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2016)
- 杨鹏主编
- 5484字
- 2022-05-30 18:20:54
二 广西县域竞争力指标体系
利用县域竞争力来评价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充分体现竞争力构成指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体系中的多个指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同时也相对独立,共同构成综合完善的县域指标评价体系。广西县域竞争力指标体系共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综合竞争力,即县域的综合竞争力评价;第二层次是各类竞争力,共有六大类竞争力;第三层次是基本要素层,即具体构成要素。广西县域竞争力评价体系见图2-1。
图2-1 广西县域竞争力评价体系
广西县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共包含六大类竞争力和36项基本指标。
(一)规模竞争力
规模竞争力是一种总量性竞争力,体现了一个县域的整体规模和实力状况,是衡量县域竞争力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包括:X1——年末总人口,X2——地区生产总值,X3——农林牧渔业产值,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公共财政收入,X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年末总人口。通常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人口规模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县域整体规模的大小,客观上也是评价一个县域规模水平的主要标志[2]。
——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县域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是反映一个县域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县域竞争力评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农林牧渔业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内县域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县域零售市场变动情况、经济景气变化程度、县域消费能力、县域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测评指标。
——公共财政收入[3]。是衡量县域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该指标直观地反映了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是县域竞争力评价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定时期内县域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县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体上反映了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并能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对于未来时期县域经济增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发展竞争力
发展竞争力通过县域发展主要经济要素指标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县域竞争力的强弱[4],包括:X7——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X8——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X9——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X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X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X12——银行存贷款比例评级。2016年度县域发展竞争力相关指标的报告期采用2014年数据,基期采用2012年数据,增长速度为2年平均增长速度,这对各县域的发展竞争力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影响。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是指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报告期的增长量与基期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之比,反映某一时期(或年度之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潜力。在县域竞争力评价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可以动态地衡量地区生产总值的发展水平,对县域竞争力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指工业增加值报告期的增长量与基期工业增加值总量之比,表示在某一时期(或年度之间)县域工业增长水平和态势,用以分析研究县域工业发展的变化规律。在县域竞争力评价中,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客观地反映了工业增加值的动态变化程度。
——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指公共财政收入报告期的增长量与基期公共财政收入总量之比,反映在某一时期(或年度之间)县域公共财政收入的变化趋势,用以分析公共财政收入的变化规律。在县域竞争力评价中,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衡量地区政府财力水平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是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报告期的增长量与基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反映了社会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是研究县域居民生活水平、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或居民消费能力)、货币流通和物价动态发展变化的重要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报告期的增长量与基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之比,客观上反映了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与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地区分布的动态变化趋势。在县域竞争力评价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在某种意义上对县域经济未来增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银行存贷款比例评级。所谓存贷款比例,是指将银行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进行对比,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总额/各项存款总额)×100%。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款比例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的成本高、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5]。银行存贷款比例评级以银行存贷款比例为分析对象,通过专家评分来判断县域经济活跃程度或所面临的风险水平。
(三)质量竞争力
质量竞争力从人均型指标、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以及单位能源消耗产出的角度对县域及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这类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和实际绩效,也充分体现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X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14——人均公共财政收入,X15——人均工业增加值,X16——单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X17——单位面积粮食产量,X18——单位电力消耗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县域核算期内(一年)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县域内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之比,反映了县域人民生活水平的总体标准,也是了解和把握县域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指标。因此,该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县域经济的发展绩效水平。
——人均公共财政收入。是指一个县域核算期内(一年)实现的公共财政收入与地区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出某一县域与其他县域之间的富裕程度差异与该县域的经济实力。
——人均工业增加值。是指一个县域核算期内(一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与县域内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之比。该指标反映了某一县域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和提供服务的人均市场价值,对于比较评价不同县域工业发展水平具有直接作用。
——单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是指在单位面积县域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该指标反映了县域整体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和单位面积经济产出量,在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背景下,单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对于衡量一个县域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
——单位面积粮食产量[6]。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粮食产量,粮食问题关乎国家及地区的发展,因此该指标是评价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县域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单位电力消耗地区生产总值。是指在单位电力消耗范围内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整体情况。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县域对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也是反映县域质量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四)工业竞争力
从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对于欠发达、后发展的广西而言,“工业强则县域经济强”依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工业的发展和增长对县域竞争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X19——工业增加值,X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21——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生产率),X22——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规模,X23——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了一个县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全部工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指国有企业以及工业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活动成果[7],代表了一个县域整体工业规模的发展水平与方向。在县域竞争力评价中,该指标有很强的代表性。
——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生产率)。是指单位从业人员的平均工业产值产出,是反映一个县域人均工业生产力水平的综合经济指标,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县域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是衡量一个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
——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分为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以一个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比值作为衡量标准,该指标是衡量一个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
——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是指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
(五)民生竞争力
在广西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民生建设已经成为广西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县域经济作为广西宏观经济的微观层面,承担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倍增计划”目标的重任,直接关系到民生幸福指数的提升。民生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X2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7——城乡居民收入统筹系数,X28——每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X29——每万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及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与县域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之比。反映了一个县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尤其是消费水平的高低,也体现了县域民众生活的富裕程度,是研究县域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的重要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富裕程度。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缴承包集体任务金额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按照农村人口进行平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反映了农村居民的富裕程度。
——城乡居民收入统筹系数[8]。城乡居民收入统筹系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水平,反映了城市与乡村之间收入的内在协调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城乡居民收入统筹系数越高,则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越高,但这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一些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是处于一种低位发展水平的统筹。
——每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是指每万人所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量,用来说明县域医疗资源的情况。医疗资源的富裕程度是关系民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该指标在民生竞争力评价中尤为重要。
——每万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是指每万人口中医院、卫生院拥有的技术人员数量。医务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整体水平关乎县域民生建设的质量水平,是反映一个县域医疗资源情况的重要指标,其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县域医疗保障水平的高低,在民生竞争力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六)基础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主要从单位与人均的角度来反映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基础要素水平,直接关系到县域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基础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X30——单位面积公路里程,X31——每万人公共交通拥有量,X32——每万人技术人员数,X33——每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X34——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X35——每万人口中中学生数。
——单位面积公路里程。是指在单位面积下一定时期内实际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技术等级的公路,并经公路主管部门正式验收交付使用的公路里程数。包括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以及通过小城镇(指县城、集镇)街道部分的公路里程、公路桥梁长度、隧道长度、渡口宽度和分期修建的公路已验收交付使用的里程,不包括县城街道、厂矿、林区生产用道和农业生产用道的里程。在基础竞争力评价中该指标反映了县域公路建设的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也反映了县域公路运输网的密集程度。
——每万人公共交通拥有量。是指县域公交车数量与县域出租车数量之和除以当地户籍人口数。该指标反映了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情况,同时也是计算客货周转量、运输密度和机车车辆运用效率等指标的重要依据。
——每万人技术人员数。是指每万人中科技人员的数量。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活力,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每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是指每万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移动电话数量,是以价值量形式表现的移动电话为社会提供通信服务的总数量。该指标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期一个县域移动电话通信的发展成果,是反映一个县域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规模、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县域信息化发展水平。
——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是指每万人口中办理登记手续且已接入互联网(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用户(包括拨号上网用户和专线上网用户)数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将中国网民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1小时以上的中国公民。该指标反映了县域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和县域群众掌握信息的能力、程度与范围,潜在地影响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每万人口中中学生数。是指每万人口中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1~19岁)数量。我国大陆中学由初级中学(初中)和高级中学(高中)组成。该指标反映了地区潜在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在基础教育方面,是构成县域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从长远来看,一个县域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了未来数十年该县域能否向高素质经济结构转换[9]。
广西县域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见表2-1。
表2-1 广西县域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