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百年沧桑,风雨而立。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际,沐浴在党耀眼光辉下的中国人民不禁想起了当年将满腔热血洒遍神州大地以换取今日民族复兴根基的英雄儿女们。
有人在感念舍生取义的***,有人在缅怀助人为乐的**,有人在追思鞠躬尽瘁的***,而我却在东塔岭烈士公园为一名叫邓华堂的革命先烈献上了崇高的敬意。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邓华堂这个名字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犹如弱水之一瓢,沧海之一栗。他没有彭德怀元帅横刀立马的气壮山河,没有***烈士坚韧不拔的惊天动地,没有***战士视死如归的轰轰烈烈。但作为一个桂阳人,他对我来说就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与自豪。
出生于桂阳县一个中医世家的邓华堂本可凭借殷实的家境做个富贵闲人,可国土的日益沦丧、同胞的生死挣扎最终激发了他炎黄子孙的血性。于是十几岁的邓华堂弃笔从戎,背井离乡,以满腔的热血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
孙中山先生的护国军里有他的名字,北伐国民革命军里有他的身影。枪林弹雨卫正道,风餐露宿思国运,虽然求索不倦,无奈道阻且艰。好在有心人天不负,最终命运的转轮让他在中国共产党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信仰,看到了民族的希望。1926年的春天,风云际会、万物复苏之际,邓华堂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旗下的宣誓,让他明确了自己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纵使后来的北伐战争半途而废,纵使后来的白色恐怖血腥残忍,都没能使他放弃自己的追求与信仰。他用南昌起义的身先士卒和湘南起义的浴血奋战向党表明了自己的忠诚和决心。在铁与血的锤炼和磨砺下,他成为了桂阳革命的领军人,带领的坚强不屈,不畏权贵的家乡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辟出了一块又一块新的革命根据地,让燎原的星星之火更加的旺盛和绚丽。
湘南起义的成功为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向井冈山转移赢得了条件,而邓华堂也本可随着朱德总司令前往井冈山去见证一场伟大的会师,但对断后的忧虑让他选择留在了湘南与敌人周旋。
1928年的春天,邓华堂目送朱德总司令随大部队远去的身影,沉浸在他日会师约定的豪情壮志里,却不曾想这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在后续的战斗中,敌众我寡的邓华堂终究不幸身陷囵囫了。
弹冠相庆的反动派原本以为在严刑峻法下,瘦削的邓华堂定能招供出他们想要的情报,却不曾想这个中年汉子任凭他们如何的戕害和摧残,始终咬紧着牙关,哪怕竹签戳指,哪怕烙铁烫胸,都不曾吐露一字。而他坚毅的眼神却反令这些刽子手们胆怯了。无计可施的反动派最终决定杀害邓华堂来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
青山有幸埋忠骨,而江河似乎天生是英雄最好的归途,千年前的易水与荆轲如是,乌江与项羽如此,千年后的便江也迎来了经由它洗礼的英雄。1928年的5月4日,在这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特殊日子里,邓华堂在永兴县的便江岸边英勇就义,一段传奇就此落幕。可他血液里的革命信念却随着染红的江水滋润湘南,哺育后世,生生不息!
如今的湘南青山绿水,此时的桂阳百姓安居。百年风雨,盛世如期,先烈们的夙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终于开花结果,绽放光芒,愿你安息,我的桂阳革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