

系统化思维不限于系统科学的具体研究及相关应用。系统化思维更倾向于研究个人成长、组织成长等社会应用和价值,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整理出学习系统化思维的成长路径和应用方法。整套体系融合了各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学术研究,不进行某一学科学术性的深入研究,而更注重其社会实践及应用价值。专注研究系统化思维,又不限于系统化思维本身的研究,更关注个人、组织及社会的发展而实现的某种目标,为实现某种结果或追求。所有研究的内容没有突破现有的科学学科,而是将现有的科学学科整合系统化的过程。

3. 系统的理解

系统可大可小,可以有大系统,也可以有小系统。大系统可以包含宇宙、万物、多维时空等;小系统可以只是生态链条或者事物个体。系统可以包括所有的已知和未知。

1)大系统

《易经》研究的是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可以将其看作系统化思维的不断升级。对《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可以看作系统化思维的不断升级。其中的“道”,指的是在这个系统中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大家更注重的是以 “人”为中心的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而事件的发生都源于“人”,“人”是动态的。我们老祖宗从“人”与万物关系入手,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研究的是本质,是上乘。

“道”是研究万物的,而万物是动态的、未知的,没有参考依据,所以“道”研究的是各系统里的规律,研究的是本质。对系统的认知越强、层级越高,对本质的把握越精准,思考越清晰、透彻。

“术”是研究事物本身静态的部分,有参考依据并通过分析和推理拓展深度思考,研究的是现象,是下乘。

很多人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多是对“道”的研究,而缺少对“术”的研究。而我认为“道”是包含“术”的,“道”研究的“术”是万物的底层,是本质的部分,寻找的是规律。《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等很多中国古典名著,本质上教大家的是一套系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路径。着眼于研究更大的系统及其之间的关系,洞察其本质,探寻背后的底层逻辑和万物本源,输出的是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这些都属于非动态“术”的部分。

很多人说,“道”的理解只能靠悟,老祖宗留下的很多道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人的成长靠悟性。我认为,“道”可以表达得更清楚,并且其借助“术”的力量来完成。不是我们的祖辈没有传承,而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我们的传承。

最近有一句特别流行的话“升维思考,降维打击”,从系统的视角可以理解为,升维就是站在“道”的层面思考,降维就是要用“术”的方法做事,有“道”一定有“术”,两者都不可缺。“道”缺“术”是空想,“术”缺“道”是妄想。如果我们真的想理解古人的传承,一定要从古人的视角理解,而不是从自己的视角理解。

2)小系统

从宏观层面,小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等,还可以继续细分,如生态系统、组织系统、人体系统、计算机系统等。对小系统可以从万物的视角去理解。万物都是系统中的一个元素,最小到细胞、分子、原子。如果我们从原子视角理解系统,就会发现万物本身也都是系统。

4. 举例分析

例1:中、西医理解

从西医的角度,人是由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构成的,各系统共同协调、相互作用。从中医的角度,人被分为五大系统——肝、心、脾、肺、肾,同时配合中医之五行、五脏、五腑、五体、五色,“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探讨生、长、状、老、已的生命规律。无论从中医的角度还是西医的角度都可以找到系统的路径,都可以看出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

中医的治疗从来都不是头疼医疼、脚疼医脚,而是通过“望闻问切”全面检查找到病灶,然后通过“天人合一”系统的治疗思想调理人体全系统,解决病灶,通过调理全系统而让各元素保持或恢复健康。调理全系统的过程是缓慢的。调理系统就相当于调理系统中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同时可以解决一些其他小病灶。中医是从本质上解决不良的现象和不良的习惯,这是一个治本的过程。

相反,西医则是哪疼治哪,只解决病灶本身。发烧就吃退烧药,胃疼就吃胃药。西医解决的是身体呈现出来的病症,但不解决系统问题,也就是不解决系统中其他元素的问题。这种解决病症的方式,相当于只解决现象而不解决本质,这是一个治标的过程。

从系统化思维的视角,更容易理解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中医和西医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是解决病症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系统化思维方法可以更系统全面地看问题,客观合理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例2:保健食品的理解

生病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疾病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时间的不良习惯等慢慢导致的,而最终呈现出来的只是我们看到的病症。每个人都在生、老、病、死这个不可逆的系统中,从出生开始就在生存系统中慢慢变老。保健食品是让我们能够保持人的全系统健康的一种方式。大家如果细心观察身边经常吃保健食品或有保健意识的人就会发现,这些人在35岁以后往往比同龄人更年轻、更健康。保健、养生从来都不是老年人的标签,应该是所有崇尚年轻、健康的人的标签。

保证系统中所有元素的健康,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全系统健康才能保证人的生活健康,经常食用保健食品是保证元素健康的方法。如何选择适合的保健食品?也可用系统化思维的方法,步骤如下:

(1)点状系统思维:找到保健食品本身的功能和作用(现象点)。

(2)线性系统思维:可以改善人体的哪些问题(关键元素)。

(3)全面系统思维:可以改善人体的哪个系统(关键元素的影响)。

(4)整体系统思维:改善这个系统会给人带来哪些其他的改善(全系统变化)。

(5)时间系统思维:从时间周期思考改善效果(结果评估)。

系统的呈现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只有先理解系统,知道系统是怎么形成和运转的,才能从系统的视角去思考,并长期训练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再进行思考的系统化,进而形成系统化思维。系统化思维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手段。

5. 系统认知

想要学习系统化思维,我们就要对系统有全面的认知。系统由元素构成。同一系统至少包含两个不同元素,元素按照环形的连接方式排列组合。

1)系统的基本特性

(1)多元性,系统是多样性的统一、差异性的统一、规律性的统一。

(2)相关性,系统中的元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3)连续性,系统中的元素以线性存在,环形构成。

(4)包容性,系统可以覆盖、交叉、平行、包含、兼容、独立。

2)判断系统的四要素

(1)相互依赖,若干组合。

(2)有机整体,无限运转。

(3)有始有终,形成闭环。

(4)是独立的、融合的、包罗的。

3)关于系统调整的关键思考

(1)能被系统拆解的主要元素为系统中的关键元素,关键元素影响系统存亡。

(2)除关键元素外,其他元素可被删减或替换,不影响系统存亡但影响系统存在。

(3)系统中的元素可增加、可换位,不影响系统运行,但影响结果。

从系统的视角看世界,现实世界的“非系统”是不存在的,构成整体却没有联系性的多元集是不存在的。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从基本粒子到河外星系,从人类社会到人的思维,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系统无所不在。

(二)从自然科学角度理解系统化思维

1. 从大系统角度理解系统

系统化思维是复杂、抽象的思维方式。从系统的角度看,系统化思维可以包含其他所有的思维方式,而对越大的系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多。每上升一个思考维度,难度都会倍增;同样每上升一个思考维度,系统化思维的能力也会倍增。跨维度的系统化思维能力提升,可以全面提升你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层级。

你认知的系统越大,对人生的理解就越接近本质和真相;对系统化思维理解得越深,系统化思维的能力就越强。学会从系统的视角提升思维能力,学会干预影响系统的运转,无限接近更大的系统,不断突破我们的认知边界,这可能是我们掌控人生的有效路径。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自然科学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学科,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学、生物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简单理解就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学科。自然科学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被认为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的因素不存在考虑之中)。

从自然进化的角度看,生态系统是我们最熟悉的自然系统,它承载着万物的生息。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元素,也是一个系统。系统化思维的研究以人为出发点,思考人与万物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思维模式。万物进化学说源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其通过对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猜测所有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的。进化论也是一种规律的发现和研究。

万物中的每个个体都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元素,万物进化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系统推进的过程。在系统推进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会发生衍化。这种衍化不管是自然还是非自然,都代表了一种变化。这种个体的变化会引发整个系统的变化,也就是万物进化的过程。系统会带动个体进化,个体本身也会进行自我衍化而推进系统变化。个体进化是为了保持系统活力,保证万物的正常运转。个体如果受损或消失,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或消失。

2. 举例分析

例1:人体系统

人本身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人体各器官相互运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除人体本身外,吃、喝、拉、撒、睡是人最基本的生存系统,上学、工作、社会活动等是人的生活系统。这些系统构成了人的全系统。身体是人体的本身系统,活下来是生存系统,情绪和心理需求是生活系统等,只有保证全系统都健康有序,人才能够健康生活。

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受损会损坏器官,器官损坏会引起身体的损伤,进而破坏人体系统。人体系统被破坏,呈现出的现象就是生病,生病就会破坏人的其他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系统受到影响,都会导致人的全系统紊乱。生活系统紊乱会加剧人体系统损伤,人体系统损伤会影响生存系统。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系统和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从人的进化角度看,人在自然死亡的过程中,从某个部位器官受损,发展到整体器官受损,进而影响到整个人体受损,才会到死亡。所有的疾病发展到最后都发展成并发症,也就是整个系统都受到迫害。单一的元素死亡并不一定构成死亡,只有人体系统死亡才是人的真正死亡。

例2: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

关于美国白头鹰濒临灭绝事件调查发现,导致大量死亡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杀虫剂等化学品损害食物,影响其生殖能力,同时诱捕、猎杀、森林砍伐等现象都在影响白头鹰的生存系统,最终导致该物种濒临灭绝。后经政府干预,禁止使用杀虫剂,同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对白头鹰栖息地进行圈地保护,才使得白头鹰数量回升。

以上就是从系统化思维的视角来寻找问题的本质,通过解决系统中的两个关键元素,引发系统的自愈,让白头鹰的生态系统恢复健康,从而解决白头鹰灭绝的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只关注现象——白头鹰数量减少,从现象出发解决问题,通过人工繁殖,短期内也可能看到成效,但长此以往白头鹰依然会灭绝。系统化思维与传统思维的不同,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考维度不同。

例3: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中的关键元素(部件)损坏,会导致计算机损坏;同样软件系统中的关键元素(程序)损坏,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从而导致计算机不能运转。计算机本身是一个整体,硬件的损坏会影响软件的使用,同样软件的损坏也会影响硬件的使用。

以上例子都可以说明,系统中的个体元素发生变化,会引发整个系统的变化,系统发生变化也会影响个体元素的存亡。我们进一步思考生物细胞的分裂、再生、更新的过程使生物的生命延续的问题。在系统中,个体元素进化、更新会促使整个系统正常或者更好地运转,同样个体元素的退化、改变也会使整个系统崩溃或消亡。从自然科学的视角更能深刻理解系统的形态,系统的静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系统中的元素本身也是动态的。

(三)从空间系统角度理解系统化思维

1. 科学视角

人都有认知。人类生活在三维空间,三维空间的生物是被普遍认可的,同时,四维空间的时间线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零维到三维空间的介绍以视觉、听觉理解为主,三维空间以上介绍需要想象、感受、直觉等。零维点,一维线,二维面,三维体是静态说法;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若干点成线,若干线成面,若干面成体,这些是零维到三维的动态说法;四维空间及以上都是动态的。《宇宙哲学》对宇宙维度数的观点:空间三维、时间一维、物质一维,共五维空间。虽然说法不一样,含义基本是相通的。空间维度是大部分人普遍认知的,从空间维度能更好理解系统化思维。

2. 物理学视角

我们以空间维度作为系统化思维的思考载体,理解系统思维以及系统思维的升级与降级和系统思维的系统化。宇宙是由物质和空间维度决定的,而空间又分为不同的维度:零维表示单纯的一个点;一维只有长度,即线;二维表示平面世界,只有长和宽,即面;三维表示由长、宽、高组成的立体世界;四维空间表示三维空间加上时间;五维空间表示四维空间加上能量(五维空间暂且用认知比较多的能量维度呈现,便于我们理解更大的系统,认知更高维度的系统)。目前科学研究到十几维空间,六维及以上(N维)很难被认知和表达,这里不去追溯。

3. 空间维度视角

做成一件事必须满足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其中,天时和地利指的都是环境,可以理解为环境和人决定了事件的结果,也就是事件的现象。系统化思维研究的是以人为中心,人、环境、事件本身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人、环境、事件是系统化思维的核心三要素。

零维空间思考:认为人、环境、事件就是原本的样子,只考虑客观事实或信息,思维呈现出点状的形态。

一维空间思考:认为人、环境、事件是对或错的,或者从起点到终点、从终点到起点进行直线思考,只会双向思考,思维呈现出线性的形态。

二维空间思考:从人、环境、事件多角度进行全面思考,进行前后左右平面思考,思维呈现出全面的形态。

三维空间思考:从人、环境、事件多角度进行整体思考,进行立体空间内思考,思维呈现出整体的形态。

四维空间思考:对人、环境、事件基于三维空间,进行多维度的整体思考,呈现在时间线的状态。

五维空间思考:对人、环境、事件基于四维空间,进行能量物质思维层面的思考,思维呈现出能量的状态。

N维空间思考:可以理解为不能够表达或者未知的部分,这里不做具体解释,只给出思考路径:当不能够表达以及将未知的部分转化为已知的时候,可以参考已研究证实的思考路径,但要保持空间维度的思考不断升级,即系统化思维的研究不限于现有的科学研究,现有的科学研究仅作为系统化思维应用的研究方法。

独立的人、环境、事件都是某系统思考的元素;每个空间维度都可以使用系统化思考;每上升一个空间维度,系统都在无限变大变多;每上升一个空间维度,就是思维空间维度的升级。高维度思考覆盖低维度思考,低维度思考构成高维度思考。

4. 从小系统角度理解应用

零维到三维空间的系统化思维是可以被描述的,也可以说是静态的,可以转化为工具和方法,且能被学习和训练。而四维空间及以上的大系统,我们目前只能认知或者了解,因为它们不能被具体描述,时间也是无限的,所以很难解释;也由于人们日常生活在三维空间里,所以对于四维空间以上的转化应用不具备实际意义。四维空间以上的系统化思维也可以理解为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