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摄影作品的前景

前景是指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它靠近相机位置,在画面中成像较大,色调较深,前景大都处于画面的四周边缘。前景通常是树木、花草、岩石、门框等,也可以是人物。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

前景的作用

渲染地方色彩和季节气氛

利用富有地方特征或季节性花木做前景,可以对主体起到说明地域或季节的作用,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地域特征。如海南的椰子树、安徽的黄山松、东北的雾凇、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以及闽南建筑、徽派建筑,等等。

《桃花源里人家》(图1-13)拍摄于世界文化遗产皖南西递村。选择桃花做前景,既点明了春天的季节特征,又与画面中的主体建筑、背景的油菜花相呼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层次,而且很好地烘托了主题。

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我们在画面中设置前景,可以有效形成前景、中景、远景的空间关系,从而增加画面的空间透视感,将二维的平面照片呈现出三维的空间效果。这是前景的核心作用,所以,在拍摄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图1-13 《桃花源里人家》 富士S3Pro数码相机,尼康24-120mm镜头66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100,光圈值:F13,曝光时间:1/45秒,上午8:35,五幅接片,用三脚架固定拍摄

在拍摄中,我们有意将镜头靠近前景,利用其成像大、色调深的特点,让它与远处景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及色调浓淡对比,从而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作品《印第安文化》(图1-14)拍摄于美国丹佛艺术馆。作者选用10mm的超广角镜头拍摄,以画面中呈半圆形的白色展台做前景,用白色衬托深色的主体,突出了主体——印第安人的手工艺品。前景还起到了线条引导作用,将观赏者的视线引向主体和两位参观者(陪体)。很多时候作为前景,它是隐秘的,需要我们去观察和发现。

突出画面内容的形象概括力

将画面中富有特征的景物放在前景位置上,也是突出画面主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反映渔民生活,可以将船的一角或鱼网做前景;反映北方农家生活,可以将红辣椒、玉米棒做前景;反映寺院,可以用香炉做前景。这样做,既能与主体呼应,也烘托了主体。

《农家小院》(图1-15)三十多年前拍摄于皖南西递村,当时的采访任务是给《当代中国·安徽卷》拍摄皖南的图片。这是作者第一次去西递村,感觉乡土气息很浓。这幅《农家小院》作品,刊登在当年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在一束侧逆光照射下,将坐在簸箕上的小孩(主体)与深色背景分离开,并使前景中的一群雏鸡立体感增强。阳光沐浴下的农家圆形木盆,既点明了农家小院的特色,又均衡了画面,衬托出纯朴、可爱的农家孩子。画面显得生气勃勃,让观众感受到农家浓郁的乡土气息。

主体的地位

在文学创作中常以第一人称来描述事物,给观众以主人公的地位感。有句话说得好,“要引人入胜,先要引人入境”。

图1-14 《印第安文化》 索尼A7RM2数码相机,老蛙15mm广角微距镜头,手动曝光模式,ISO1250,光圈值:F11,曝光时间:1/15秒,下午5:02拍摄

图1-15 《农家小院》 尼康M2胶片相机,尼康35-135mm镜头35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柯达ISO20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125秒

在摄影创作中,若将某个前景形成一个“框”,将主体框在这个框中,这个前景就起到了强调作用,这也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比如采用门、窗等特征鲜明的景物做前景,使之成为框式构图,既可以美化环境,渲染地域特色,也可以有效突出主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这种方法对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是很有效的。

《皖南人家》(图1-16)以富有皖南特色的门窗做前景,形成框式构图,将祖孙三代作为主体,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

图1-16 《皖南人家》富士S3Pro数码相机,24-120mm镜头24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400,光圈值:F11,曝光时间:1/180秒,上午7:19拍摄

图1-17 《和平广场夜景》 索尼DSC-F828数码相机,15mm镜头,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25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3秒,晚上8:10,用三脚架固定拍摄

增加画面的装饰美

用一些规则排列的物体,以及具有图案形状的物体做前景,将画面边缘装饰成一个精美的画框,既增加了美感,又使画面生动活泼,能起到装饰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拍摄《和平广场夜景》(图1-17)时,作者选用立体书签雕塑做前景,将巨大的星球雕塑放在画面中间位置作为画面的主体。由于前景靠近镜头,形成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使画面具有一种装饰美。在画面中,书签雕塑既是前景,又是星球雕塑的陪体。前景中的人,由于采用慢门(三脚架固定相机)拍摄,产生了虚幻影像,为作品增添了动感。

均衡画面

我们拍摄天空时经常会遇到构图不均衡的情况,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这时,若用下垂的枝叶置于画面上方,便会达到均衡的效果。有时,天空云彩厚重,画面下方却很空,这时可用山石、栏杆或人物做前景,便能使画面保持均衡。

画面视觉均衡,是判断一张照片构图合格的基本标准。均衡画面的方法有很多,利用前景来均衡是其中之一。

如作品《升金湖夕照》(图1-18)拍摄于安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当时,湖边水天一色,画面左边有渔人捕鱼,但画面右边却显得很空。作者选择一片芦苇做前景,既使画面有了均衡,又装饰美化了画面,还增加了画面的透视感。

有时,在画面上适当加入一些前景,就会使画面构图效果大大改善,格调更高雅。

前景虚焦的表现手法

前景可以表现为实的,也可以是虚的。虚焦前景给人一种朦胧美。

近年来,很多摄影师常常用虚焦点或杂乱无序的景物做前景,前景虚且乱,但观众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觉得很有意思。这是由于现代人对摄影的审美趣味也在发生变化,追求自然、真实,要求还原真实的现场气氛。

图1-18 《升金湖夕照》 尼康M2胶片相机,尼康35-135mm镜头35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柯达ISO200,光圈值:F11,曝光时间:1/125秒,下午4:24拍摄

图1-19 《松鼠》 索尼A7RM3数码相机,索尼200mm镜头105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400,光圈值:F4.5,曝光时间:1/250秒,上午10:39拍摄

图1-20 《窗外的雨景》 尼康D3s数码相机,尼康24-70mm镜头7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400,光圈F2.8,曝光时间:1/200秒,上午8:53拍摄

作品《松鼠》(图1-19)拍摄于一个下雪天,因之前我用一些坚果喂松鼠,所以有几只松鼠天天来光顾。这次,我在阳台的一个易拉罐上放了一粒花生米,当松鼠跳到阳台上准备偷吃花生米的时候,我用200mm长焦镜头抓住了这一有趣的瞬间。

正常情况下,拍松鼠不用长焦镜头,完全可以在较近距离拍摄。我为了虚化背景,压缩前景的雪花,使雪花显得更多、更密,所以使用了200mm长焦镜头。

前景虚幻的雪花,使画面增加了层次感,同时,又为诙谐的画面增添了朦胧美。

作品《窗外的雨景》(图1-20)的前景是玻璃窗上的雨滴,其焦点是实的,但作为主体的两只葫芦,焦点却是虚的。由于对焦点是雨滴,雨中的葫芦显得朦朦胧胧,富有诗意。

利用前景可以丰富画面的视觉元素,增加画面的形象对比,增强空间透视感,还可以使作品构图显得均衡、完美,更具有艺术感染力。通过以上例图可以看出,合理运用前景,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慎重地选择前景,因为前景处在靠近镜头的地方,在画面中成像大、色调深,如果选择、处理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

前景是根据构图需要来选择的,前景要与主体有关联,不能与主体毫不相干。其次,前景的形状、线条结构一定要有形式美感,能与主体呼应,融为一个整体。运用前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表达主题,也为了使构图更美。一句话,前景不可滥用,可有可无时宁可不用,以求画面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