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熬糖

“呵呵,殿下好大的口气!您知道侨族一年在江南到底能赚多少,掌控着多大的财富?”

“本王无需知道这些!对了,还没问你叫什么?”

“若男!”

“好名字,若男。”

“殿下,您说您无需知道这些,却能让侨族的收入增加三成,若男只能说,殿下的言语和气魄很让人刮目相看。”

若男说着,学着李元吉的样子,玉手也在他下巴捏了一把,自然,捏到的只是李元吉蓄下的胡须。

此时的男子皆蓄须,当然,有的人长,有的人短,李元吉的胡须就不算很长。

“哦,明天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李元吉狠狠在那翘臀拍了一把,已经起身,穿了鞋袜,就向院中走去,若男跟在身后,此时却见院中还有两人,齐王府内院的两个侍女,身份她也清楚,陈善意和春婉。

两个侍女此时身前还有一堆东西,若男也认识,甘蔗。

这在南方很常见,在北方却极难见到,尤其是这个时候。

“殿下弄来这个做什么?”

“让侨族赚钱的方法!”

“呵呵,这个东西在南方遍地都是,能赚钱。”

“能赚!”

李元吉也不啰嗦,这是他给侨族的见面礼,李元吉其实为此想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将甘蔗制糖的工艺交给侨族。

一来华夏甘蔗的出产区基本都被侨族控制,李元吉就算不想这门技术被外人掌控,也弄不来多少原料。

二来就是运输,此时南方和北方的水果基本只能在当地售卖,不怎么能运到外地,一来是运输成本,二来是保存技术。

所以李元吉不可能在北方靠制糖获得太大的收益。

还有,就是这门技术此时他不交给别人,玄奘法师西行回到长安,也会将制糖这件事告诉自己的二哥,然后二哥派人前往天竺学习。

当然,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年后。

此时用制糖术,让侨族获取丰厚的利润,看似对以后控制这些门阀贵族并不利。

可是由此换来的短时利益却很巨大,李元吉此时最缺的就是可以控制在手中的力量。

此时的李元吉,已经自己动手,甘蔗榨汁,用的最原始的方法,压榨。

等这些甘蔗都被榨干汁水,这些汁水被陈善意倒进一口锅里,春婉点上柴火,已经开始熬制。

这是熬糖,和熬盐差不多,需要的仅仅只是等待。

四个人此时就待在这口锅周围,看着火光中,锅里的甘蔗汁在一点点的浓缩,变的粘稠。

李元吉什么也没有说,只看着跳跃的火光,只看着春婉因为夏季的酷热和锅底的柴薪热的晶莹的汗珠从琼鼻滚落。

李元吉蹲在那里,锅里的甜蜜味道此时四溢开来。这其实也是李元吉第一次熬糖,用的甘蔗也是花了大价钱,走的大运河才运到长安的。

甘蔗汁在沸腾,从开始的略微黄色汤水,到了此时已经有些粘稠。

若男盯着锅里,然后又开始盯着李元吉。她倒是很好奇,什么东西能够让侨族的收入增加三成。

莫说三成,就算仅仅一成,那也是意外之喜。

星辰明月在天空照耀,夜晚的风却丝毫没有。

酷热让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些粘腻,可是这种粘腻让人直接忽略掉了。

蚊虫其实才是最烦人的,不过幸好燃烧的火焰让点燃了一些艾叶,有一定的驱蚊作用。

几个人就这样一直等待,天边都已经亮起了一线鱼肚白。

最终锅中的糖汁终于到了该有的粘度,已经被李元吉小心倒出锅中。

手中一个小勺,轻轻沾了一些粘稠拉丝的糖汁,放入口中,是一种久违的甜。

比蜂蜜更甘甜的味道,李元吉舔了一下,将小勺递给若男,若男也舔了一下。

“好甜,比饴糖还甜。”

“好了,天亮了,善意和春婉也回去休息吧!”

火已经扑灭,糖汁在自然冷却,周围的院落正在清晨的晨光中显现,李元吉伸了一个懒腰。

“怎么熬糖你也看到了,接下来的事,不用本王说了,这是本王的诚意,本王也希望看到侨族的诚意。”

侨族的诚意看不看的到不知道,不过今日李元吉刚想补觉,就看到外院方向跑来的侍卫。

李元吉眼角微微跳了一下,有种很不好的预感,自己睡不了觉了。

果真,将自己大哥将自己紧紧抱住,太子妃拉着莜莜站在旁边时,李元吉知道,今天真睡不成觉了。

迟不来早不来,自己熬了一夜你们就来,这是真会挑时候。

那里杨佳媚听说太子和太子妃来了府中,早赶了过来,过来以后就看着两个木桶,看着木桶里面的东西发呆。

“元吉,元吉,螃蟹能长这么大么?”

杨佳媚看着两桶螃蟹吃惊的说道,看她样子,李元吉很喜欢她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上次在禁苑,太子说他会让人从大运河带一些江南的螃蟹到长安,没想到,这不仅仅是说说,此时真给带回来了。

“当然能长这么大,这是江南的蟹,可不是我们北方的。”

李元吉提起一只,看那只螃蟹正在奋力挣扎,两只蟹钳威武的摆动。

“罐儿,将这桶螃蟹挑一挑,死的直接扔了。活的你看着做。”

罐儿将两个木桶提走,那里李建成此时叹了口气。

“怎么了,大哥?”

“上次给你说的事,昨日朝会,父皇直接将我臭骂了一顿,所以叹气。”

李元吉迟疑了一下,才想起是怎么回事。

自己大哥想发兵突厥的事,这事说出来,不就是找骂么。

此时仅仅是初唐,远远还没达到盛唐时期的国力。

若是再过十几年,打突厥确实和玩一般,可是此时,别说打突厥,不被突厥打就可以庆幸了。

北方这些少数民族,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皇朝的劲敌,从开始的犬戎,到此时的突厥,这些北方民族从来就没消停过。

中原皇朝要打他们,哪一次不是需要多年的积累,国力不到一个程度,基本只能采取守势。

此时大唐对突厥采取的就是守势,一边发展国力,一边积极备战,可真若说打,却真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