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

提起“玄武门”,我们并不陌生,这是一座知名度很高的城门。围绕着“玄武门”发生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明成祖朱棣将首都迁到北京后,延续以往朝代的做法,将紫禁城正北的大门命名为“玄武门”。到了清代,“神武”取代“玄武”,成为北面宫门新的称谓。为什么清代没有继续沿用前代名称,而是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了呢?

康熙像

“玄武”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神学文化。古人将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每宫有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古代地理学著作《三辅黄图》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都城结构时,曾有描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可见,早在秦汉时期,宫殿建筑布局就已经受到古代神学的影响,而《永乐大典》和《元河南志》在描述东汉宫廷建筑时,记述南宫四面有门,以四方之神相称,即南为朱雀门,北为玄武门,东为苍龙门,西为白虎门。此时对四灵兽的崇拜也只是体现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是一种表象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日渐兴盛。道教吸收并重新诠释了四灵兽的民间信仰,使之更为丰富和系统。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撰写的《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记载,老子的侍从,左边有十二青龙,右边有二十六白虎,前面有二十四朱雀,后面有七十二玄武。通过道学的阐释,四灵兽已经具备了保护神的职能,而“玄武”较之其他三个灵兽“神性”更大,且人格神的形象日趋鲜明。唐代统治者自诩老子后人,从而大力推广道教。在这样的背景下,统治者将保护神的名字用在宫门上,以祈求神灵的庇佑,也是可以理解的。《唐六典》中称紫宸殿的北面是玄武门。此时,玄武已经从四灵兽中独立出来,单独成为皇室的保护神,而将皇宫的北宫门命名为“玄武门”也就固定下来了。

明成祖朱棣将首都迁到北京,新建成的北京宫殿建筑群的北宫门仍然延续历朝的做法,以“玄武”命名。清康熙时,将“玄武”改成了“神武”,究其原因,是为了避皇帝的名讳。

清圣祖康熙帝名为爱新觉罗·玄烨。由于皇帝的名字中带有“玄”字,因此,民间用字要加以避讳,而紫禁城的北门也就因此改成“神武门”。

其实,这并非第一次对“玄武门”进行更改,早在宋代时,北方玄武已经脱离龟蛇的形象,而是以“披发黑衣,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脚踏龟蛇”的人格神形象被确定下来。宋真宗曾说自己梦到神人传玉帝之命,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于是,宋真宗上圣祖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这里面的“圣祖”指的就是武财神赵玄坛(赵公明)。为了避名讳,遂改称“玄武”为“真武”。当然,这不过是宋真宗为赵氏一族统治天下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再次强化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清代三年一次的选秀女,备选者经由此偏门入宫候选。一般情况下,太监们出宫办事要走此门,宫女们会见家属也在此门。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也是经此门离去的。

三兽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