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农业部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10项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1.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通过以村为单元,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田园清洁设施,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技术;建设家园清洁设施,大力推广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用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机制,建立物业化的管理模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农村沼气建设。通过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乡村服务网点等项目建设,农村沼气正从多方面、多角度和多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美丽乡村创建的重要工程措施。中央和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做法,促进了农村沼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坚持统筹规划,推动科学发展;二是多方增加投入,保障建设资金;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调动农民积极性;四是加强科技支撑,严格质量管理;五是强化综合利用,实现循环发展。

3.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工程建设。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域,以部属科研单位以及县级或地级农业事业单位为建设主体,以建设单位和工程所在村相结合的管护方式,建立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并开展资源监测、管护和宣传等相关工作。在保护区(点)内未曾受到人为因素破坏的农业野生植物天然集中分布的区域建设核心区,在原生境保护区(点)核心区外围、对核心区起保护作用的区域建设缓冲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隔离设施、警示设施、看护设施、排灌设施以及配套设备等。

4.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对外来入侵物种应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一旦发现入侵,立即组织人工铲除;对已经在区域定殖且分布范围较广的外来入侵物种,可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集中灭除;其中难以灭除的,可建立阻截带,防止入侵范围继续扩散;外来入侵物种大面积爆发或扩散,已经或者可能对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侵害的,应及时报告所在地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一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入侵情况达到《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5.农民田间学校与农民网络科技书屋建设。将农民田间学校与农民网络科技书屋建设相结合,以农民为中心、田间为课堂、实践为手段、现代化科学技术为辅助力量,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和农民网络科技书屋建设,探索农技推广新方法。农家书屋以注重农民参与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基于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更新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优势,成为一种快速、直接、有效的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服务新方式。田间学校应用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手段,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员担任辅导员,组织农民通过小组讨论、讲课、田间课堂、外出参观、书屋查阅、学习和下载最新、最权威的科技知识等培训形式,参与学习、分析、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自信心和决策能力。通过加强田间学校与网络书屋建设,可造就一批长期深入一线开展农民培训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土专家”和新型职业农民,对加速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重要作用。

6.实用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遴选部分“美丽乡村”作为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和948计划等项目的试验示范基地,展示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展技术成果的“本地化”与适应性试验、技术熟化、集成组装与转化应用,培训种养大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7.农民科技培训。利用阳光工程专项项目,重点面向乡村中18—55岁的村民,开展4天以上系统性农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增强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

8.遴选科技示范户。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每个行政村遴选3—5个科技示范户(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周边10—20个农户。

9.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对全国3万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进行业务用房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下乡交通工具给予补助。通过条件建设,使全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现“有明确的工作职能、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优良的推广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大幅度提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力量。

10.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征集遴选一批高效集约生产、畜禽粪便及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源污染治理、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组织农业科研、教学、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农业生产节约型轻简化技术、农业产地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和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