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地制度的沉疴

——一论印共(毛)兴起的社会土壤

苏联解体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全世界似乎有一个向右转的趋势:除了苏联、东欧等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外,其他发达或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也大多陷入困境,原来宣布走第三条道路的国家和政党也纷纷走上新自由主义道路。然而这仅仅是历史这个多棱镜的一个侧面而已。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更不意味着自由资本主义已经日臻完善、人类已经不再需要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了。

20世纪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的开始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体系由英国霸权主导的旧殖民主义世界体系转向了由美国霸权所主导的新殖民主义世界体系,社会主义运动在资本主义体系大变动中一度走向高潮并又在20世纪末遭遇巨大挫折。历史的辩证法的诡秘之处在于,正是苏联、东欧地区社会主义时代经济及社会等层面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复辟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没有苏联时代伟大的经济成就做依托,叶利钦时代激进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可能早已经在俄罗斯引发第二个十月革命了。假如9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前俄罗斯社会财富已经匮乏且分配两极分化,它无论如何也无法经受得住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掠夺及最猛烈的两极分化进程。当前俄罗斯的资本主义,比起沙俄时代的资本主义,已经大大缩短了与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年是英国,今日是美国)之间的物质和技术差距,旧的封建残余也几乎一扫而光无法复归了——这只能归功于社会主义苏联的成绩。毫无疑问,没有苏联时代的物质遗产,叶利钦时代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将是一场更加残暴的资本主义复辟运动。十月革命前,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落后,沙皇俄国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较薄弱的环节;今天,依靠侵吞苏联留下的经济技术遗产,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已经不像当年那么脆弱了,今天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及人民的相对生活水准虽然大不如苏联时代,但还是远远高于当年的沙俄。这是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的客观因素。

经历过这场大挫折,20世纪里许多社会主义运动比较发达的地区以接受资本主义复辟的姿态走进21世纪,发达国家中受苏联影响较深的共产党也一蹶不振;而那些在20世纪里社会主义运动一直相对处于低谷的某些地区,社会主义力量则在21世纪表现出顽强的韧性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比较典型的国家有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东南亚的菲律宾,非洲的南非,此外还有最为引人注目的、左翼格外活跃的拉美地区,其中委内瑞拉是典型代表。

如果单分析这些国家,比如分析印度1920年至2010年这90年的社会主义运动史,我们可能很难得出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末遭受巨大挫折的结论:从40年代的“特伦甘纳农民起义”,到70年代的“纳萨尔巴里运动”,再到自2004年起毛派武装斗争逐渐扩展到大半个印度,我们看到的反而是一浪接一浪的高潮迭起之势。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社会主义阵营在20世纪后半期的冷战对峙中之所以败下阵来,并不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完善到其基本矛盾已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执政的共产党高层由于执政经验不足,在革命时代的领导人去世后,后续的接班人内部出现了自我修正、自我变质、自我腐化、自我溃败、自挖墙脚的现象或者潮流。

而在印度这样的国家,由于社会主义革命从未完成,其历史遗留任务,如扫除农村封建残余、消灭种姓制度、实现民族解放、发展生产力等,便一直没完成,印度社会便一直存在爆发革命的土壤。进入21世纪后,印度又深深地被卷入了发达国家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进程,旧有的矛盾和新生的矛盾耦合而产生共振,这就是21世纪印度社会主义运动率先兴起的背景,也是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在国际共运陷入低潮时逐渐发展壮大的社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