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搞一个大新闻!
- 大国农业:我有超级农业技术
- 星河几重
- 2131字
- 2022-07-02 20:07:33
两人正闷头坐着,丁涛拎着饭笑嘻嘻地走了进来。
“阿强,看这是什么?”
他拿着手机在唐强面前晃悠,是扣扣的聊天界面,上面还有和一个女生的聊天记录。
“我艹!是宣传部的张蓓蓓!”
唐强慌张地要去抢夺手机,被丁涛敏捷躲过。
“说!就去打饭的功夫,你是咋聊到她的?”
丁涛笑道:“我在去食堂的路上碰见她的,上次咱们实验室挂牌,她采访咱们来着,记得吗?”
唐强点头,露出极为懊恼的表情。
张蓓蓓长相甜美,他和丁涛两人都对她有意思。可没想到还是被丁涛给抢先了一步。
丁涛一边把饭菜摆在桌子上,一边得意地感慨道:“多亏了那天的新闻采访,她还记得我。”
听到这句话,还沉浸在思考如何尽快把超级脲酶微生物推向市场的陈诚被他一语惊醒。
对啊!可以搞一个大新闻啊!
陈诚一拍大腿,猛地站起来。
想办法开一个大场面的新闻发布会,不就能让全省的农民都知道超级脲酶微生物能帮他们解决困难了吗。
只要他们愿意保留秋大豆幼苗,不换耕,那么汉西农丰的尿素就能够顺利卖出去,从而打破华农集团的围剿。
另外,如果席卷整个汉西省的秋大豆减产问题被他给解决了,那他在汉西省就将名噪一时。
岂不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声望值的问题?!
这是一箭双雕啊!
等等,还有钱达。
那位叫嚣着要在一个月内搞垮汉西农丰的分区总经理,能不能通过这次一并给收拾了?
倒不是陈诚睚眦必报,而是不想办法搞掉钱达,他以后还得作妖。
他肯定会疯狂报复,继续对他们后面的抗倒伏溶液技术转化使阴招。
可想要一次就把钱达搞趴下,仅凭卖出去几包尿素是没用的。
必须要上非常规手段!
上次是有周开院士帮忙,但那是学术上的事。这次面对华农集团,周开帮不上忙,或者说能帮的忙很有限。
他必须要靠自己。
细细地想了一会儿,一个计划在他脑中慢慢成形。
他找到了通过技术打败金钱的计划。
......
第二天一早,黄卫东派来的货车停到了农大实验楼前。
搬运工上楼,跟陈诚几人将培养液搬到车上,丁涛等人也跟着一起去工厂。
到了工厂,黄卫东亲自带着工人来接车。
“陈诚,你这个到底是什么新技术?我问王凯,他也含含糊糊地没说清楚。”黄卫东张口就问。
陈诚道:“超级脲酶微生物,在干旱环境中也能促进植物对尿素的吸收。”
超级脲酶微生物这个名词,他是可以告诉黄卫东的,因为这个名词迟早要公布出去。
但即便别人知道脲酶这个事,也只能胡乱猜测,更不可能复制他的独特技术。
实验室要培养能分泌脲酶的微生物,一代繁殖周期至少12个小时以上,而且繁殖能力和分泌脲酶的能力很低下。
与超级脲酶微生物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谁也不会相信能有一种超级脲酶微生物,能在一夜之间繁殖出10万升。
“黄总,整个生产工艺都是要保密的。”陈诚提醒黄卫东。
黄卫东点点头。
事到如今,他也只有硬着头皮相信陈诚了。
说实话,什么微生物技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一个化工企业,突然会变成一个微生物企业。
但没办法啊,钱达已经放话把他们的市场给掐断了,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陈诚的这个技术,让他咸鱼翻身。
至于陈诚说的技术保密,他肯定会遵照执行。
他一个搞化工的,微生物一窍不通,偷来技术也搞不懂,其次他现在和陈诚是同仇敌忾,他也要保证这个技术不被钱达偷到手。
搞电焊的工人从车间里走出来,黄卫东马上安排人把培养液运进车间。
这是在原来的尿素车间单独隔出来的一个区域,工人们已经打扫得差不多了,可以开始投料生产了。
陈诚直接调用黄卫东的员工,把他们安排到秸秆粉喂料,过滤网分离和温度监控管理区域,关键的培养液投放由他们几人亲自操作。
陈诚把那一包已经胀鼓鼓的超级脲酶微生物样品投入培养容器中,灰色溶液马上在培养液中分散开来。
“它们马上就会快速繁殖,凯哥,你要管好投料区,最好24小时值守。”陈诚道。
王凯坚定地点了点头。
陈诚走下投料区,黄卫东在产品出口处等他。
“陈诚,你这是什么高科技?我看已经有产品慢慢出来了!”
“黄总,这个超级脲酶微生物能在一天之内繁殖出10万升,你得准备足够的密封打包袋。”
“十万升?!”
黄卫东不可置信的张大嘴巴,他全厂的工人看来都得通宵加班了。
“黄总,还得麻烦你一件事。”
“你说,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全力以赴。”
“我想要尽快开一场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黄卫东惊讶地反问。
他几乎没听说过,有搞农品生产的企业开新闻发布会的。
一般来说,他们如果有新产品上市,最多联合经销商在店铺门口摆放一些展板海报之类的,给农民推介。
不会浪费钱去大张旗鼓的搞什么新闻发布会。
一个小公司最多能把省市的电视台请来,而现在省市电视台的节目,几乎没人看了,效果微乎其微。
搞网络宣传倒是流量很大,但是目前农民中的互联网普及率并不高,城里人倒是能看见,可谁在乎一个肥料或者农药的新产品呢?
黄卫东道:“倒不是我心疼钱,主要是新闻发布会可能不会有什么效果。”
“为什么?”
“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太关心农业发展,虽然他们一日三餐都要吃大米面粉,可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把它当做了理所当然。”
他这话倒是不假,城市与乡村的认知隔离,让多数城里的小孩都不知道大米是水稻上长出来的了。
陈诚道:“宣传效果的事,我会去想办法。你只需要联系媒体,放话出去,说我们有一项技术能解决秋大豆干旱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赔偿农民的损失。”
“可...我们哪来的钱赔偿农民啊?”
“从我们农大的一百万技术转让费里扣!”
====新推荐期,请大家一定要追读到最后一章!