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典看法:读点法律避点坑
- 谈典看法
- 873字
- 2022-05-27 15:27:23
07
网上看病能信吗?真正的互联网诊疗是什么样子
2019年12月6日,某记者在一个“养生采集”群收到一份测试题,只要把网上搜索的资料改一改,扮演患者提问同时扮演医生回答,通过原创审核后就能兼职。一些看似专业、带着“某医院某医生”头衔的回答有可能是非专业人员以每条1.5元左右的报酬复制、粘贴、编造的。我们不禁要问:网上看病能信吗?
其实,很多人都有过通过互联网诊疗的经历。
平时头疼发热,皮肤长痘、长疮,或者身体感觉有点异常,认为这只是小问题,去医院太麻烦,又或者问题难以启齿,一些人会打开手机,在搜索引擎输入症状描述,得到一长串治疗方案。有的是患者的经验分享,有的是认证信息为医护人员的账号提供的专业意见,有的还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接下来,患者也许会根据网上获取的信息或咨询建议去进行治疗。
这可以看作互联网诊疗的初期模式吧。但很明显,这种方式并不科学,看起来像孙悟空的“隔空把脉”,不仅不能对症下药,甚至还可能导致误诊。因为网络信息五花八门,针对同一症状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意见。医疗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如果生病了上网搜索一下就能治疗,那还要医生干吗?而有些时候,在互联网诊疗的掩护下,又会滋生一些诈骗犯罪,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国家建立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平台,这无疑是一项利民惠民的举措。但监管、隐私保护和技术支持是难点、关键点。虽然目前已规定了互联网诊疗的准入资质,可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为监管增加了困难,也增加了患者隐私保护的风险点。
更为重要的是,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诊疗也需要观察、检查、化验等,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确定病情。互联网诊疗通过图文咨询还是视频在线咨询?患者的描述是主观的感受,是否和实际病情吻合?医生通过患者的图文描述或者看视频,是否就能确诊?若不能,是不是还需要再到医院诊疗?这样的话,是不是更麻烦了?
新生事物的出现,只要合法合规合理,能够满足公众需求,就应当加以肯定。但互联网诊疗服务能否满足公众看病需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以及怎样监管,怎样诊疗,哪种疾病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出现医疗事故责任谁承担等问题,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