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亲生的“炸弹”

突然有一天,晴空霹雳,一枚重磅炸弹从天而降,把梅思平震得目瞪口呆,无地自容。这个炸弹究竟来自何方?

梅思平明知道与日本勾结,通谋敌国,反对本国,为了一己私利,能在汪精卫政权中获得更大的权力与地位,在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时,一枚重磅炸弹从天而至,把梅思平震得目瞪口呆,无地自容。这个投炸弹的爱国者,不是别人,正是梅思平13岁的女儿梅爱文。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1939年12月15日,温州《浙瓯日报》的《展望》专版,于显著位置刊出了梅爱文的“讲演稿”。题目为《我不愿做汉奸的女儿,我要打倒我的爸爸》。

内容摘录如下:

……

我也是梅思平真正的女儿,但是我不愿做汉奸的儿女。踏着他臭污了的道路,而走入坟墓。而相反地,我更爱我的祖国,更爱我的同学,更爱为自由而死!更爱为正义而牺牲的战士……

今天,我要公开宣布脱离父女关系,我要公开宣布我父亲梅思平的汉奸罪状,我要打倒我的爸爸,我要消灭我的爸爸,这样才能抑平我的愤怒,才能洗刷去我的耻辱……

女儿登报宣告要跟汉奸父亲断绝父女关系,声称大义灭亲打倒汉奸爸爸。这个宣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它也像重磅炸弹让梅思平尴尬无语,声名狼藉。那么,这名叫梅爱文的女孩是怎样一个人,她跟父亲梅思平之间的感情怎么样呢?

抗战胜利后,梅思平在军统南京办事处进行审讯时承认自己有五个儿子,丝毫未提及还有个女儿梅爱文,就是说他根本不承认这个女儿。当时又没有DNA做亲子鉴定,梅爱文究竟是不是梅思平的女儿呢?

其实,梅爱文正是梅思平和前妻马志芸所生的女儿。1926年生于上海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即以路名唤作“爱文”。爱文生下仅7天,马志芸因染猩红热病离开人世。于是,梅思平把梅爱文送到温州,由舅舅马骅抚养,在温州上学接受教育。1939年,当报界披露梅思平的汉奸面目时,梅爱文已是中学一年级学生。她为父亲的卖国行径深感气愤和羞愧,于是在舅舅马骅的帮助下,草拟了一份大义灭亲的演讲稿。各地报纸、刊物纷纷全文转载。不少读者给梅爱文寄来热情洋溢的信,对她的爱国行为表示赞扬和支持。

梅思平并没有因为女儿的抗日行为而自惭形秽、止步于前;相反,他紧紧追随汪精卫、周佛海,在叛国投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做了汪伪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梅思平与周佛海一道,为汪精卫伪政权搭建了班底。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汪精卫将人事安排大权全交给了周佛海与梅思平。周佛海得意扬扬地在日记中写下:“与(梅)思平商议各院部院长、部长人选……中央政府即于十分钟之内在余笔下产生矣。”为进一步控制伪府人事,1939年底,周佛海与梅思平在极司菲尔路“76号”内开宴,组成12人小集团,以梅思平为顾问,明确规定:今后“政府重要人选安排,先要通过我们,才许呈请汪主席任命”。

周佛海、梅思平一派呼风唤雨,引起以陈璧君为首的“公馆派”不满。公馆派主要成员是陈公博、褚民谊、林柏生、顾宝衡和陈璧君的兄弟子侄等。周佛海等“馆外派”主要干将是梅思平、丁默邨、罗君强等。双方围绕权力和利益,明争暗斗。

汪伪政府成立后,由于想当官的汉奸太多,分配不过来,周佛海决定将伪实业部一分为二,成立伪工商部和伪农矿部。梅思平担任了伪工商部部长兼伪粮食委员会委员长。同年8月,伪工商部和伪农矿部两部合并成伪实业部,梅思平做了伪实业部部长。权力一大,头脑就发热,梅思平想以伪实业部名义,发行三千万公债,成立伪农业银行。这样一来与周佛海的伪中储行有利益冲突,遭到周佛海的反对,因此梅思平对周佛海心存不满。不久就爆出了伪中储行重要人物受贿的大料,让周佛海感到难堪。

当时产米区控制在日方手里。梅思平经过交涉,日军交还芜湖、苏北两个产米区,由伪政府设立粮食委员会,梅思平兼任伪粮食委员会委员长,把粮食大权抓在自己手里,引起公馆派的眼红。

由于馆外派抓了财政大权,又抓了粮食大权,扼住汪伪政府的经济命脉,引起公馆派的强烈不满,于是公馆派散布粮食管理委员会贪赃枉法、以次充好、老百姓吃不上好米的信息。后来,汪精卫等决定成立伪粮食部,彻底把梅思平挤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