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四季苑

九斤在这里大半年,又是盖道观又是建新村,唯独没想到为自己盖房子。

回来快一年,还真没想过成亲的事儿,这些天也知道了成亲远不是两人花前月下,在一起打猎吃饭那么简单。

沈江维自荐高堂之位,补齐了九斤婚庆礼仪中的缺失,但这媒人却是让人犯难。

听到沈江维说盖房子,九斤说:“宅子的事,只要二师兄选定位置,雪落前就能完工,沈叔,这媒人可怎么办?”

“你大师姑有个师妹,在京中的道观任主持,与京师勋贵里的家眷多有交情。

你大师姑此番进京,就是去那个道观,通过多方打听后,才能请到有口皆碑的媒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九斤知道媒人的重要,没有这“保人”,连登门提亲都做不到。

考虑到沈江维和大师姑六十多的老人,颠簸上千里进京,九斤虽有不忍,却也没什么办法。

好在通往京师的驰道还算完备,盗匪只有省界山区一两处。

有四轮马车,加上乡勇骑兵随扈,安全上应是无忧,九斤挠挠头说:“此事并非有意隐瞒,回来后诸事繁杂,连张灵儿我都差点想不起来是谁。

这样吧,一会儿咱们一起回山,海上刚到岸的肥蟹、海螺,正好给师姑们打牙祭。”

师姑对九斤的生气,一顿海鲜烧烤就能摆平,沈江维笑道:“今天这顿饭,无论如何都得吃,这就走吧。”

刘本昌已经将两筐海蟹海螺装上车,他和村民们都不明白,道爷为何总喜欢吃这些东西,吃起来连敲带砸,还没多少肉。

自从九斤将人工撒网,改成拖网后,渔货已经是出海必满船,只是用网颇多。

因为现在的渔网都是藤麻棉线编织,用不几次就烂掉,远不是后世尼龙绳结实。

肥美的渔货,花样繁多的吃法,别具一格的保鲜运输箱,让海鲜走进了千家万户。

北海新村运送海鲜的快马保温车,仅用一天一夜就能将海鲜送到青州府,箱子里的冰都化不了。

低廉的价格,充沛的营养,不仅使老少爷们身体逐渐强壮,还让很多百姓家里终于难得的有了存粮。

卖鱼的贩子有铜钱收铜钱,没钱的一只鸡,一捆葱,一张兔子皮,一口破铁锅都能换鱼吃,苦哈哈的佃户们终于过上了荤腥俩饱的好日子。

一路上看着车流穿梭,在雨中排队装车的鱼贩子,沈江维说:“这些辽东难民,到你手里都成了宝贝。

老夫还在掖县当知县时,邸报上对辽东南下的难民都是好勇斗狠,不受约束,非抢即盗的定语,各处府衙都是闻之色变,不敢收纳。

这些年你收容他们,除了血腥弹压外,更多的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你看他们,个个精神抖擞,面色红润,体格健壮,活的多开心。”

“沈叔,地方就这三十里,加上新出生的六千多孩子,此地难民接近十五万了。

昨天东江又来了三船难民,这里即将关闭,不再接收难民啦。”

“这个事儿给府衙说过吗?”

“只给县衙上了文书,还没回复。”

“快中秋节了,我去给朱知府说说,再划些滩涂给你?”

“滩涂基本用尽,向西与昌邑县搭界,向东,黄县堵在那里,没地方能用。”

“这个只能报到巡抚衙门,小九,也别心急,这巡抚大人听说要换人了。”

“不是才上任不到一年,咋又换了?”

“朝廷对东江的遏制策略已经不可逆转,东江的粮饷实际上已经停供,新任辽东督师直接掌控登州水师,这是前所未有的举动。”

“沈叔的意思,将来难民不会南下?还是海路断绝?”

“这些事说不准,东江的整顿迫在眉睫,将来如何将来再说,今年登莱粮食不缺,再往你这里赶人有些说不过去。”

时光飞逝,中秋节后,一百彪悍的团练骑兵,护卫五辆大车离开牛头山西河镇,踏上进京的行程。

沈江维和大师姑各自乘坐一辆马车,六名剑法出众的女道士乘坐一辆,给张家和京师熟人带的礼物装满一辆马车,大家在路上用的营帐辎重装了一车。

箭法最好的蔡兴担任这次护卫队长,原本应该是包磊担任,但东江陆续送来的一千五百匹战马已经休整完毕,选拔出的团练兵正在集训,离不开。

朱万年从府衙器械库中,给蔡兴找到两把宝弓,并为团练配置了上好的泡铜皮甲,开具路引文书。

九斤一直送到潍水河畔才依依不舍而回,其实是心中总有不安涌现,到底会有何不妥,百思不得其解。

回到新村,九斤召集包磊、王吉、王昆和他那三个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决定让王昆父子四人,率三百骑兵提前出发。

尾随在蔡兴身后五十里,直到看他们进入北京城,再改道去大武镇。

这些人自无不可,原本三百人,都是选拔出的总旗百户等统兵之人,到大武镇李东处,只为进行大规模作战锤炼。

第二天,三百骑兵分乘五艘海沧船西进,在营口的商用(走私)码头登岸,直接到达济南北的禹平县。

九斤在船离开后,派包力追上蔡兴,告知他联络方式和几个接洽地点。

有了这支作战勇猛的骑兵增援,即便是两三千人的骑兵,也休想拦住蔡兴他们的车队。

能做的都做了,再有危险,只要送回消息,九斤和金毛巴彦,会在最短时间内赶去救援。

九斤按住胡思乱想的心情,开始陪着常义装饰新房,购买各种衣物家具,定制宴席用的各种食材。

常义的婚事订在十月初,女方也是牛家庄的发小杜小惠,从小拖着鼻涕,跟在小屁孩“大军”后面训练,大家都熟悉。

常义的父亲常廷举这些年在镇公所当差,家里生活与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上常义拿回去上千银子,不仅在西河镇有了铺面,还建了三进院的宅子。

常义的两个姐姐早就成家,生活也都过得去,这种家庭,在整个县里,都是中等偏上。

按理找找路子,给常义寻门大户人家或官绅人家的亲事都行,但常义的娘当家,直接定下了村里穷哈哈的小惠家。

孩子从小都是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常义的娘说:“哪家大户能大过小九?小九都是我养大的,咱就是最大的户。

小九点石成金,仍在北海边种地,咱们还有啥趾高气昂的看不起穷人。”

本来有想法的人家和媒婆知道后,都没了心思,穷棒子上不得台面,有钱也是土包子,你看看请的那些客人,除了佃户就是坊工,连个乡绅官员都没有。

看着三进院子挺气派,里面养着牛羊,还种着什么土豆。

听说在屋里盘了大土炕,准备春里育秧苗,要在北海新村种稻米,都是穷折腾,糟蹋房子。

甭管别人怎么说,常义和杜小惠还是顺利成亲,戏班子一请就是三天,流水席摆在路旁一整天,光大肥猪就吃掉六头。

三天后,常义两口子坐着家里的四轮马车回到北海新村,这里的五间正屋加两间耳房的一套宅院,才是常义的新房。

九斤的新房地基已经打夯,最多三十天就能封顶,寒风到来时,外面的抹灰上漆都将完工,点起地龙壁炉,冬天屋内工程也不耽搁。

新房在南大街东首,和道观相距五里多,东侧就是直通入海的泄洪渠。

水渠高于海平面,铸有翻车闸,洪水即将漫堤时,水闸自动翻开向大海排水,低于堤坝两尺,水闸关闭,保障主渠和干渠的水量。

九斤的宅子有大殿两处,其它房屋三十间,占地三十亩,原本的松树榆树桦树,基本得到保留。

从各处移来银杏树,核桃树,柿子树已经发芽,上千青壮在盖房,九斤带着五十人忙着种树栽花。

当雪花纷纷扬扬飘落时,大殿西侧的梅园,梅花已经含苞待放了。

整个院子用花草树木分成了四个片区,有牡丹园,万花园,菊园和梅园。

两侧西干道是银杏大街,东干道是樱花大街,九斤为这新宅子起名四季苑。

这里,就是为张灵儿准备的新房,没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典雅,只有北方沿海的粗犷豪放。

但九斤相信,这里一定会充满张灵儿的欢声笑语,这里也会变成鸟语花香的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